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过端午,这些饮食习惯要注意!
端午节,吃粽子又是一个国人的传统习俗,除了吃粽子,还有其他一些习俗如吃青团,用糯米和艾叶制成的。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 ,悬艾叶菖蒲:用以驱瘴、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01除了粽子,还有其他美食
1、粽子
要说端午节必吃的食物,那么粽子可谓是排第一,无论是在我国的哪个地方,端午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用清香的粽叶包上黏黏的糯米,再根据各地习俗加入桂圆、豆沙、香菇、红枣或酸菜等等,十分美味。
2、煎堆
煎堆起源于我国的福建晋江,在这个地方端午节的时候必吃的食物就是煎堆,其实这种食物最主要的原料就是米粉和面粉等,准备好食材之后就能加入其它的配料弄成糊状,接下来放入油锅里面炸,便可以食用了。

3、薄饼
薄饼是温州地区,在端午节的时候,喜欢食用的一种食物,每年端午节的时候都会有吃薄饼的习俗,这里的薄饼主要的原材料就是精白面粉,然后在把这种面粉弄成糊状,最后放在铁锅里面,成品外观好像圆月,并且加上香菇等馅料卷起来吃。

4、打糕
除了汉族,在我国的朝鲜族也有端午的习俗,而且朝鲜族对于端午节这个节日相当的重视,到了端午节这一天朝鲜族就要制作打糕,朝鲜族的打糕一点也不黏,反而很弹牙,十分的不错。
5、艾馍馍
艾蒿也是端午节常吃的食物,有的地方的习俗是把艾蒿揉进面里,做成艾馍馍,很受大家喜爱,虽然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个关于端午节的传统食物,它常见于八十年代。
02吃粽子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1、不宜多食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易消化,如果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胀。因此正常人每次也要少吃一点,吃粽子的同时可搭配蔬菜、水果,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但不要与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一起食用,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2、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
3、六类人群慎食
老人和儿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胃肠病患者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的糯米,性温滞气,吃多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
粽子常有含糖量很高的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心血管病患者
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有些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
此类患者体内往往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高于正常人,在食用粽子时要特别注意:避免食用脂肪含量多,吃起来很油腻的粽子,否则易增加血液粘稠度,影响血液循环。
胆结石、胆囊炎及胰腺炎患者
不要吃脂肪、蛋白质含量过高的粽子,少量多次食用,避免暴饮暴食,急性发作时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