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宽,分区格式,传输介质
我们数字环境中的 图片,音频,文本,编码,这些数据,如果不交互就不会产生价值,那么
交互就需要数据接口,我们来整理下现有的数据接口,分盘方式,传输介质
什么是磁盘?磁盘的组成?接口和分区?
一、磁盘介绍
磁盘、硬盘、disk都是属于一个东西。其与内存的区别是容量要远大于内存 。
机械硬盘(HDD):传统的普通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以及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化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
固态硬盘(SSD):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

二、磁盘尺寸和接口
两种磁盘的尺寸有3.5英寸、2.5英寸和1.8英寸。

接口:SATA和SAS接口。在最早期还有IDE接口,只不过因为其麻烦性现在被淘汰了,很少有人用。

三、磁盘转速
转速:根据人类承受噪音的极限进行分类。
台式电脑和笔记本基本上是5400rpm和7200rpm。
10000rpm和15000rpm或者更高主要用于机房和企业公司。
内部各零件介绍:
盘片:磁盘有若干个盘片,每个盘片有可以存储数据的上、下两个盘面,它们从上至下从“0”开始依次编号。
磁道:每个盘面被分割成许多同心圆,同心圆的轨迹叫磁道;磁道从外向内从0开始编号
扇区:将一个盘面划分为若干内角相同的扇形,每个磁道就被分为若干段圆弧,每段圆弧叫一个扇区。第一个扇区叫引导扇区。
柱面:所有盘面的同一个磁道构成一个圆柱。
簇: 是 DOS 进行分配的最小单位。当创建一个很小的文件时,如是一个字节,则它在磁盘上并不是只占一个字节的空间,而是占有整个一簇。不同的存储介质(如软盘,硬盘),不同容量的硬盘,簇的大小也不一样 。

六、接口和分区方式
不同的接口有不同的命名方式:(1)IDE(并口)接口:/dev/hda
(2)SATA(串口)接口:/dev/sda (sda是一个文件:s代表串口;d代表磁盘;a代表第一块磁盘)
分区方式:(1)MBR主引导记录。位于磁盘最前面的一段引导,最大支持的磁盘容量是<2T。设置时分配4个分区,如果希望超过4个,需要放弃主分区,改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2)GPT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是实体硬盘分区表的结构布局的标准。其支持>2T的硬盘,支持128个分区。
所以,在主流磁盘的存储格式上,有两种分盘方式,
U盘分区的常见格式有FAT、FAT32、NTFS和exFAT,常见的U盘格式一般是FAT和FAT32,不过目前由于单个文件越来越大,超过4G的文件,FAT和FAT32格式不支持,所以现在的U盘格式都会被转换成NTFS或exFAT格式
有哪些格式硬盘
1.NTFS格式
NTFS 是WindowsNT环境的文件系统。NTFS取代了老式的FAT文件系统。简单的说NTFS是升级版,它适合更大的文件系统。如可以将每个磁盘分更大空间,拥有更高的安全属性等。对用户影响最大的是FAT32的硬盘格式并不能支持4GB以上的文件,而现在的很多应用程序以及游戏大作都超过了4GB容量,因此用户必须将格式。NTFS可以支持的分区(如果采用动态磁盘则称为卷)大小可以达到2TB(2048GB).

图一:ntfs格式
2.FAT格式
FAT格式分为FAT16和FAT32,FAT32是Windows系统硬盘分区格式的一种。这种格式采用32位的文件分配表,使其对磁盘的管理能力大大增强,突破了FAT16对每一个分区的容量只有2 GB的限制。由于现在的硬盘生产成本下降,其容量越来越大,运用FAT32的分区格式后,我们可以将一个大硬盘定义成一个分区而不必分为几个分区使用,大大方便了对磁盘的管理。但由于FAT32分区内无法存放大于4GB的单个文件,且性能不佳,易产生磁盘碎片。目前已被性能更优异的所取代。
3.ExFat格式
ExFAT一种适合于闪存(U盘)的文件系统,我们都非常清楚fat32是不支持4G以上的文件的,而U盘也是有大于4G以上的,所以才会出现这种EXFAT格式了,所以这种格式是为了解决FAT32等不支持4G及以上的文件而推出的一种新的文件格式,这样我们就能够明白对于闪存/U盘,NTFS文件系统相对而言是不适合的,而EXFAT更为适用使用在U盘上。

图二:文件系统
4.HFS+格式
HFS+文件系统是苹果电脑中默认的最常见的文件系统。HFS+来源于UNIX,但是又不用于UNIX,它增加了许多新的特性,同时也有许多不同于Windows、UNIX等系统的概念。HFS+是苹果公司为替代他们的分层文件系统(HFS)而开发的一种文件系统。它被用在macintosh电脑(或者其他运行Mac OS的电脑)上。它也是iPod上使用的其中一种格式。HFS+也被称为Mac OS Extended(或误称为“HFS Extended”)。在开发过程中,苹果公司也把这个文件系统的代号命名为“Sequoia”
二、Windows支持什么格式硬盘
windows下主要有FAT16、FAT32、NTFS 等,最新格式为exFAT,不同的磁盘格式有不同的特性。FAT格式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其中NTFS格式是现在使用比较广泛的格式。它属于FAT格式的升级版。

图三:Mac只读ntfs格式
三、Mac支持那种格式硬盘
Mac本身自带HFS+格式,只有Mac系统使用HFS+,Mac不仅支持HFS+还支持Fat,exFat的读写,但是对与NTFS只读。这样的问题是Mac的缺点。
四、怎么帮助Mac支持NTFS格式硬盘
在中国,使用Mac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怎么帮助Mac支持NTFS格式的硬盘呢?小编在这个推荐大家一款软件,专门为解决Mac不能读写NTFS格式硬盘而设计的软件,只需要简单安装就可以让你的NTFS格式的硬盘在Mac系统下畅通无阻。

WINDOWS
NTFS(New Technology File System)是WindowsNT和高级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环境的文件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提供比FAT32更高的可靠性,并消除FAT32文件系统容量限制。它除了支持更大的分区和文件、更节约硬盘空间外,还提供了FAT32文件系统不能提供的长文件名、压缩分区、事件追踪、文件索引、高容错性、数据保护和恢复以及加密访问等功能。

EXFAT
exFAT文件系统(Extended File Allocation Table FileSystem),既弥补了FAT32的局限性和缺点,又没有NTFS那些会影响U盘寿命的功能,适合各种移动存储卡和闪盘使用。相对FAT32文件系统,
exFAT文件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增强了台式电脑与移动设备的互操作性;
分区大小和支持的单个文件大小最大可达16EB(16×1024×1024TB);
簇大小非常灵活,最小为0.5KB,最高可达32MB;
使用了剩余空间分配表,空间利用率更高;
同一目录下最大文件数可达65536个;
支持访问控制

MAC
在Mac os系统下的win的硬盘格式会变得不适用,所以
一、查看Mac磁盘格式步骤
1、点击左上的苹果图标,下拉菜单中选择“关于本机”。

图一:关于本机
2、弹出下图,在对话框中我们选择“概览”然后点击“系统报告”。

图二:点击系统报告
3、在Mac界面,点击左侧“储存”栏目,在右侧窗口,找到“文件系统”,您就可以看到Mac硬盘格式了。

图三:查看格式
二、Mac磁盘基本格式
Mac磁盘基本采用独特的磁盘文件格式,即HFS+,也有称呼为HFS Plus的(具体英语为Hierarchical File System Plus,即分层文件系统),这对于保证系统安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可惜的是,不支持其他操作系统。
由于mac自身的磁盘格式——HFS+不支持其他操作系统的格式,所有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Mac电脑是无法读取ntfs格式的磁盘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下载NTFS For Mac这个软件,专门帮助Mac读取ntfs磁盘的软件。
如果需要在MAC系统中适用win的硬盘格式就需要挂载
NTFS For Mac

从上面两张测试截图来看(测试多次,结果相差不大),得出以下速度:
1,在Windows系统下,exFat和NTFS两种磁盘格式的读写速度相差不大;
2,在Mac OS系统中,exFat格式下的读写速度与Win系统下的速度相差不大;但是NTFS格式下,Mac OS系统的读写速度远不如exFat格式的读写速度。
3,exFat格式下,Mac OS系统比Windows系统的读写速度略低,但相差不大;在NTFS格式下,两个系统的读写速度相差巨大。
接着我们用mSata固态硬盘组装的移动硬盘来测试一下:


从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前面得出的结论可以成立,算是做了一下验证,下面用表格总结:

五类,超五类,六类线,的网线,怎么区分

五类, 超五类,六类线的网线最主要是在传输速率上面的区别,超五类和六类网线拥有较高的传输带宽,六类网线更适合在千兆网络中使用;外观上会有相应的标注,速度越快铜芯的尺寸越大。以下是详细介绍:

1、六类网线和五类网线的内部结构不同,六类网线内部结构增加了十字骨架,将双绞线的四对线缆分别置于十字骨架的四个凹槽内,电缆中央的十字骨架随长度的变化而旋转角度;
2、六类网线和五类网线的铜芯大小不同,五类网线铜芯为0.45mm以下,超五类网线为0.45mm-0.51mm,六类网线标准的为0.56mm-0.58mm;
3、五类网线:外皮会标注【CAT5】字样,传输带宽为10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为10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百兆网络和十兆网络,已被超五类线替代;
4、超五类网线:外皮标注【CAT5e】字样,传输带宽可高达1000Mb/s,但一般只应用在100Mb/s的网络中,只实现桌面交换机到计算机的连接,因为超五类非屏蔽网线要借助价格高昂的特殊设备的支持;
5、六类网线:外皮标注【CAT6】字样,一般指的都是非屏蔽网线,主要应用在千兆网络中,在传输性能上远远高于超五类网线标准;
6、网线还有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外层由铝铂包裹,以减小辐射,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辐射,屏蔽双绞线价格相对较高,安装时要比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困难。
1、六类网线和五类网线的内部结构不同,六类网线内部结构增加了十字骨架,将双绞线的四对线缆分别置于十字骨架的四个凹槽内,电缆中央的十字骨架随长度的变化而旋转角度;
2、六类网线和五类网线的铜芯大小不同,五类网线铜芯为0.45mm以下,超五类网线为0.45mm-0.51mm,六类网线标准的为0.56mm-0.58mm;
3、五类网线:外皮会标注【CAT5】字样,传输带宽为10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为10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百兆网络和十兆网络,已被超五类线替代;
4、超五类网线:外皮标注【CAT5e】字样,传输带宽可高达1000Mb/s,但一般只应用在100Mb/s的网络中,只实现桌面交换机到计算机的连接,因为超五类非屏蔽网线要借助价格高昂的特殊设备的支持;
5、六类网线:外皮标注【CAT6】字样,一般指的都是非屏蔽网线,主要应用在千兆网络中,在传输性能上远远高于超五类网线标准;
6、网线还有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外层由铝铂包裹,以减小辐射,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辐射,屏蔽双绞线价格相对较高,安装时要比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困难。
超五类线(CAT5e):传输频率为100MHz,主要用于千兆位以太网(1000Mbps)。具有衰减小,串扰少,并且具有更高的衰减与串扰的比值(ACR)和信噪比(StructuralReturn Loss)、更小的时延误差,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超六类或6A(CAT6A):传输频率是200~250 MHz,最大传输速度也可达到1000 Mbps,主要应用于千兆位网络中。超六类线是六类线的改进版,同样是ANSI/EIA/TIA-568B.2和ISO 6类/E级标准中规定的一种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在串扰、衰减和信噪比等方面有较大改善。

"超五类"指的是 超五类 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
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是由多对双绞线和一个塑料外皮构成。五类是指国际电气工业协会为双绞线电缆定义的五种不同的质量级别。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是在对现有五类屏蔽双绞线的部分性能加以改善后出现的电缆,不少性能参数,如近端串扰、衰减串扰比,回波损耗等都有所提高,但其传输带宽仍为100MHz。
超五类双绞线也是采用4个绕对和1条抗拉线,线对的颜色与五类双绞线完全相同,分别为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和棕。裸铜线径为0.51mm(线规为24AWG),绝缘线径为0.92mm,UTP电缆直径为5mm。 虽然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也能提供高达1000Mb/s的传输带宽,但是往往需要借助于价格高昂的特殊设备的支持。因此,通常只被应用于100Mb/s快速以太网,实现桌面交换机到计算机的连接。如果不准备以后将网络升级为千兆以太网,那么不妨在水平布线中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光纤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
传输原理是“光的全反射”。
微细的光纤封装在塑料护套中,使得它能够弯曲而不至于断裂。通常,光纤的一端的发射装置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或一束激光将光脉冲传送至光纤,光纤的另一端的接收装置使用光敏元件检测脉冲。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光在光导纤维的传导损耗比电在电线传导的损耗低得多,光纤被用作长距离的信息传递。
通常光纤与光缆两个名词会被混淆。多数光纤在使用前必须由几层保护结构包覆,包覆后的缆线即被称为光缆。光纤外层的保护层和绝缘层可防止周围环境对光纤的伤害,如水、火、电击等。
光缆分为:缆皮、芳纶丝、缓冲层和光纤。光纤和同轴电缆相似,只是没有网状屏蔽层。中心是光传播的玻璃芯。 [1]
在多模光纤中,芯的直径是50μm和62.5μm两种, 大致与人的头发的粗细相当。而单模光纤芯的直径为8μm~10μm,常用的是9/125μm。芯外面包围着一层折射率比芯低的玻璃封套, 俗称包层,包层使得光线保持在芯内。再外面的是一层薄的塑料外套,即涂覆层,用来保护包层。光纤通常被扎成束,外面有外壳保护。 纤芯通常是由石英玻璃制成的横截面积很小的双层同心圆柱体,它质地脆,易断裂,因此需要外加一保护层。
说明:9/125μm指光纤的纤核为9μm,包层为125μm,9/125μm是单模光纤的一个重要的特征,50/125μm指光纤的纤核为50μm,包层为125μm,50/125μm是多模光纤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其中金砖国家光缆计划是直接连通5个金砖国家的海底光缆项目,将于2014年初开工,2015年中启用。该项目总长3.4万千米,其中直接连通5个金砖国家的海底光缆长约2.4万千米。
2013年,全球100G光纤的收入预计将首次超过10亿美元。该公司分析了2013年一季度全球光网络市场的财务结果,发现了一些趋势,包括一个令人失望的趋势,即市场的总体增长仍然是困难的,只有日本的富士公司利润逐年增长。
虽然光纤市场在第一季度出现衰退的情况并不少见,但这次下降令人担忧是因为这已经是连续第五个季度市场有所下降,并且季度收入达到六年来的最低值。
100G光纤的情况较为乐观,不管环比、同比都表现出强劲增长。2013年一季度,100G光纤的出货量较2012年四季度增长了41%,收入较2012年四季度增长了24%。以此计算,年收入有望首次超过10亿美元。2013年一季度,有20家供应商出售100G光纤,将有更多的厂商加入市场竞争。供应商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短期订单量看涨,长期订单量并不乐观。
光及其特性:
1.光是一种电磁波
可见光部分波长范围是:390~760nm(纳米)。大于760nm部分是红外光,小于390nm部分是紫外光。光纤中应用的是:850nm,1310nm,1550nm三种。
2.光的折射,反射和全反射。
因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时,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产生折射和反射。而且,折射光的角度会随入射光的角度变化而变化。当入射光的角度达到或超过某一角度时,折射光会消失,入射光全部被反射回来,这就是光的全反射。不同的物质对相同波长光的折射角度是不同的(即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光折射率),相同的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折射角度也是不同。光纤通讯就是基于以上原理而形成的。
1.光纤裸纤一般分为三层:中心高折射率玻璃芯(芯径一般为50或62.5μm),中间为低折射率硅玻璃包层(直径一般为125μm),最外是加强用的树脂涂层。光线在纤芯传送,当光纤射到纤芯和外层界面的角度大于产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时,光线透不过界面,会全部反射回来,继续在纤芯内向前传送,而包层主要起到保护的作用。

光纤
2.数值孔径:
入射到光纤端面的光并不能全部被光纤所传输,只是在某个角度范围内的入射光才可以。这个角度就称为光纤的数值孔径。光纤的数值孔径大些对于光纤的对接是有利的。不同厂家生产的光纤的数值孔径不同(AT&T CORNING)。
3.光纤的种类:
光纤的种类很多,根据用途不同,所需要的功能和性能也有所差异。但对于有线电视和通信用的光纤,其设计和制造的原则基本相同,诸如:
①损耗小;
②有一定带宽且色散小;
③接线容易;
④易于成统;
⑤可靠性高;
⑥制造比较简单;
⑦价廉等。光纤的分类主要是从工作波长、折射率分布、传输模式、原材料和制造方法上作一归纳的,兹将各种分类举例如下。
(1)工作波长:紫外光纤、可观光纤、近红外光纤、红外光纤(0.85μm、1.3μm、1.55μm)。
(2)折射率分布:阶跃(SI)型光纤、近阶跃型光纤、渐变(GI)型光纤、其它(如三角型、W型、凹陷型等)。
(3)传输模式:单模光纤(含偏振保持光纤、非偏振保持光纤)、多模光纤。
(4)原材料:石英光纤、多成分玻璃光纤、塑料光纤、复合材料光纤(如塑料包层、液体纤芯等)、红外材料等。按被覆材料还可分为无机材料(碳等)、金属材料(铜、镍等)和塑料等。
(5)制造方法:预塑有汽相轴向沉积(VAD)、化学汽相沉积(CVD)等,拉丝法有管律法(Rod intube)和双坩锅法等。
石英光纤
石英光纤(Silica Fiber)是以二氧化硅(SiO2)为主要原料,并按不同的掺杂量,来控制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石英(玻璃)系列光纤,具有低耗、宽带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和通信系统。
石英玻璃光导纤维的优点是损耗低,当光波长为1.0~1.7μm(约1.4μm附近),损耗只有1dB/km,在1.55μm处最低,只有0.2dB/km。
直到1960年,美国科学家Maima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后,为光通讯提供了良好的光源。随后二十多年,人们对光传输介质进行了攻关,终于制成了低损耗光纤,从而奠定了光通讯的基石。从此,光通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光纤传输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频带宽
频带的宽窄代表传输容量的大小。载波的频率越高,可以传输信号的频带宽度就越大。在VHF频段,载波频率为48.5MHz~300Mhz。带宽约250MHz,只能传输27套电视和几十套调频广播。可见光的频率达100000GHz,比VHF频段高出一百多万倍。尽管由于光纤对不同频率的光有不同的损耗,使频带宽度受到影响,但在最低损耗区的频带宽度也可达30000GHz。单个光源的带宽只占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多模光纤的频带约几百兆赫,好的单模光纤可达10GHz以上),采用先进的相干光通信可以在30000GHz范围内安排2000个光载波,进行波分复用,可以容纳上百万个频道。
损耗低
在同轴电缆组成的系统中,最好的电缆在传输800MHz信号时,每公里的损耗都在40dB以上。相比之下,光导纤维的损耗则要小得多,传输1.31um的光,每公里损耗在0.35dB以下若传输1.55um的光,每公里损耗更小,可达0.2dB以下。这就比同轴电缆的功率损耗要小一亿倍,使其能传输的距离要远得多。
此外,光纤传输损耗还有两个特点,
一是在全部有线电视频道内具有相同的损耗,不需要像电缆干线那样必须引入均衡器进行均衡;
二是其损耗几乎不随温度而变,不用担心因环境温度变化而造成干线电平的波动。
重量轻
因为光纤非常细,单模光纤芯线直径一般为4um~10um,外径也只有125um,加上防水层、加强筋、护套等,用4~48根光纤组成的光缆直径还不到13mm,比标准同轴电缆的直径47mm要小得多,加上光纤是玻璃纤维,比重小,使它具有直径小、重量轻的特点,安装十分方便。
抗干扰能力强
因为光纤的基本成分是石英,只传光,不导电,不受电磁场的作用,在其中传输的光信号不受电磁场的影响,故光纤传输对电磁干扰、工业干扰有很强的抵御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在光纤中传输的信号不易被窃听,因而利于保密。
保真度高
因为光纤传输一般不需要中继放大,不会因为放大引入新的非线性失真。只要激光器的线性好,就可高保真地传输电视信号。实际测试表明,好的调幅光纤系统的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C/CTB在70dB以上,交调指标cM也在60dB以上,远高于一般电缆干线系统的非线性失真指标。
工作性能可靠
我们知道,一个系统的可靠性与组成该系统的设备数量有关。设备越多,发生故障的机会越大。因为光纤系统包含的设备数量少(不像电缆系统那样需要几十个放大器),可靠性自然也就高,加上光纤设备的寿命都很长,无故障工作时间达50万~75万小时,其中寿命最短的是光发射机中的激光器,最低寿命也在10万小时以上。故一个设计良好、正确安装调试的光纤系统的工作性能是非常可靠的。
成本不断下降
有人提出了新摩尔定律,也叫做光学定律(Optical Law)。该定律指出,光纤传输信息的带宽,每6个月增加1倍,而价格降低1倍。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Internet宽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这就为大型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光纤传输方式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由于制作光纤的材料(石英)来源十分丰富,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而电缆所需的铜原料有限,价格会越来越高。显然,今后光纤传输将占绝对优势,成为建立全省、以至全国有线电视网的最主要传输手段。
光导纤维是由两层折射率不同的玻璃组成。内层为光内芯,直径在几微米至几十微米,外层的直径0.1~0.2mm。一般内芯玻璃的折射率比外层玻璃大1%。根据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原理,当光线射到内芯和外层界面的角度大于产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时,光线透不过界面,全部反射。
高分子光导纤维开发之初,仅用于汽车照明灯的控制和装饰。主要用于医学、装饰、汽车、船舶等方面,以显示元件为主。在通信和图像传输方面,高分子光导纤维的应用日益增多,工业上用于光导向器、显示盘、标识、开关类照明调节、光学传感器等。
通信应用

光纤
光导纤维可以用在通信技术里。1979年9月,一条3.3公里的120路光缆通信系统在北京建成,几年后上海、天津、武汉等地也相继铺设了光缆线路,利用光导纤维进行通信。
多模光导纤维做成的光缆可用于通信,它的传导性能良好,传输信息容量大,一条通路可同时容纳数十人通话。可以同时传送数十套电视节目,供自由选看。
利用光导纤维进行的通信叫光纤通信。一对金属电话线至多只能同时传送一千多路电话,而根据理论计算,一对细如蛛丝的光导纤维可以同时通一百亿路电话!铺设1000公里的同轴电缆大约需要500吨铜,改用光纤通信只需几公斤石英就可以了。沙石中就含有石英,几乎是取之不尽的。
医学应用
光导纤维内窥镜可导入心脏和脑室,测量心脏中的血压、血液中氧的饱和度、体温等。用光导纤维连接的激光手术刀已在临床应用,并可用作光敏法治癌。
另外,利用光导纤维制成的内窥镜,可以帮助医生检查胃、食道、十二指肠等的疾病。光导纤维胃镜是由上千根玻璃纤维组成的软管,它有输送光线、传导图像的本领,又有柔软、灵活,可以任意弯曲等优点,可以通过食道插入胃里。光导纤维把胃里的图像传出来,医生就可以窥见胃里的情形,然后根据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传感器应用
光导纤维可以把阳光送到各个角落,还可以进行机械加工。计算机、机器人、汽车配电盘等也已成功地用光导纤维传输光源或图像。如与敏感元件组合或利用本身的特性,则可以做成各种传感器,测量压力、流量、温度、位移、光泽和颜色等。在能量传输和信息传输方面也获得广泛的应用。
艺术应用
由于光纤的良好的物理特性,光纤照明和LED照明已越来越成为艺术装修美化的用途。
应用如下:

光纤艺术(4张)
门头店名(标设)和LOGO采用粗光纤制作光晕照明。
门头的局部轮廓采用Φ18(Φ14)的侧光纤进行照明。
场所外立面局部采用光纤三维镜。
采用艺术分布的光纤点阵,配置光纤照明YY-S150光纤扫描机。
在草坪上布置光纤地灯。
光纤瀑布、光纤立体球等艺术造型。
同时也用在装饰显示、广告显示。
光纤也可以用作各种视觉艺术的展示等,光纤的特性得到充分的应用,如图所示:
光纤成为装饰品:利用光纤发光的特性,可以做成各种色彩的荧光光纤、满天星光纤花瓶、做礼品晚会用,还是室内装饰都很漂亮:如下图:
井下探测技术
过去,石油工业只能利用现有的技术开采油气储量,常常无法满足快速投资回收和最大化油气采收率的需求,并导致原油采收率平均只有35%左右。井下系统供应商预测,通过利用智能井技术可以使原油采收率提高到50%~60%。
在开发井中传感器之前,收集井下信息的唯一方法是测井。测井方法虽然能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但作业成本高,并有可能对井产生损害。因此,需要更好的井下技术提高无干扰流动监测和控制。
可以共同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有:
·电子井下传感器,提供定点温度和压力监测;
·流量和含水量传感器;
·井下电-液压操控流动控制系统;
·基于实时油藏动态数据;
·优化油藏模拟;
·高温光纤井下传感器;
·电子与光纤井口湿式连接系统。
过去几年,传感器技术愈来愈多地从其它行业转向海上和井下,特别是光纤传感器技术,光纤传感器极大地提高了高温系统的可靠性。近期,大型井下设备供应商经常与光纤探测技术专业公司合作或收购这类公司,充分证实了这项技术的潜力。
光纤传感器系列包括3项被证实的核心技术和1项待开发的技术:
·分布式温度探测(DTS)。该项技术凭借一定长度的光纤监测不同位置上温度的变化。其温度分辨率为0.1oC,位置分辨率为1m(光纤长度大于10000m)。
·光纤还可以作为直接读值的机械点源传感器。最简单的形式,可能只是一个空腔,随外部压力改变长度,入射到空腔的光信号强度随空腔长度而下降。光纤传送设备允许在一根光纤上组合多个传感器,测量不同物理变量。
·化学探测。专业光纤的开发与工业应用正在增长,它们对化学物质的存在和丰度比较敏感。这种技术还不太先进,但很有发展潜力。
光纤收发器
光纤收发器是一种将短距离的双绞线电信号和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单元,在很多地方也被称之为光电转换器。产品一般应用在以太网电缆无法覆盖、必须使用光纤来延长传输距离的实际网络环境中,且通常定位于宽带城域网的接入层应用;同时在帮助把光纤最后一公里线路连接到城域网和更外层的网络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基础建设时,通常更多地关注路由器、交换机乃至网卡等用于节点数据交换的网络设备,却往往忽略介质转换这种非网络核心必不可少的设备。特别是在一些要求信息化程度高、数据流量较大的政府机构和企业,网络建设时需要直接上连到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骨干网,而企业内部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一般为铜线,确保数据包在不同网络间顺畅传输的介质转换设备成为必需品。
收发器分类
国外和国内生产光纤收发器的厂商很多,产品线也极为丰富。为了保证与其他厂家的网卡、中继器、集线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完全兼容,光纤收发器产品必须严格符合10Base-T、100Base-TX、100Base-FX、IEEE802.3和IEEE802.3u等以太网标准,除此之外,在EMC防电磁辐射方面应符合FCC Part15。时下由于国内各大运营商正在大力建设小区网、校园网和企业网,因此光纤收发器产品的用量也在不断提高,以更好地满足接入网的建设需要。
随着光纤收发器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其分类方法也各异,但各种分类方法之间又有着一定的关联。
按光纤性质分类
单模光纤收发器:传输距离20公里至120公里
多模光纤收发器:传输距离2公里到5公里
按光纤来分,可以分为多模光纤收发器和单模光纤收发器。由于使用的光纤不同,收发器所能传输的距离也不一样,多模收发器一般的传输距离在2公里到5公里之间,而单模收发器覆盖的范围可以从20公里至120公里。需要指出的是因传输距离的不同,光纤收发器本身的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使用波长也会不一样。
如5公里光纤收发器的发射功率一般在-20~-14db之间,接收灵敏度为-30db,使用1310nm的波长;而120公里光纤收发器的发射功率多在-5~0dB之间,接收灵敏度为-38dB,使用1550nm的波长。
按所需光纤分类:
单纤光纤收发器:接收发送的数据在一根光纤上传输
双纤光纤收发器:接收发送的数据在一对光纤上传输
顾名思义,单纤设备可以节省一半的光纤,即在一根光纤上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在光纤资源紧张的地方十分适用。这类产品采用了波分复用的技术,使用的波长多为1310nm和1550nm。但由于单纤收发器产品没有统一国际标准,因此不同厂商产品在互联互通时可能会存在不兼容的情况。另外由于使用了波分复用,单纤收发器产品普遍存在信号衰耗大的特点。市面上的光纤收发器多为双纤产品,此类产品较为成熟和稳定,但需要更多的光纤。
按工作层次/速率分类
100M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工作在物理层
10/100M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按工作层次/速率来分,可以分为单10M、100M的光纤收发器、10/100M自适应的光纤收发器和1000M光纤收发器。其中单10M和100M的收发器产品工作在物理层,在这一层工作的收发器产品是按位来转发数据。该转发方式具有转发速度快、通透率高、时延低等方面的优势,适合应用于速率固定的链路上,同时由于此类设备在正常通信前没有一个自协商的过程,因此在兼容性和稳定性方面做得更好。
而10/100M光纤收发器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在这一层光纤收发器使用存储转发的机制,这样转发机制对接收到的每一个数据包都要读取它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数据净荷,并在完成CRC循环冗余校验以后才将该数据包转发出去。存储转发的好处一来可以防止一些错误的帧在网络中传播,占用宝贵的网络资源,同时还可以很好地防止由于网络拥塞造成的数据包丢失,当数据链路饱和时存储转发可以将无法转发的数据先放在收发器的缓存中,等待网络空闲时再进行转发。这样既减少了数据冲突的可能又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因此10/100M的光纤收发器适合于工作在速率不固定的链路上。
C-LENS
G-LENS
格林透镜
按结构分类
桌面式(独立式)光纤收发器:独立式用户端设备
机架式(模块化)光纤收发器:安装于十六槽机箱,采用集中供电方式
按结构来分,可以分为桌面式(独立式)光纤收发器和机架式光纤收发器。桌面式光纤收发器适合于单个用户使用,如满足楼道中单台交换机的上联。机架式(模块化)光纤收发器适用于多用户的汇聚,如小区的中心机房必须满足小区内所有交换机的上联,使用机架便于实现对所有模块型光纤收发器的统一管理和统一供电,国内的机架多为16槽产品,即一个机架中最多可加插16个模块式光纤收发器。
按管理类型分类
非网管型收发器:即插即用,通过硬件拨码开关设置电口工作模式
网管型收发器:支持电信级网络管理
按网管来分,可以分为网管型光纤收发器和非网管型光纤收发器。随着网络向着可运营可管理的方向发展,大多数运营商都希望自己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均能做到可远程网管的程度,光纤收发器产品与交换机、路由器一样也逐步向这个方向发展。对于可网管的光纤收发器还可以细分为局端可网管和用户端可网管。局端可网管的光纤收发器主要是机架式产品,多采用主从式的管理结构,即一个主网管模块可串联N个从网管模块,每个从网管模块定期轮询它所在子架上所有光纤收发器的状态信息,向主网管模块提交。主网管模块一方面需要轮询自己机架上的网管信息,另一方面还需收集所有从子架上的信息,然后汇总并提交给网管服务器。如武汉烽火网络所提供的OL200系列网管型光纤收发器产品支持1(主) 9(从)的网管结构,一次性最多可管理150个光纤收发器。
按电源分类
内置电源:内置开关电源为电信级电源
外置电源:外置变压器电源多使用在民用设备上
按电源来分,可以分为内置电源和外置电源两种。其中内置开关电源为电信级电源,而外置变压器电源多使用在民用设备上。前者的优势在于能支持超宽的电源电压,更好地实现稳压、滤波和设备电源保护,减少机械式接触造成的外置故障点;后者的优势在于设备体积小巧和价格便宜。
按工作方式分类
全双工方式(full duplex)是指当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分流,分别由两根不同的传输线传送时,通信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这样的传送方式就是全双工制,如图1所示。在全双工方式下,通信系统的每一端都设置了发送器和接收器,因此,能控制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送。全双工方式无需进行方向的切换,因此,没有切换操作所产生的时间延迟。
半双式方式(half duplex)是指使用同一根传输线既作接收又作发送,虽然数据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送,但通信双方不能同时收发数据,这样的传送方式就是半双工制。采用半双工方式时,通信系统每一端的发送器和接收器,通过收/发开关转接到通信线上,进行方向的切换,因此,会产生时间延迟。 市面上有些晶片,只能使用全双工环境,无法支持半双工,若接至其他品牌的交换机(N-Way Switch)或集线器(HUB),其又使用半双工模式,则一定会造成严重的冲撞及丢包。
辨别方法
编辑
一:新买的电脑:
新买的电脑一般是只有一个C盘,这样电脑就一个盘,既不方便文件管理,也对电脑运行的速度造成影响,随着电脑使用的时间增长,C盘会越来越满,因为c盘是系统,过多的文件会对系统造成很大的卡顿,最直接的影响:桌面卡死、资源管理器卡死
二:新买的硬盘或者系统刚安装的硬盘:
新买的硬盘本身是空白一片的,操作系统无法在上面存放文件,硬盘分区是新硬盘使用前必须进行的工作,只有经过分区的硬盘才可以用来存放文件。新硬盘分区有两种格式:MBR与GPT。关于两种分区表的区别,下一篇会讲到,这里先推荐大家使用GPT分区表。
硬盘如何分区:
第一步:右键此电脑,点击管理:

然后点击要进行分盘的磁盘(鼠标右击)

选择压缩卷:
在弹出的对话框里,按要求输入你想要分区磁盘的大小,然后点击压缩(注意单位是MB)

点击压缩(这里压缩1GB用来举个例子,大家按自己的需要来压缩,推荐的压缩大小文末会介绍到)

压缩成功之后,这里就会多出一个”未分配“磁盘空间,如下图

右键点击刚才多出的那个未分配磁盘空间,选择 “新建简单卷”:

点击下一步:

继续下一步:

继续下一步:

给将要新分盘的硬盘取名字:

继续下一步:

然后点完成:

这样,我们的硬盘分盘已经完成了:

然后进入此电脑,看一下我们分盘的结果:

这样,一套最详细的硬盘分盘教程就结束了。
那么,分盘之后,我们该如何合并硬盘呢?

硬盘分区合并教程:
第一步:

点击要合并的某个硬盘:

注意注意注意:删除卷后会删除这个分区里面所有的文件,但是对其他分区没有影响。比如点击删除M卷后,会删除M卷里面的所有文件,大家可以先备份后再合盘
硬盘小知识:
1:一般C盘分120G左右并且里面只存系统和驱动,不建议在c盘里面安装软件
2.分盘的话,视自己硬盘大小情况来定,一般一个盘分320G左右最好,不建议分太大或太小
3.如果是固态硬盘,不建议把某个硬盘存的满满的,即使你不使用这个盘,也要留出个百分之80左右的空间,不然,速度还不如机械硬盘快
磁盘矩阵
磁盘矩阵又叫RAID,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意思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有时也简称磁盘阵列(Disk Array)。
简介
磁盘矩阵又叫RAID,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意思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有时也简称磁盘阵列(Disk Array)。 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组成磁盘阵列的不同方式成为RAID级别(RAID Levels)。数据备份的功能是在用户数据一旦发生损坏后,利用备份信息可以使损坏数据得以恢复,从而保障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在用户看起来,组成的磁盘组就像是一个硬盘,用户可以对它进行分区,格式化等等。总之,对磁盘阵列的操作与单个硬盘一模一样。不同的是,磁盘阵列的存储速度要比单个硬盘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自动数据备份。
RAID技术的两大特点
一是速度、二是安全,由于这两项优点,RAID技术早期被应用于高级服务器中的SCSI接口的硬盘系统中,随着近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C机的CPU的速度已进入GHz 时代。IDE接口的硬盘也不甘落后,相继推出了ATA66和ATA100硬盘。这就使得RAID技术被应用于中低档甚至个人PC机上成为可能。RAID通常是由在硬盘阵列塔中的RAID控制器或电脑中的RAID卡来实现的。
RAID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已拥有了从 RAID 0 到 6 七种基本的RAID 级别。另外,还有一些基本RAID级别的组合形式,如RAID 10(RAID 0与RAID 1的组合),RAID 50(RAID 0与RAID 5的组合)等。不同RAID 级别代表着不同的存储性能、数据安全性和存储成本。但我们最为常用的是下面的几种RAID形式。 (1) RAID 0 (2) RAID 1 (3) RAID 0+1 (4) RAID 3 (5) RAID 5
RAID级别的选择因素
三个主要因素为:可用性(数据冗余)、性能和成本。如果不要求可用性,选择RAID0以获得最佳性能。如果可用性和性能是重要的而成本不是一个主要因素,则根据硬盘数量选择RAID 1。如果可用性、成本和性能都同样重要,则根据一般的数据传输和硬盘的数量选择RAID3、RAID5。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我们常见的主板自带的阵列芯片或阵列卡能支持的模式有:RAID 0、RAID 1、RAID 0+1。 1) RAID 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它将所有硬盘构成一个磁盘阵列,可以同时对多个硬盘做读写动作,但是不具备备份及容错能力,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在理论上可以提高磁盘子系统的性能。 2) RAID 1是两块硬盘数据完全镜像,可以提高磁盘子系统的安全性,技术简单,管理方便,读写性能均好。但它无法扩展(单块硬盘容量),数据空间浪费大,严格意义上说,不应称之为"阵列"。 3) RAID 0+1综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点,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 0,两套完整的RAID 0互相镜像。它的读写性能出色,安全性高,但构建阵列的成本投入大,数据空间利用率低,不能称之为经济高效的方案。 常见的阵列卡芯片有三种: Promise(乔鼎信息)、highpoint、ami(美商安迈)。这三种芯片都有主板集成或独立的阵列卡这二种形式的产品。我们主要用到的是Promise阵列卡,经过测试在无盘中稳定,并且不容易坏。Promise常见的阵列芯片有: Promise Fasttrak 66、Fasttrak 100、Fasttrak 133、20262、20265、20267、20270、Fasttrak TX2、Fasttrak TX4、Fasttrak TX2000,TX4000.Highpoint常见的阵列芯片有:highpoint 370、370a、372、372a。AMI / LSI Logic MegaRAID 这种芯片的产品我们用得很少,现在知道的有艾崴 WO2-R主板上集成了American Megatrends MG80649 控制器,其阵列卡的产品也没有使用过







常见的上网方式有:PPPoE、静态IP、动态IP地址三种。本文给予简单的介绍:
1.PPPoE
PPPoE也叫宽带拨号上网,拨号宽带接入是当前最广泛的宽带接入方式,运营商分配宽带用户名和密码,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如果电脑与宽带直接连接,需要在电脑上进行宽带PPPoE拨号才可以上网,如下图:

PPPoE上网的宽带账号、密码均由运营商分配。使用路由器之前,建议将电脑单独连接宽带,测试使用该账号、密码拨号可以上网,以确保用户名、密码正确。常见PPPoE拨号上网的宽带有ADSL、我的E家、小区宽带、光纤宽带等。
简而言之,PPPoE拨号是使用宽带账号、密码进行拨号的上网方式。
2.静态IP
静态IP也叫固定IP地址上网,是以太网线接入的上网方式之一,由运营商提供固定的IP地址、网关、DNS地址。如果电脑与宽带直接连接,需要将运营商提供的固定IP地址等参数手动填写在电脑上,才可以正常上网。如下:

静态IP上网方式在家庭环境中相对较少,常见的静态IP类型宽带主要为企业、校园内部网络等环境。
简而言之,静态IP是需要在电脑上手动设置IP地址等参数的上网方式。
3.自动获取IP地址
动态IP也叫自动获得IP地址上网,是以太网线接入的上网方式之一,电脑通过宽带自动获取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以及DNS地址。如果电脑与宽带直接连接,只需将电脑设置为自动获取IP即可。如下:

动态IP上网方式无需任何参数或者账号密码,仅需将电脑设置为自动获取IP地址和DNS服务器地址即可。常见的动态IP类型宽带有校园、酒店以及企业内网等环境。
电话线的理论载波是8M,但是这个受电话线的材质,以及距离影响很大,所以非常不稳定,一般宽带运营商最多只开到6M的业务,比如中国电信,单反电话线的只开2M,4M,6M这三种业务,8M开始全部都是接的光纤。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偏僻地区会拿电话线来接。
4M下载速率在350-420K/S,这个速率你接三台电脑玩游戏没事,基本不会卡,网络游戏对带宽要求不大,如果你要是在线看高清电脑那就不要想了,8M一天电脑也就刚刚够用,玩游戏无所谓,看电影单台8M的,我现在用的就是电信8M,129一个月
风险意识
我们活在一个存在,意识形态,价值体系都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所以
因为风险预估理论,我们很多时候为了保证1 的存续只能选择性的,达到2 ,来保证1不被摧毁
不然,在零和博弈中,最终,1将被无限的0同化为相同的0。
这也是作为服务器的主机磁盘的带宽上,使用的都是需要大于实际开放带宽2倍的数据量,
也就是水量规划中,一般需要两倍以上的市场估价的主要原因
也就在一个实际运营和对外的服务器概念上,排除“使用中空间”
我们在实际架构上会需要保留大于一倍空间来应对"维护,运营,数据调用“的原因”
这个逻辑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机构架构,资源调配
杂的目的是破坏
多的目的,是为了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