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备孩子时,父母需要注意的四件事!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不了责备和训斥。然而,很多时候,过多的或不当的训斥不仅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会束缚住孩子,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创伤。
因此,父母在管教孩子时一定要松紧适度,把握好分寸。比如在孩子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父母可以适当地进行管教些,但绝不是严厉、严酷、声色俱厉。
不过,我发现有些父母却热衷于采用责备和训斥的教育方式,不管孩子犯的错误是轻是重,拉过来就是一顿教训。要知道,在这样的管教机制下,孩子的服从性是非常低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有逆反心理,父母越是责骂得厉害,他们越是会忽略掉问题本身的错误。
那么,怎样责备孩子才较为恰当呢?我认为这样做会更合理。
一、选择合适的场合
有的父母可能认为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可以刺激孩子,令孩子改正错误。但事实上,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的,父母当众批评他们,很容易让他们变得内向、自卑,觉得自己事事都不如人。因此,父母在责备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场合,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地方或者是公共场合对孩子进行说教,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视情况而定
如果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那么父母便不必再深究。因为父母一开始责备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当孩子已经有了积极的思想觉悟,父母就应该放下成见,停止对孩子的责备。
三、对孩子的过失不夸大也不掩饰
在责骂孩子前,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的心情,弄清事情原委,既不夸大孩子的过失,也不要去掩饰的过错。因为,当父母夸大孩子的过失后,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委屈,他们会直接认为是父母在针对自己。
而掩饰孩子的过错,后果要更加严重,孩子犯了错,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地进行指正,对孩子犯的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就会助长孩子的气焰,让孩子觉得不管自己犯了什么错事,父母都会袒护他们,这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更多的问题。
四、责备孩子时,要讲道理
在责备孩子时,父母一定要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切勿使用偏激的语言来震慑孩子。不要觉得吓唬会让孩子长记性,很多时候,孩子的顺从只是在应付。父母的教育,一定要做到让孩子心服口服,所以父母不妨试着和孩子平心静气地讲道理。孩子是很聪明的,只有让他们明白父母对他的管教是合理的,有益的,他们才愿意做出改变。
五、以规则代替情绪
家长责备孩子,很多时候会受主观情绪的影响,心情好的时候可能会忽略孩子的错误,而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就会格外的严苛,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就学会了钻空子,无视规则,甚至会失去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所以,家长要事先跟孩子约定一些规则,约定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用规定和规则代替被情绪主导的批评,这样就可以减很多情绪上的冲突,做出最理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