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刘恒伟:北京商务酒店改扩建设计思路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刘恒伟设计项目以酒店设计改造项目居多,这一次,设计师刘恒伟着手北京商务酒店改扩建设计项目,就其设计思路,我们做出以下分享。
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酒店,我们的酒店能有什么优势,酒店设计如何与当地元素相融,对于此种种命题的空间思考,成为元奕设计着手一北京商务酒店(因涉及项目背景信息,不便透露项目具体名称,如下同)改扩建项目室内方案时的创意起点。
“酒店设计是一个功能与美学系统化的工作,他不能把每个环节单独出来,最主要的是怎样在这个系统下面健康运转”。
--元奕设计创始人刘恒伟
元奕设计主创人员是一批高度专业化的室内装饰设计精英团队,团队打造出希岸连锁精品酒店,亚朵连锁精品酒店,生活派连锁精品酒店的设计,亦庄C8创客公寓,万科泊寓战略合作,优客工场战略合作,国际知识发展中心等一系列重量级作品。元奕设计团队坚持用设计定义行业,洞察消费需求,解析、重构并定义商业关系,专注而高效的达成技术实现,协同实现商业成功。
历史是一座城市
北京一商务酒店改造扩建项目设计,是在建筑项目改造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元奕设计的酒店设计体系的又一次创意应用,旨在以功能、建造、运营、美学的结合的设计思维,以创新型综合性解决方案为结果导向,专注项目的商业形态,为业主提供建筑设计、建筑改造、室内设计、产品形态、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意服务。
设计思路基于项目本身属性的特殊性展开,承载政务接待性质的空间设计需要更成熟、更有商业价值的设计体系承接。
©对标案例分析
一贯坚持“客户体验感为先”的元奕设计,在这一次的改造项目中,将酒店设计的体系运用得淋漓尽致,更是在实践中不断思考设计深层次的价值,从项目溯源、地理位置、业态分布等三方面分析,承担起了北京商务酒店312间客房的空间设计,项目定位直指“高效的政务型酒店”。

北京商务酒店的改造设想,是一个高效的政务型酒店,作为商业与政务相融的介质而存在,需要结合经营的角度来设计。在其极简的外在结构下,潜藏这一个全面而庞大的设计思维可塑性。
“设计时要从运营的角度出发,酒店是个系统工程设计师的工作只是设计环节中的一小部分,经营管理设计实际占了很多内容,在实操中尽量做正确每个细节设计,酒店投资少、效益好、经营有亮点、管理成本低、客人认可度高、员工很稳定、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得双丰收”项目主案设计师刘恒伟分享道。
设计师更是从中摆脱了设计美学上的定式,以自己独有的思考维度,平衡着项目的商业属性与美学调性,在虚实相映间,抓住设计的核心。
遵循项目当地传统文化尊贵优雅的基因,融入人文,以现代的手法再次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既体现时代的特色,也能感受到东方神韵的历史底蕴考虑区位及环境影响,室内景观建筑一体化,营造北京商务酒店特有的气质与独特的入住体验。

一层大堂
酒店的大堂,被拆解为一系列独立而又连续的方块体,庄严大气之感油然而生,符合项目本身的接待定位。大片的落地窗户引景入内,亦是观赏城市景色的窗口,结合地面真实的肌理之感,带来一种庄重感,从橙光曦微到月色微明,空间流转出宁静的气息。

一层接待区
商务型酒店通常是干净利落的,在接待区的设计中,设计师试图通过质朴的质感带来一种本土归属感,背景墙设计取源于民间剪纸艺术,通过现代材质塑造不一样的视觉形象和造型艺术。艺术化与现代化的叠加,烘托出一个层次分明的空间场域。

一层大堂

会议室
色彩可以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艺术,设计师在造型和色彩方面,探索空间的柔和趣味,关注的是空间的尺度与互动性,更是在空间的功能变化中引导人们探索并互动。


312间客房均采用减人工、减工时、减耗损、减污染的装配式工程,贴合项目本身的政务商业需求。设计师为空间构筑了两层肌肤:可供在地性创意设计呼吸的设计元素以及现代化手法构建的新的、可期盼的、高效的设计内涵。
客房走廊
“酒店改造设计实际上就是带着镣铐在舞剑,其威不减”。元奕设计始终以现代化的技艺、创造性的主张、在地化的美学构建一个酒店区别于同类型的个性。在本案中,设计师以真实的当代语言,融入较多的设计思考,提炼出一种空间的内在生命力,最大化客人的空间体验,即酒店设计的商业价值。
关于设计师
刘恒伟
上海国际设计周艺术指导
刘恒伟崇尚设计的实用性与合理性,骨子里便有种对主流与潮流的批判。他在多领域均有高品质的作品呈现。刘恒伟融合设计的本元与中国人文精神,提出“空间营造,尺度为王”、“真有自然之趣”的设计理念,不盲从主流,忠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