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大学讲师彷彿「打工仔」,你还期待高等教育什么?

2020-12-13 09:40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当大学讲师彷彿「打工仔」,你还期待高等教育什么?

(ˊ轉自) 一条君 2017-06-19


毕业季到了,大学生开心离开校门了吗?而大学老师呢?


台湾的学生人人有大学唸,但是现况的大学教育,乱象却不少。日前清大、师大、淡江一连串爆发门外看不到的高等教育制度隐忧,尤其是对于年轻世代的兼任教师、专案教师而言,不仅薪资和福利制度时常不及劳工法规,也未见相关教育单位承担过度放宽大学自治后,对教育根本的责任与义务。不仅影响本国未来人才培养的永续根基,更造成国家与家庭花费相当高成本培养出的高知识份子,反而得向学校以近似乞讨的方式寻求工作福利。如此窘境,令人不胜唏嘘。


另外,各大专院校对于退休后进入事业第二春的讲座教授、特聘教授或是兼任教授,却又以高薪聘请,作为各校评鑑的「门神」。不仅缺乏世代正义概念,更让人不解:在这种教育制度与教师劳动条件皆差的环境下,这类评鑑的意义到底为何?即使评鑑出结果良好,也是在教师糟糕劳动条件下的产物,把专兼任教师们的过劳当成贡献。


本人曾听闻某校高层为求管理精简支出,于大型会议中讨论:大学通识英文课程,是不是请钟点老师就好?开出的条件一个月3万薪水,还要兼行政职,还要被校内教师评鑑与参与既定的教学评量。相对于该校推行全球大学排名与国际观教育的目标,这种聘任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该科目的核心价值相差甚远。


从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的角度,可以对这个案例至少提出以下几项质疑:


被剥削的讲师、不稳定的结构,这就是我们要的大学教育?

从学生选校与教育学习的角度来看,首先,薪资3万比补习班打工还低,还要负担行政工作,请问谁会想去应征?该校高层在讨论中表示,反正一堆博士没工作,至少会想来赚个名校经历,显示主管已经设定此职位就是「以低薪换履历」的压榨与剥削。


因此,身为家长与学生,要念台湾的大学请慎选,避免误入此等追求短视近利的学校。这也难怪经济允许者往往最后选择送孩子出国深造,出去就不再回来,毕竟念个洋博士回国也没有符合的工作环境,如果台湾的学校只给出3万薪水,这些博士实在有太多其他工作可以选了!


其次,大学里的兼任或专案教师采一年一聘,根本无从累积教学经验,年轻教师也无法确定要不要持续在此学校扎根。教师的恐慌与不安全感,对学生而言绝对不会是好事,毕竟若老师随时想跳槽去其他学校应征专任教师,这学期是否能全心全意的好好教书?国内甚至有大学将副教授也改为一年一聘,使教师人人自危


再来,在语言相关课程方面,教学仍然需要研究支撑,难道教语言课程的老师不需要理论研究,不需要吸收新知?难道不需要让同学了解语言的文化历史社会脉络?这是包含在教学方法与教师生命成熟度中的。然而看看前面的例子,校方主管似乎认为大学通识英文只是教导听、说、读、写,此设定的层次未免太低。通识课程改革以来的目的是希望同学有国际观,融会贯通成为全人的教育,这是单纯教会听说读写就做得到的吗?


再深究一下,大学中的英语教学课程究竟是什么定位呢?以前述例子所言,学校所设定的英文课如果是学生去补习班就可以获得的东西,那为何要在大学设置2年的课程?大学的目的是教出一个英语对话流利的毕业生吗?语言类课程应该如何定位?相信大家都能同意,一位富有文化内涵与国际观之教师,能够提供学生比单纯语言能力更开阔的视野,这才是大学教育与语言补习班不同的地方。


升不了等只能无限卡关的专案讲师们

而在教师方面,最近似乎很流行劳雇契约说改就改,例如突然更改教师评鑑办法,最近清大教师的新闻则是专案大学教师突然改成不可升等。其实早期这类教师刚出现时,还不可申请科技部研究案,导致许多临时约聘老师未来要转正职教师的困难重重,而且教育部是不管的,因为他们的回答是由各学校自行决定。这群约聘大学教师无保障的人数不断扩大,为什么呢?因为任何升等用发表文章只能计算5年以内者,不然你就要一直生小孩,才有特别条款可多采计2年。无法累积足够SCI等级的文章点数卡,是不能从正门进去的。


题外话是,这些教师在校内身兼数职,谁有时间生养小孩?而且即使有小孩也不是免死金牌,还是得写出SCI等级的文章,否则基本上是不可能有「国立」学校愿意「收留」的。


而从旁观者看来,这种教师评鑑或是应征的计点方式,对社会或大学教育的贡献又是什么?怎么看都只是方便管理而已。因为按部就班的老师还是一样凡事自律,喜欢鬼混的老师只是发展出更高超的鬼混方式,或是用一堆证照和头衔来包装他自己,因为这样才能从正门走进去,并且安稳待到退休。天知道他们如何压榨自己的硕博士生?


如果30岁的高知识份子都无法温饱,20岁的学生如何看到未来?

很多人会说这样的制度是不得已,因为学校没钱。然而,这些一流学府并不缺学生缴学费,缺学生的是底下正在为入学率进行生死战的私校和科大。其中一些学校还有其他投资收入,倒是学校不要乱花钱盖一堆不知所云的建筑物等等才是重点。


教育是全体社会长期的投资,需要的是紥根,不是掏空。操短线只是让社会基石断层淘空,不知道这社会怎么传承下去。如果30岁的高知识份子都无法温饱,战战兢兢生活,20岁代的学生如何看到未来?那些有创新点子又掌握机运可以一夕成名的年轻人有几位?多数人还是在一般的职场上工作。然而这种教学情形下的毕业生在大学的学习状况如何?能够学以致用什么东西?都是非常大的问号。

当大学讲师彷彿「打工仔」,你还期待高等教育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