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核心技巧很简单——用这篇奇葩「檄文」为例分析

「檄文」一般是战争前声讨敌人的文书,古代最著名的檄文就是陈琳的《讨曹操檄》和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不过就在几天前,一篇「讨伐员工」的奇葩「檄文」上了各大热搜。
这篇「檄文」是某公司的内部文件,被看不过去的员工拍照后发了出来,题目就非常劲爆——《关于向讹诈公司的卑劣人员宣战的通知》。没错,公司对离职员工「宣战」了!
全文内容为:
关于向讹诈公司的卑劣人员宣战的通知
各板块单位、全体员工:
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弘扬正风正气正能量,经集团研究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各板块单位全体员工的工资、社保、公积金以及相关福利待遇,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对利用非法手段,通过仲裁、诉讼等方式索要不当利益的宵小鼠辈,本公司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调解,将依法依规坚决予以迎头痛击,坚决维护公司权益。
3、相关部门应千方百计,尽职尽责,举全公司之力,不惜一切代价,与唯利是图之辈拼死血战到底。任何人论诈公司获益,公司将迫究人资、法务相关人员的责任。给公司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
4、为维护社会和谐,坚决打压这种无良小人和不正之风,各板块单位人资部门都要增设“卑劣人员从业跟踪岗”,专人负责。
5、人资部要会同法务部,对讹诈公司的率劣人员进行从业跟踪,未来5年内,无论其逃窜几家企业,轮换几种行业,都要以集团名义发函,将其卑劣行径正告所在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及人资、财务部门,其鼠窜到哪里,我们就把函发到哪里!务必使其无所通形,人人喊打,身败名裂,自食其果!
这篇「檄文」真可谓让人血压飙升。西瓜认为,该事件非常最适合作为公考面试的素材,有以下3个原因:
1.该事件事实清晰、而且员工维权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热门话题,也是面试热门素材之一。
2.虽然「员工维权问题」一直很热门,但像该事件这样用「檄文」的方式声讨甚至辱骂离职员工还是相当罕见,值得关注。
3.该事件值得论述的角度很多,很容易说出个一二三,但想要把逻辑说得很漂亮,把回答说出彩并不简单,有足够的区分度。
综上所述,该事件是非常适合出面试题。反过来说,大家可以通过给自己出题的方式增强自己的逻辑论述能力,从而在考场上遇到类似题目时举一反三、胸有成竹。
围绕该事件大致有3个出题角度:
①你认为该公司的做法是否妥当?针对该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②你是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负责人,有记者采访你对这篇「檄文」的看法。
③你是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负责人,有该公司前员工向你举报该公司有跟踪自己动态、发函威胁等行为,但该公司领导称这是「公司维权」的正常行为,你应当怎样做。
(推荐大家代入考生思考下应当怎样回答,尤其是从第①个角度)

上述3个出题角度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这也是今天的分析重点。
单纯「谈看法、说启示」的问法看似限制最小,但对考生要求最高,因为「选择多更容易烦恼」。面试时需要正在短时间内总结出最佳的回答逻辑,很多考生正是欠缺这一点。
如果①的角度能够回答好,那②③就没有任何问题——在①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情景来拓展对应表述即可。
这里先分析下①「谈看法、说启示」应当怎样回答。
1.明确态度:企业的做法不对
面试时第一句话一定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对于该事件的情景,企业的做法就是不对的。
有没有可能真出现了用所谓「卑劣手段」伤害了企业利益的员工呢?有,但本题不需要从这个角度考虑。
原「檄文」中企业没有点名道姓具体员工的情况,而记者也没采访到该事件中受影响的离职前员工的做法,回答时就不要画蛇添足。
2.企业错误的核心:劳动纠纷应当在法律框架内规范解决
面试想拿高分,一定要学会「抓核心」。本事件中企业做错的事很多,但最核心的就是「没有就事论事」。
如果能在面试前三句点出企业错在「劳动纠纷应当在法律框架内规范解决」上,那么这道题就可以保证拿一个不错的分数了。
说一千道一万,这个企业无非遇到了离职员工的维权,那肯定是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那具体结果如何,看仲裁、判决结果就可以了,而不是不理智地发「宣战檄文」。
3.针对性分析企业的错误
对企业行为定性后,接下来再去找具体错误的点,并针对分析即可。
这里其实也挺考验考生功力的,因为「檄文」本身肯定是很不专业的,但它反映的问题却很典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意识淡薄,漠视劳动者合法权益」。
该公司一边说「依法依规坚决予以迎头痛击,坚决维护公司权益」,一边说「对利用非法手段,通过仲裁、诉讼等方式索要不当利益的宵小鼠案,本公司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调解」。
也就是说,该公司认为「仲裁、诉讼等方式」属于「非法手段」,通过上述方式索要的利益属于「不当利益」,这显然是「用法律术语说着最不合法的话」,不符合《劳动合同法》《仲裁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
二是有侵害员工名誉权的可能。
「讹诈」「卑劣人员」「宵小鼠辈」「无良小人」「逃窜」「人人喊打」「身败名裂」等表述,属于贬义性极强的道德评判性质的词语,部分表述甚至带有辱骂性质,企业的做法是有问题的。
三是设置「卑劣人员从业跟踪岗」和「从业跟踪、发函」的行为可能会侵害劳动者的就业权。
该事件中的企业并未采取「竞业协议」等符合规范的做法,而是污名化离职员工,并采用上述不正当行为影响员工离职后的就业,很可能对离职员工的正常就业产生影响。
4.做出总结和评判
最后收尾的时候要对事件定性:企业应当采取合法的方式维权,如果认为员工取得证据的方式不正当,可以通过相应法律程序来认定。同时,对于离职员工申请仲裁、诉讼和相关调解的结果也要遵守,不能采取污名化员工或影响离职员工正常就业的方式。
注意:这里不要说企业「已经违法」,因为这毕竟是一份内部文件,并没有被企业主动公开出来。另外文中并未出现对员工的指名道姓,虽然部分用词并不妥当,但还达不到违法的程度。
但如果该文是被企业主动公开并明确影响到具体的离职员工了,那就属于违法行为,应当被追责了。
接下来谈一下②③的应对。
②你是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负责人,有记者采访你对这篇「檄文」的看法。
作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关键词:身份、真相、态度
作为主管劳资关系的负责人,面对记者的采访,我们正确的做法就是查清真相,表明态度。来看一下现实中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回答:
“这是公司内部文件,现在看不出有涉嫌违法的行为。如果该公司按照这份文件内容实施了相关举措,损害到了劳动者的相关权益,受害者可凭掌握到的相关证据向当地监察部门举报。”
这个回复是非常好的,没有任何问题:
——这是公司内部文件,现在看不出有涉嫌违法的行为。
明确态度,因为是内部文件被看不过去的员工披露的,并且没指名道姓,暂时不能判定其违法。
——如果该公司按照这份文件内容实施了相关举措,损害到了劳动者的相关权益,受害者可凭掌握到的相关证据向当地监察部门举报。
注意核心是「按照这份文件内容实施」,并且被掌握了证据,那么受害者可以据此举报,举报了如果证据确凿,政府部门也可以依法处理。
明白这一点后,就知道③应该怎么做了:
③你是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负责人,有该公司前员工向你举报该公司有跟踪自己动态、发函威胁等行为,但该公司领导称这是「公司维权」的正常行为,你应当怎样做。
这里就是「该公司按照这份文件内容实施了相关举措,损害到了劳动者的相关权益,受害者举报」了。
那么,在前文的基础上,我们要做的就是「核实证据」是否真实,并根据法律规定开展对应举措即可,注意「核实证据」这一步不可省。
准备面试时不建议把太多时间放在背流程、练套路上,而是要实事求是。
西瓜建议大家多思考,多查询面试热点话题中媒体的报道和政府的做法,先确定前三句话如何表明态度并提炼核心观点,捋清逻辑并结合较为扎实的论据(比如中央文件精神、专业法律术语等)写出回答提纲,这样才能让回答显得更「大气、专业」,面试考官也愿意打更高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