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工矿机车(2)-大同型(DT20)内燃机车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大多数工矿企业使用的机车还是老旧的蒸汽机车,如解放型,上游型,工建型等多种多样的蒸汽机车。随着企业产量的日益增加,原有的蒸汽机车开始逐渐无法满足需求,要求牵引动力内燃化的需求开始日益高涨起来。但当时全国各大机车厂却都分身乏术,因为当时国铁自己也缺少机车。
到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铁路机车制造水平的进步,国铁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开始逐渐满足路外企业铁路牵引动力内燃化的需求。如资阳内燃机车厂研制的东方红5和东方红7B型内燃机车已经开始逐渐走向路外企业。而我们故事的主角-大同型(DT20)内燃机车-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开始之时
1987年11月至12月,大同机车厂为同资阳内燃机车厂争夺工矿内燃机车市场而开始对路外企业机车使用需求进行了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1988年初,大同机车厂设计科成立专门的研制小组开始机车的施工设计,新机车被命名为大同型内燃机车,设计代号为DT20。1988年2月,大同机车厂与陕西柴油机厂签订了《联合开发工矿内燃机车协议》,确定了大同型内燃机车采用陕西柴油机厂生产的6PA6L-280型柴油机。
大同型内燃机车设计用途为调车及小运转用途,轴式CO-CO,最高运行时速100km/h,持续速度11.9km/h,轴重22.5吨,功率2000马力(1470千瓦),整备重量135吨,转向架根据工矿企业线路质量较差的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的修改,车体结构和设备布局均参考北京二七机车厂研制的东风7型内燃机车。


1988年上半年,机车设计小组完成了机车全套图纸的绘制并于同年8月开始进入施工制造阶段。1989年3月21日,陕西柴油机厂生产的首台6PA6L-280型柴油机抵达大同机车厂并于同年6月1日在水电阻试验站首次启机。1989年9月,大同机车厂完成了首台大同型内燃机车的制造,编号为大同-0001。1989年9月6日,大同-0001号机车在北同蒲铁路大同至朔县区间单机牵引1240吨空载货运列车以15km/h的平衡速度通过千分之9的坡道,圆满完成首次牵引试验。

1989年9月24日,大同机车厂为大同-0001号机车举行出厂剪彩仪式。

出师未捷
虽然大同型内燃机车的设计达到了先进水平,但大同机车厂却未能给大同型内燃机车找到任何买家。究其原因是因为机车使用的6PA6L-280型柴油机由法国热机研究所设计,陕西柴油机厂通过引进专利和生产技术生产制造,大部分配件尚且不能国产化,这导致柴油机的价格及维护费用相当昂贵。相较之下,大同型内燃机车使用时6PA6L-280型柴油机售价59万人民币,而东风5型内燃机车使用的16V120ZJ型柴油机售价仅为40万,同时90年代全国各个大中型编组站开始使用东风7和东风7B型内燃机车替代东风2和东风5型内燃机车,购买一台二手机车的价格远低于大同型内燃机车的价格。最终,在完成各项试验后,大同型内燃机车便一直封存在大同机车厂内并于1995年拆解。
结语:
或许大同型内燃机车的遭遇令我们唏嘘不已,同时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做事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