从流浪到立国,以色列如何夺得巴勒斯坦重建国家——以色列简史2
说起当今世界局势就不得不说到中东,当全世界总体和平之时唯有中东还在进行局部战争。说起中东就要纵观整个阿拉伯半岛(及周边),这些国家当中比较出名的有阿拉伯、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当然还有本期的主角——以色列

西亚阿拉伯半岛及其周边冲突不断是有其深刻历史根源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多种因素纠缠混杂在一起,导致此处局势一直混乱。再加上外部一些别有野心的某美丽家等国的暗里明里的干涉,使得整个这一地区乱成一团

能体现这一情形的就是时不时发生的巴以冲突。而作为主角之一的以色列更是在数次战争中不断壮大,成为了当地“小霸王”。那么早先窘迫到灭国流落的犹太人又是如何一步步“发迹”的呢?
以色列
今天的以色列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周边众多国家当中以色列实力最强(只是之一),它的工程学、遗传学、军事科技、农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排的上号的,非常有名。以色列就是这样一个综合实力强劲的强国

同时以色列又是一个“弱国”,在外交上从1948年建国以来就遭到中东各邻国的集体抵制(这要是换成人,遭到所有邻居集体抵制,这人缘得多次),于是以色列远离中东地区发展外交关系,某段时间尤其跟美帝关系密切。

被众邻国抵制不影响以色列的实力强劲,几次中东战争下来,以色列几乎没怎么吃到亏。反而周边的什么埃及、巴勒斯坦、约旦等国一直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那么这样一个强国的以色列是如何建立、建成的呢?
犹太人流落时期
上期我们说了,罗马帝国时期犹太战争导致犹太人被罗马军队残酷镇压,幸存者纷纷流落世界各地(详见上期内容)。犹太人就此成为了没有国、没有家、没有归属的民族(当然中世纪的犹太人在欧洲成了“寄生民族”的代表,成了欧洲人最仇恨的民族之一。流落并非就意味着生活不好,背井离乡的犹太人相当一部分在世界各地过得有滋有味的)

在犹太人流落的岁月当中,他们祖祖辈辈心中的“圣地”、“应许之地”——巴勒斯坦地区,则一直被各式各样的国家和政权所统治着:东罗马帝国(拜占庭)、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花剌子模、蒙古帝国、马穆鲁克(阿尤布王朝)、奥斯曼帝国。这前前后后就是一千多年的时间

好不容易熬到了近代,又来了个英国抢占巴勒斯坦的地盘。犹太人就是在这个时期逐步夺得巴勒斯坦,并重新建国的
犹太人回归潮
从18世纪开始,犹太人就逐步回归他们祖先居住的巴勒斯坦地区(当然最早的希伯来人不也是从美索不达米亚迁居到巴勒斯坦的吗?,所以巴勒斯坦地区并不属于任何人和任何民族,这块土地是属于地球的,人类都是地球孕育的还有啥必要争?当然了这些话太圣母了【狗头滑稽】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任何领土都是这个国家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形成了犹太人的回归潮

犹太人第一次回归潮大概在18世纪前后,当然这段时期的回归潮并不那么大,人数不多,时间不集中,也就是许多小回归潮。但是意义重大,这次回来的犹太人带着财富,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买下土地并定居在此。
但是随着回归的人一波接着一波,犹太居民逐步增多,这就引起了当地阿拉伯人的警觉(巴勒斯坦地区从阿拉伯帝国时期就逐步阿拉伯化了),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突然一下子你周边出现很多外国人定居你不警觉?而且还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文化的,这些犹太人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圈子”,跟当地阿拉伯人信仰、文化方方面面都有很大差别,这自然使得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到了1896年,欧洲奥匈帝国的犹太裔记者西奥多·赫茨尔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他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他的思想主张无疑受到了第一次回归潮的影响,并且还影响了日后的第二次回归潮

次年西奥多在瑞士召开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继续发扬他的思想主张。大会最终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这就是以色列国家比较早的思想源头。随后为了这一目标,“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帮助全世界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开启了第二次回归潮(1904-1914)

1917年正是欧洲大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际,英国占领了巴勒斯坦(因为1917年一战结局基本上定下来了,英国作为战胜国自然要收取“胜利果实”,奥斯曼土耳其战败了肯定要“赔点东西”,在一系列复杂的博弈后,最终英国接管了巴勒斯坦地区)。
之后英国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这个宣言成了犹太人的一剂“强心针”,日后乃至今天,只要英国有损以色列利益,犹太人就拿这个《贝尔福宣言》说事,当然也没有用另说。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犹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

《贝尔福宣言》
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这实际上就是帝国主义的“阴谋”,国际联盟是什么?不就是一群帝国主义国家的商量妥协办公处吗?我们细数国联干过的事,大部分都是在维护混杂不损害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利益之下的妥协。咱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国联对日本“918事变”和“伪满洲国”的软弱
当然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国联最初建立的目的是好的,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但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就将其架空并操控。比如这个所谓的“委托管辖”。实质就是变相让英国对这块地区行使统治(当然并不拥有完全的国家政府职能),类似的形式还有英国对埃及的变相统治、英国派总督对香港的管辖......这些都是换汤不换药,本质都大同小异
到了1922年,本身巴勒斯坦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形式,使得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也就是今天的约旦)定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定为犹太人居住地。国际联盟也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民族之家”。这些措施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为了解决当地矛盾(前文说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就是之一)

但是这些问题哪那么容易解决(时至今日中东问题也都是一团乱麻)。终于在1929年爆发了一场巴勒斯坦暴动。到了1933年,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在欧洲范围掀起对犹太人的屠杀,这引起了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
以色列建国
五次回归潮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逐步壮大,终于在1936年~1939年发生数场暴动。这些暴动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简单来说就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冲突
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帝国时期就逐步扩散到整个西亚、北非和一部分欧洲。阿拉伯人我们知道,文化同化能力很强,一些东非、北非国家、地区迅速阿拉伯化。而巴勒斯坦地区则是成为了阿拉伯人“理所当然”领土的一部分,阿拉伯人成了这里的主要居民,日后的发展当中阿拉伯人也自然成为了此地主要民族

犹太人呢,从最早希伯来人定居迦南之地就将巴勒斯坦地区视为自己民族的“圣地”、“应许之地”,虽然中间千百年犹太人流落世界各地,但是犹太人视巴勒斯坦为自己民族“天然的”领土。因此当犹太人回归潮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愈演愈烈。阿拉伯人视犹太人为“外来者”、“鸠占鹊巢”;犹太人视阿拉伯人为“强盗”、“祖先财富的强占者”、“赖着不走”

(当然他们各自都有道理,只不过任何土地都最终属于地球。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占领的比阿拉伯人早,但是万一有民族比犹太人还早就占领咋办?你犹太人还这么有底气吗?当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冲突也离不开外国势力的“挑拨离间”)
鉴于激烈的矛盾冲突,英国在1939年颁布白皮书限制犹太人的移民数量(75000人)和犹太人购买的土地。犹太人和锡安主义者将英国的行为视为对犹太人的背叛,认为违背了《贝尔福宣言》。同时期欧洲纳粹的屠杀政策愈演愈烈,更多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地区。

1947年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但是这一方案被阿拉伯国家联盟所拒绝了。阿盟委员会高层下令对以色列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啊这),而犹太人的地下民兵部队展开还击,这些战斗很快演变为大规模军事冲突,引发了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也就是著名的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这一天也就是以色列的国庆节。一年后的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第59个会员国。

小结
以色列的国家建成了,但是中东的硝烟远远没有结束。以色列建立后,巴勒斯坦地区及其附近爆发了五次中东战争,极大地震撼了世界,也改变了当地格局。而对以色列来说,也是双刃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