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问题解答汇编》(55)

2022-12-23 09:54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55)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怎样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就是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后,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物,使简单的物物交换(商品—商品)被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所代替。每个商品生产者必须先将自己的商品出卖,换成货币,然后再用货币用买他所需要的其他商品。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被分成了两个独立的行为。例如,在物物交换的条件下,一张兽皮同十支箭相交换,这一交换过程的完成,就同时实现了双方的买卖愿望。但是,在商品流通的条件下,兽皮的所有者在将兽皮变成货币以后,可以不马上去购买箭,而箭的所有者换不到货币,就不能购买他所需要的商品。这就表现出商品经济矛盾的加深,产生了经济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即买和卖脱节的可能性。这种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所产生的买和卖脱节的可能性,马克思称之为危机的第一种形式上的可能性。

  危机的第二种形式上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引起的。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许多商品所有者都以赊帐买卖商品的方式发生着债务关系。侧如,甲欠乙的钱,乙欠丙的钱,丙又欠丁的钱,等等。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商品的出卖有很大的困难,商品往往卖不出去或卖不到好价钱。在出卖商品中发生困难的一些商品所有者,就可能无法偿还自己的债务。如果有个别人不能如期支付欠款,相应地就会影响到其他一系列的商品所有者都不能如期支付欠款。例如,甲不能支付乙,乙就不能支付丙,丙也不能支付丁,等等。这样就会引起许多商品生产者的周转困难,甚至促使他们破产。这就产生了危机在形式上的第二种可能性。

  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虽然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引起危机在形式上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还不能变为现实,因为使危机变为现实性的基础在这时还不存在。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才决定了危机从形式上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政治经济学问题解答汇编》(5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