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傅雷家书》《非暴力沟通》《亲密关系》《人性的弱点》观后感

2020-05-25 18:50 作者:kouzhaoqi  | 我要投稿

放假以来,在家跟家人沟通相处时,发现相互间的言语习惯性地没什么耐心,甚至彼此间会习惯性地用质问、否定和谴责的语气有意或无意地掀起彼此心中的怒火,把心中的情绪以宣泄愤怒的形式发泄出来。然而生活在语言暴力中,彼此都不太好受。为了减轻自己的语言暴力现象,为了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可以更好受一点,我觉得有必要了解一些关于沟通方面的知识、借此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和身边人的内在世界,让自己能对自己和身边的人多一些理解。


说到与人相处与沟通,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亲密关系这一话题。回想自己过去,留意自己的现在,发现自己确实还没有能力去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亲密关系,亲人间的,朋友间的,以后将会面对的伴侣间的。为了缓解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心里生发出来的各种不适,我觉得有必要去了解一些关于亲密关系的知识。


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我们还需要处理各种生活中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事,关于不同的思想、关于在外的评价、关于艺术、关于感性和理性、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等,如何安排这些方面,如何看待这些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


因此,在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人、认识身边的事物,也为了更好地与自己相处、与身边的人相处、与身边的事物相处,从而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定位,让自己的内心更充盈,让自己内心状态更好一些,也让自己活得更清晰、更有条理和更真切一些,我开始了《非暴力沟通》、《人性的弱点》、《亲密关系》和《傅雷家书》的阅读。


今天,主要写一下阅读了这几本书以后比较认同和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新视角。


首先,简要地概括这几本书的共同点,大概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在与外在的相处中确立自我,找回自己。


根据《亲密关系》中的说法,亲密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探索自己的。按照它的说法,生而为人,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内心其实不断地寻找归属感和明确自身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家庭原因,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在寻找归属感和明确自身的重要性方面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这时候的我们会自然而然产生认知偏差,即书中所表达的局限信念,我们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我们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而这样的信念也慢慢地以潜意识的方式慢慢地埋藏在我们的心底。在我的理解是,如果不是比较敏感的人,对这些伤痕大概不会有多少意识或了解,又或许只会隐隐觉得难受,但却不会找到其间的根源和联系。


在这里,也让我意识到跟孩子相处时跟孩子“解释”的重要性,因为孩子比较敏感,往往很容易因为你一个无意的举动而有所误读,进而在心里生出了局限信念,这无疑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的。其实不仅仅是对孩子,在跟任何人相处,我们都应该注意沟通技巧,少批评,多倾听、感受和接纳,减少由于不恰当沟通带来的伤害。


回到上面说到的局限信念,它会进一步让我们对自身和外界产生了过于片面的解读甚至误读,让我们处于一种低自尊水平。我想,除去我们可能没有把内心深层次的情感跟外界表达以外,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外界对我们的评价和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不一样的原因,因为我们对自己低自尊的评价确实是存在局限的。


而这,也就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进一步更新我们的认识,减轻局限信念,即认知偏差造成的我们对自身和外界的不恰当的理解以及它给我们内心深处带来的伤害。


既然认知偏差已经产生,伤害已经造成。我们要做的就是意识并面对我们的伤害,而亲密关系的好处就是会以相似的场景唤醒潜藏在我们内心伤痛。更清晰地认识并理解我们内心的伤痛,有利于我们更近一步地认识自己,使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到底在逃避自己内心深处的什么,让我们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需要接纳的,到底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什么。而不是把内心的情绪与伤痛的停留在模糊的感知层面,并像《非暴力沟通》所说的,通过愤怒这种方式把内心的情绪与伤痛发泄出来。


说到《非暴力沟通》中通过愤怒的情绪把自己还没有清晰地掌握与认识的内心模糊的情绪发泄出来,这也让我意识到,其实别人在对你生气、对你愤怒,或许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也不是在针对你,而是你或外界的一些人、一些事刺激到了潜藏或搁置在他们心中的情绪,他们终于要爆发出来。这时候,你需要关注的,更应该是他们愤怒背后真正的情绪到底是什么,既而帮助他们疏解。包括你自身,你在愤怒时,或许只是你内心深处的情绪简单化地通过愤怒宣泄出来。你需要更多地关注你愤怒背后真正的情绪和缘由。


当你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你愤怒背后真正的情绪和缘由,开始了解和接纳你内心的情绪时,你离认识和接纳你的全部,也就更近一步了。


到了这一步,我们就需要注意不要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和伤痛投入太多的是非的评价,我们要做的是意识它、了解它、接纳它。但由于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社会道德的教化、接受了许多许多的社会观念和声音,对于我们内心深处自发性的情绪,也会不自觉地投入批评,然而人或多或少因为对罪恶感的恐惧,带入了社会性的是非评价,我们往往会因为回避罪恶感而不愿意承认和接受自己内心被评价为“不应该”或让你有“罪恶感”的情绪。因此,告诉自己,记得记得,对自己宽容一点,对待内心深处的情绪,不要去用是非来评价它,好好地安抚它和接纳它,相信总有一天它会被你自己的爱和安抚软化的。


刚刚说到,在意识到我们内心深处的情绪时,我们总喜欢用愤怒来进行宣泄。然而我们都知道,这种方式其实对身边的人很不公平,伤害身边人的同时也伤害我们自己。因此合理恰当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情绪,正确地为自己的情绪归因,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就显得很重要了,这样对方也不用无辜地为我们的情绪负责。因此生气时,我们必须要冷静地想一下,我们到底是因为什么而生气?真的是对方做错了什么吗?还是因为对方让自己意识到了自己身上被自己划定为不为自己所接纳的东西和潜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痛?当我们处理好这一步,我们过于就又离掀开自己神秘的面纱更进一步了。


写到这里,说到跟伴侣相处这个问题,《亲密关系》和《傅雷家书》说到的关于“月晕现象”和“在伴侣面前保持理智做真实的自己”

这两点是我以往没有敏感地意识到的。


关于“月晕现象”,《亲密关系》的解释是在交往初期,我们会因为自己自身缺少某些我们向往的品质和气质,而被那些拥有这些品质和气质的人所吸引,这时候,在我们眼里的对方具有无限的光环,我们也可能会盲目地只看到对方身上好的东西。而这一点,《亲密关系》中提出的问题是,你怎么知道对方不是为了吸引你,为了换取你的喜爱而故意迎合你,哪怕对方并无坏意。这也让我意识到,在评价一个人以前,通过更多的相处与接触去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需要谨慎的问题是,因为我们身上缺少一些特质或对某些特质过多地向往,我们在还没有很理解对方以前,可能会对对方的解读投入了自己的期待、理想与幻想,也就是说,你喜欢的,是你想象中的人,而不是那个人本身,你与真实的他之间其实一直间隔着你的期待和理想,当有一天你跟他深入地接触与相处时,关于他的幻想可能会因此破灭,所以秉持着对自己和对对方负责,没有很真切地了解对方以前,不要因为爱“你的期待而想象出来的对方”而误以为爱的是真实的对方。这也引出了《傅雷家书》所说的,在对方面前,一定要克制,要理性,要把真实的自己呈现给对方,不要特意把美好的一面呈现给对方,至于对方能否接纳,那是对方的选择,谁也不可勉强。同时,交往时,我们也要处处留意对方,留意自己与对方的三观是否契合,是否可以走下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恋爱很重要,但恋爱不是我们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东西,不要因为恋爱而过多地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耽误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妨碍我们去追求生活本真。


是的,恋爱很重要,但恋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在恋爱中更进一步地认识自己,更进一步地成长,也很重要。而且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东西,关于艺术、关于文学、关于人、关于我们自身、关于生活本身,有许多的魅力和艺术性值得我们去探索。


在探索中,借《傅雷家书》比较中肯的建议是:在感觉化的层面,通过理智的思考,上升到深层次的情感化层面。同时面对外界的声音,我们要抱着客观的态度去看待,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自己敏感并清醒,懂得自己去思考,做到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不断接近生活、艺术、世界、真理本身,不断探索丰富而复杂的人本身,不断认识和了解自己和别人,从而好好地去爱和感受爱,在世界上获得真正的自我确立。


以上,便是阅读的全部感想,人的内在好像很简单,也好像很丰富而复杂,生活也这样,希望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探索。


《傅雷家书》《非暴力沟通》《亲密关系》《人性的弱点》观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