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谛思Arcadis积极助力建筑工程在港深两地的互通互融


7月21日,前海建设领域深港合作系列成果发布会在深圳前海国际人才港举行,对近期出台的《前海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港澳规则衔接改革方案》等三项重要成果进行发布。
凯谛思Arcadis作为建筑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发布会。凯谛思Arcadis总部位于荷兰,是全球领先的自然环境、建筑和基础设施全方位综合服务企业,拥有员工超过36,000人。自1949年在香港设立首个大中华区办公室以来,凭借全球协作的服务网络、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及扎实的本地基础,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的工程管理解决方案,积极促进港澳和内地城市在建造/工程领域的交流学习。凯谛思Arcadis近1,000名专业人士在深港两地及大湾区深耕数十载,积极发挥国际领先的成本商务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优势,嵌入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技术,助力香港机场,香港启德游轮码头,青茂口岸,横琴口岸等许多经典项目成功交付,助力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珠海发布(滑动查看更多)

横琴口岸©图源网络
香港国际机场

香港启德游轮码头

澳门新葡京酒店©图源网络
凯谛思Arcadis大湾区业务发展执行官陈玉婵在会后接受了媒体采访,她表示:“我很荣幸此次能在前海深港建设试点的项目里,为前湾十单元学校的项目提供全过程的造价咨询服务。通过项目的实践,我希望可以将香港的市场化计价模式,尤其是国际市场化的计价模式引入到前海甚至是大湾区,未来香港的企业会继续和内地同行一起努力,为将来大家一起参与国际市场做好准备。”

大湾区横跨粤港澳三地,拥有不同的法律法规及市场惯例。在实施项目时,需兼顾考虑各地法规、根据项目情况及需求调整,保证各项目的顺利实施。凯谛思Arcadis在大湾区服务多年,深有体会。此次会议上发布的三项重要成果,强化了深港地区在建设领域的合作共赢,是深港建设领域整合资源、共同进步的利好消息,也是带动内地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聚焦建筑领域深港合作
会议发布的第一项成果是重点发布了《前海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港澳规则衔接改革方案》(《改革方案》),在工程监管、工程调解、计量计价等6个领域,提出了14项改革措施。其中,在监管制度上由内地的“五方责任主体”转为国际通行的“三方责任主体”模式,创新调解机制,建立前海工程纠纷的多元化逐级解决程序。
此次《改革方案》的出台,意味着今后深圳前海将在规划设计管控、工程监管、计量计价、招标投标等六大领域,探索推行符合港澳及国际通行规则的工程建设模式。
聚焦建设领域机构及人员深港互认
会议发布的第二项成果是聚焦建筑领域专业机构及人员的深港互认,新增了对香港安全生产、环保、工程建造等3类人士的对标备案,使对标执业范围扩大到14类。同时简化港澳专业机构及人员的申请材料公证流程,优化备案程序,并将覆盖范围扩展至前海合作区。
明确香港注册安全主任执业规则
会议发布的第三项成果是明确香港注册安全主任执业规则。《香港注册安全主任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执业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于2023年6月15日起实施,港澳建筑安全生产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备案后,可按照内地的相关标准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执业。同时,明确了深圳相关职能部门与香港劳工处建立执业情况信息共享机制。
截至目前,香港建设领域已有50家专业机构、444位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有10家香港专业企业独立承接项目,74名香港专业人士参与前海项目建设,真正实现了“进得来”、“能接活”。
凯谛思Arcadis深耕大湾区,
致力于引领深港建筑业互通互融
目前凯谛思Arcadis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横琴6座主要湾区城市设有办公室,拥有近千名员工。参与项目有香港地铁,香港西九文化区,广州无限极广场,乐信总部大厦,中葡商贸广场,澳门拱廊广场等,并积极参与香港大规模公屋建设、智慧绿色建筑研究等,助力香港政府破解民生难题。

香港地铁(滑动查看更多)
香港西九文化区
广州无限极广场
乐信总部大厦
中葡商贸广场
澳门拱廊广场
在香港,深圳,广州,澳门等大湾区核心区及全球国际领先的湾区,我们成功助力交付了国际标准的地标公共建筑、总部基地、办公商业酒店、住宅、学校、物流、高端制造、数据中心等许多项目。因此十分了解不同地区政策法规带来的机会与挑战。此次深港两地合作政策和创新模式的落地,发挥着两个体制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平台的重大作用,给大湾区按上‘大功率引擎’,将有效帮助解决国际标准的高水平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从而更好的推动建筑业在大湾区的高质量与国际化发展。凯谛思Arcadis作为行业内的代表企业之一,将积极发挥我们国际接轨的开放平台作用,助力湾区早日实现互通互融。
信息来源:深圳市政府网站、深视新闻、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