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矫诏大权在握,朝堂已无人可以制衡,慢慢踏上其帝王之路
宇文赟设局坑杀杨坚失败后,就打算把杨坚发配到地方去,接到诏书后的杨坚以足疾为由赖着不走,而同时太上皇宇文赟却突发疾病。眼看宇文赟就要不行了,还有一个最紧要的事情要办,那就是让他写遗言。
虽然宇文赟的身份是太上皇,不过皇帝年幼,情况特殊,所有的大臣都默认为他才是正牌皇帝,而他的遗言对于国家非常重要。

很快两位御正大臣奉召进宫,一个叫刘昉,另一个叫颜之仪。
当两个人到了宇文赟的病榻前,还发现了一个很微妙的情况:宇文赟已经病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而他身边正站着两个人,一个是应该出现的人,一个是不应该出现的人。
应该出现的人,是宇文赟的老婆普六茹丽华。
而不应该出现的人,是普六茹坚。

看着两人疑惑的眼神,普六茹坚声明不是自己跑来的,而是宇文赟在大病之后宣他进宫“侍疾”的,他也是不得不来。
可你不是刚得了“足疾”走不了路吗?怎么现在跑得这么快?
而且普六茹坚来“侍疾”,也不科学,他又不是太医,跟宇文赟关系又不好,宇文赟巴不得他早点死,怎么可能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叫普六茹坚过来侍疾?
不过刘昉和颜之仪看到普六茹丽华站在一旁,也就没有多言。两人开始讨论,事情该怎么处理。

一般皇帝立遗嘱是宣布继承人是谁和继承人的顾命大臣是谁。第一个问题就不说了,宇文赟是太上皇,继承人就是现任皇帝宇文衍,所以这份遗书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到底任命谁为顾命大臣。
宇文赟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根本不能提供参考意见,所以定谁就由现场的几个人决定。
刘昉很激动,他从未掌控过如此大的权力,现任皇帝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真正权势滔天的就是这个顾命大臣。只要他提笔写下一个名字,那个名字的主人就会变成朝廷里一手遮天的人物,未来朝廷局势的发展,将由他来写,想想就兴奋得发抖。

事关重大,该写谁的名,刘昉拿不定主意,求远不如求近,旁边站着的普六茹坚不是正合适嘛。
刘昉找到普六茹坚,表示要立他为顾命大臣。而普六茹坚,刚开始是拒绝的。
他是来给皇帝“侍疾”的,突然成了顾命大臣,那其他人得怎么看?所以普六茹坚不干,至少是想保持一下矜持。

看普六茹坚不为所动,刘昉可没那个耐性,他大吼一声:“你要干你就干,你要不干我可就干了!”
这一下普六茹坚矜持不下去了,一咬牙一跺脚,这个顾命大臣我做了!
可是他们发现把一个不该被漏算的人给漏了。那个人,是另一个御正大臣颜之仪。
刘昉还只是个小御正,人家颜之仪可是御正中大夫,想把普六茹坚写进去,怎么也得过领导颜之仪这关。

按照颜之仪的想法,就算宇文赟不能交代,也要从他宗室的亲戚里面挑一个合适人选。
矫诏带来的利益实在太大,不可能因为颜之仪不同意,计划就不执行下去。
但跳过他是不可能的,又不能灭了他的口,此时能保证让颜之仪闭嘴的人,只有一个人,皇后普六茹丽华。
刚死了老公,普六茹丽华当然希望以后管事的能是自己的老爹,对老爹当顾命大臣这件事,普六茹丽华举双手赞成。

颜之仪看宇文赟媳妇儿都发话了,他还能说什么,只能用沉默以对。
于是普六茹坚被任命为大丞相,可以假黄钺、都督中外军事,这权力甚至超越了宇文护当年。而且大丞相可以自己成立办事机构,人事任命也由自己做决定。
普六茹坚愉快地当了这个大丞相,大丞相的办公地点选在小皇帝宇文衍住的正阳宫。那皇帝宇文衍住哪?不好意思你得挪挪窝。

好霸气,要让皇帝给他挪窝,简直是大逆不道。不过大逆不道又如何?有能力跟普六茹坚唱反调的人,不是被宇文赟砍了,就是被宇文赟扔到长安以外的犄角旮旯里,留下来还能跟普六茹坚叫板的人,一个都没有……普六茹坚从此慢慢踏上了他的帝王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