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死亡恐惧——死亡力比多的过度补偿

2023-09-25 11:12 作者:逐兔  | 我要投稿

从梦魇到梦境的转变。我梦里的棺材意象。 母亲去世后,我有一个真实感很强的梦境,就是有一个人在我睡着的身下打开了棺材,搂着我的腰要把我拉下去。我在意识里从金刚经喊到菩萨直到喊到妈妈我怕,才从梦魇中解脱和惊醒。 今儿终于梦见棺材车,但是我不在其中,也没有失去行动力,只是里面的一具具body,会有人来告诉我我需要为这些body做些什么。有一个翻动着棺材车,我看到body在里面心惊胆战,但是没有第一人称的瘫痪和一种纯粹而极度心惊乃至于有种穿透现实的真实感。 我只在此讨论精神分析的影响,超自然现象的努力我虽然也做了,但是我没有所说的相关能力去验证,而且据我目前观察,说这相关因果或者理论化的因果体系的书非常少,也很少涉及这方面的灵性宗教书——不过我的态度是,不给我一种符合人性规律感觉的我不搭理。总而言之,我达成这个梦境——非梦魇,来自这段时间学习精神分析的自我分析的推动。接下来我尝试综合一下我这段时间的领悟。 我继承了我奶奶的自恋,而我恐惧这种自恋的感觉。我过往一直在回避像奶奶,因为自恋的移情情景对我来说是不可忍受的。最近我们的关系变好,来源于我去外婆家对农村生活的进一步理解。从过往的故事,我意识到,自卑一直横贯农村人和城市人之间,哪怕是成为了城市的农村人,尤其是老一辈。我奶奶一开始非常激动,虽然不知道她怎么修炼一副大家都夸奖我的能力,但是遮掩的是伤痛的自卑。(请注意,我说自卑是一个动态概念,是在文化积淀的时间下,轻蔑流向的对象)我对自恋的一组观察是,是它是部分客体的面对,它总在面对所有人,安排所有人。说所有人是因为无论你是一个人,你也是一个碎片,所有人的概念永远在场。而所有人也只是一个碎片式的观众。没有真正外界的声音,有的更多是她对外界的幻想。而虽然她笑眯眯的,她的被害感一直投射在外界,所以听众是攻击者,是她取悦的对象,也是她狡猾攻击的对象,攻击者的话就是对她的攻击,所以她在听的方面容易处于解离(她说有时候脑子一片空白),而有时候话到要吵的时候,或者涉及到她不想面对的很多内容的时候,她就会迅速打断。——不得不说,我也遇到同龄人这样。而我最厌恶的就是被投射成攻击者,因为是我干的我认,我碰到的基本的内容都和我没关啊!我爸也光荣继承了这个传统,小时候啥东西都要找一个人怪罪。我现在知道他害怕,但他这种被害移情被激活的时候也发展出强大的愤怒,想想我的灵魂都想解离一下。不行,我先吐个魂。一想到这个有种在现实做噩梦的感觉了,有点心悸。伴随愤怒而来的是他没有在父母身边完成的依恋。我再吐个魂。哦看来我对客户特的愤怒也是我父亲愤怒的反转。我到现在还没解决梦里家里一直着火的恐怖感。(突然有点灵感,但到成熟了再说吧)但我父亲在他父母面前又非常克制,他和我说,见我这几年跟他发火,他才觉得有点安慰,以前他根本都不能这么做,人竟然能和父母发火——谢谢,你早点知道该多好。 我讨厌自恋的理由总结一下,1,我奶奶之前由于被害感,经常找理由赶我走,毕竟我是坏客体。而且会回避跟我的沟通。2,那种努力忽略下的,她最好,我是个部分客体碎片的在场又不在场的感觉真的是太完美了。3,我个人的感情在她面前得不到沟通,而我为了我们的关系要付出更多直接的努力。这就涉及一个核心概念——精神分析师的动力是什么?因为父母生养我,我才愿意沟通,因为父母爷爷奶奶早已被我内化,我的灵魂才需要和生命的最初课题修复关系。用金钱或者物质的养育,代替了无法的心灵的沟通,我们的关系更多的是血缘和养育关系的维持。因为过往的遭遇,未曾给他们直接沟通的能力。他们拧巴着,在他们过去的岁月里。而我拥有的新的东西,是我的礼物。也许是我们家族打开心灵沟通的新一代。虽然并不代表我那么心甘情愿,有时候我会感觉,为什么我要给予我之前不曾得到的东西?但随着修通,我看到了拧巴的关心和爱,虽然不是直接给我的,是给他们的内心的小孩的,通过给我来和他们过去的创伤对抗。那么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来了——对象的直接性如何在个人感受和分析中运作?它的重要性在什么地方?我心灵的礼物来自武志红,李雪,弗洛伊德,梅兰妮克莱因,温尼科特,海灵格,克里斯托弗孟等等。并不直接来自我的家人,但我也的确是先得到再有能力给予的。这实际上可能是一种生活的分享。我分享给我的家人的时候,是带着平等,没有上下级关系的。我家人也说过我不尊重他们的问题,但随着我也不太能完全明白的有效性,他们也有欣然接受的部分。 精神分析的动力,也许来自直接对话,也就是在当下沟通的能力。我觉得实际上,精神分析师和来访的真实位置是,小孩和父母,但是小孩要假装自己修复并且重生了父母。为什么弗洛伊德把案例放出来而且又尽量保密?我觉得很像我之前想说点我家长什么又畏畏缩缩的感觉。只愿意把修复成功的理论拿出来排列。我是不知道他在具体修复什么啦。每个小孩的一个动力就有修复好父母。心灵维度的缺失用金钱来补偿关系。来访不给钱咨询关系没法真的进行,因为这代表一种全托幼儿园的认可。我有过给钱和不给钱的咨询,这里面的对比,激活了我小时候对于小偷的移情——虽然给了钱也不一定能得到处理,毕竟那个咨询师根本不是精神分析的流派,所以说,我在这个心灵的层面讨厌教育,因为那只是文化和轻蔑的灌输。我也很讨厌当一个人的观众听对方的话,而不是我们都是研究者,我们在平等商讨。你关注我的反应,我不一定管你,但我给钱,你能拉进我们距离,算你本事。到这里有一个分析师的移情——贪婪,我感觉我是不是因为付费的打折所以她才喜欢说教,但一次1小时170多我觉得也不少了,轻蔑来说,她本事不一定有我够呢。但是这的确是金钱移情下的一些可能性。我也在纳闷,没有心理学的大范围普及教育,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真的能够被检测和认同么?我要是不知道,我真的可以说危险了,因为我当时的倾向里就有死亡力比多造成的过度补偿——我急需要面对这种痛苦,但对方当时是不行的,所以我带来的死亡焦虑,成了对方要摆脱和攻击的部分。还好我看书,MK处理的好好的,要不然我可能会加重,觉得自己真的如对方说的自寻死路,盯着死亡不放。真的人还是不要放弃自救,尤其是现在心理学也没怎么大发展的前提下。因为很多都不靠谱。 总结咨询师是想要修复坏父母的小孩,他不经分析会有很多攻击,怨恨,嫉妒,和不能意识而面对坏父母的危险。他们越需要金钱地修补——可能越代表内心的失衡——我不是说不要钱要钱少。毕竟这玩意儿谁不要吃饭过好日子呢?我的意思是,咨询师本人是否修通克服了自己的贪婪的感觉,这感觉到位了,要钱多少无所谓,我在此说的是我对咨询师的心理状态的揣度。说教本身就是隐秘的攻击,我对你好,你听我的给我改。 等等,我的标题要怎么收场?其实我潜意识里认可了自恋曝露在死亡下没有修饰的关系。最近看狼人,感觉弗洛伊德和克莱因的脑回路还是挺不一样的。 我觉得,孩子对父母的修复的强烈愿望,也来源于死亡的过度补偿,它能突然打开很多阻抗,但我不认为这和秘密的维度有矛盾抵触。我最近之所以更能说我父亲和奶奶,主要是我们关系更好,更踏实,我内心的客体的稳定性更高了。所以我的话更clear。 我想点出的矛盾是,死亡过度补偿带来阻抗的消失,沟通的尖锐是怎么导致这种平稳状态的?为什么有些人因此消失了,有些人还在?这中间的过度状态我目前不能理解。我要反驳梅兰妮的是,我觉得投射好客体不能带来好关系,或者说?自恋客体?我之前会觉得对方好,紧接着就有被害的感觉,但现在彼此的攻击性更加确定,我面对的不是一个对方会好的强迫性脑回路,而是一个我不需要立马信任的人,在这个基础上,我才能发展出平等沟通而不会下意识害怕性讨好的能力,以及比较敏锐的观察力。我家长以前是否认以及在生气,说自己没有这种情绪,一边冲我发火。到现在当我点出他们的伤痛,他们反而更能承认自己的难受。但我现在还是没抓住我的父亲,他到底在做什么我还是不太清楚。但我比较明白我奶奶了。我能感觉到,她对我的意义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我打太多字了哈哈哈哈,累。 所以目前留下的问题是,为什么不承认?

死亡恐惧——死亡力比多的过度补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