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纪危机的起点:第一位蛮族皇帝——“色雷斯人”马克西米努斯

基本介绍

盖乌斯·尤利乌斯·维鲁斯·马克西米努斯-“色雷斯”(公元173——238年)是统治时间自235——238年的罗马皇帝。
他的父亲是总督办公室的一名会计,祖先是卡尔皮人(达契亚的一个部落),戴克里先最终将卡尔皮人从他们古老的住所(达契亚)驱逐了出去,转移到潘诺尼亚。公元235年,塞维鲁·亚历山大因为兵变而被杀之际,马克西米努斯已经成为了第4意大利军的指挥官。紧接着,潘诺尼亚军队即选举马克西米努斯为皇帝。
公元238年(后来被称为六帝之年),元老院起义爆发,导致戈尔迪安一世、戈尔迪安二世、普皮恩努斯、巴尔比努斯,以及戈尔迪安三世相继被宣布为皇帝,以反对马克西米努斯。马克西米努斯只得前往罗马镇压叛乱,但在阿奎莱亚被阻止,在那里,他最终死于第2帕提卡军团发动的兵变。
他是三世纪时期所谓的士兵皇帝,他的统治通常被认为标志着三世纪危机的开始。此外,马克西米努斯是第一位既不是元老院出身也不是骑士出身的皇帝。

个人信息
国籍:罗马帝国
职业:奥古斯都
统治时期:235——238年
前任:亚历山大 塞维鲁
继任:普皮恩努斯和巴尔比努斯
共治皇帝:马克西姆斯
竞争者:戈尔迪安一世&戈尔迪安二世
生年:173年(色雷斯)
卒年:238年(意大利,阿奎莱亚)
父亲:不详
母亲:不详
儿子:马克西姆斯
尊号:英布拉多·盖乌斯·尤利乌斯·维鲁斯·马克西米努斯·奥古斯都
全名:盖乌斯·尤利乌斯·维鲁斯·马克西米努斯

早年

“盖乌斯·尤利乌斯”这个名字表明他的家族祖上是在朱利安-克劳狄王朝统治期间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因为自由民和新融入的罗马人总是采用他们前主人的名字。他确切的出生日期不详,但在后世几百年间成书的《逾越节纪事》和《乔安妮斯·佐纳拉斯简记,记载他死于65岁,这意味着他出生于公元173年。
安条克的希律记载道,马克西米努斯是色雷斯-罗马混血。而据不可靠的《奥古斯都列传》,他出生在色雷斯或默西亚,父亲是哥特人,母亲是阿兰人;然而,所谓的父母关系是极不可能的时代错误,因为众所周知,哥特人在历史上很久以后才从不同的起源地迁徙到色雷斯,他们在多瑙河地区的居住直到马克西米努斯死后才得到证实。
英国历史学家罗纳德·赛姆在《奥古斯塔史记》中写道,“《哥特》这个词应该足以对这段记载进行谴责”。他认为,来自希律、辛塞勒斯和各方史料进行推断,马克西米努斯出生在摩西亚。
提到他的“哥特”祖先,可能指的是此时已经迁徙到了色雷斯地区的盖塔人的起源(这两个种群经常被后来的作家混淆),正如段落所暗示的那样,描述了“他是如何被盖塔人特别喜爱的,而且,就好像他是他们中的一员”,以及他如何说“几乎纯粹的色雷斯语”。
相反,另一位史学家伯纳德•巴赫拉赫认为,《奥古斯塔史》使用了一个在马克西姆努斯时代没有使用的术语——“哥特”——这不足以成为否定其记述的理由。毕竟,它给马克西米努斯的父母的名字是合法的阿兰和哥特式的称谓。因此,巴赫拉赫认为,最直接的解释是,《奥古斯都列传》的作者依赖于一个合法的三世纪来源,但用它的术语代替了他自己那个时代的术语。因此,马克西米努斯的祖先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无论如何,他的背景是一个出身低微的外省人,他被元老院视为野蛮人,甚至不是真正的罗马人,尽管卡拉卡拉颁布法令,授予帝国所有自由出生的居民公民权。据《奥古斯都列传》记载,他在加入罗马帝国军队之前是一名牧羊人和强盗首领,这使得史学家布伦特·肖评论说,一个“在其他情况下可能是教父的人,竟成为了罗马皇帝”。

登上皇位

在许多方面,马克西米努斯与后来3到5世纪的色雷斯系罗马皇帝(李锡尼、奥利奥卢斯、奥雷奥莱乌斯、利奥一世等)相似,通过军事生涯,从罗马军团中的普通士兵提升到政治权力的最高位置。
他在塞维鲁时代参军,而且在入伍后不久,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机遇,时任皇帝塞维鲁为了庆祝儿子出生,举办了一场士兵角斗。身材强壮,武艺出众的马克西米努斯很容易就取得了新兵组的冠军。当皇帝问他希望得到什么奖赏的时候,马克西米努斯却要求参加“老兵组”的比赛,理由是“新兵组”的对手太弱,不足以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
皇帝碍于规则,没有答应马克西米努斯的要求,不过却派出自己的亲兵下场与他角斗。马克西米努斯果然天赋异禀,一连打败了17名亲兵高手,让皇帝和旁观的人吃惊得下巴都合不拢。龙心大悦的皇帝十分赏识这个淳朴但又武艺高强的农村小伙子,下令让他成为自己的亲兵。待到塞维鲁皇帝驾崩的时候,马克西米努斯已经成为了近卫军的百人队队长。
公元217年,塞维鲁的儿子,皇帝卡拉卡拉遇刺身亡,感怀塞维鲁家族知遇之恩的马克西米努斯拒绝向新皇帝马克里努斯效忠,退伍回到家乡放羊。不过马克里努斯很快被推翻,埃拉伽巴路斯继承塞维鲁王朝成为皇帝,马克西米努斯再次回归军中,并被任命为大队长。
亚历山大·塞维鲁继位后,感念马克西米努斯一生为塞维鲁家族尽忠职守,任命他为军团长,并兼任训练新兵的职务。已经步入老年阶段的马克西米努斯本以为人生就此平淡结束,然而亚历山大·塞维鲁的死却让他“黄袍加身”,以62岁的高龄登上皇帝宝座。
马克西米努斯指挥着第4意大利军团,该军团由来自潘诺尼亚的新兵组成,他们对亚历山大 塞维鲁对阿勒曼尼人的赔款和他对战争的回避感到愤怒。众多军队,包括第二十二初创军团在内,最终推举出了马克西米努斯,在莫贡提亚库姆(今美因茨)杀死亚历山大和他的母亲。禁卫军也拥立他为皇帝,元老院不情愿地批准了他们的选择,因为元老院不喜欢让一个农民当皇帝。
为了巩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马克西米努斯继位后即向日耳曼人发起了进攻。首当其冲的是阿勒曼尼人,虽然他们的顽强抵抗给罗马军队带来了很大伤亡,但是最终还是被打败。凭借这场胜利,马克西米努斯被授予了“日耳曼尼库斯(日耳曼征服者)”的称号,他的儿子马克西姆斯则顺势被推举为共治皇帝,即凯撒,已故妻子也被神化。
权力的巩固

马克西米努斯成为皇帝让元老院十分震惊和愤怒,他们无法接受一个蛮族成为罗马的皇帝。不过在军队的威慑下,他们不得不捏着鼻子向全世界宣布马克西米努斯为新任皇帝。不过这也导致了皇帝和元老院的分裂。
马克西米努斯开始了他的统治,首先是消除了亚历山大的亲密顾问。他的怀疑也许是有道理的——两次针对马克西米努斯的阴谋都被挫败了。第一次是在一次横跨莱茵河的战役中,一群军官在有影响力的元老的支持下,密谋摧毁一座横跨莱茵河的桥梁,目的是将马克西米努斯困在敌对地区。他们计划随后选举元老马格努斯为皇帝,但阴谋被发现,同谋者均被处决。
第二个阴谋涉及忠于亚历山大的美索不达米亚弓箭手。他们计划推举夸提努斯为皇帝,但他们的领导人马塞多在中途改变了主意,反而谋杀了夸提努斯,尽管这并不足以挽救他自己的生命。
保卫边疆
马克西米努斯的即位通常被视为三世纪危机的开始(也被称为“军事无政府状态”或“帝国危机”),这是235年至284年间罗马帝国崩溃和濒临崩溃的常用名称,由各种同时发生的危机引起。
为了巩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马克西米努斯继位后即向日耳曼人发起了进攻。首当其冲的是阿勒曼尼人,虽然他们的顽强抵抗给罗马军队带来了很大伤亡,但他还是在德古马特斯的沼泽中击败了阿勒曼尼人。凭借这场胜利,马克西米努斯被授予了“日耳曼尼库斯(日耳曼征服者)”的称号,他的儿子马克西姆斯则顺势被推举为共治皇帝,即凯撒,已故妻子也被神化。
马克西米努斯可能发动了第二次深入日耳曼尼亚的战役,在哈日恩战役中击败了威瑟河对岸的一个日耳曼部落。至少在一段时间内,马克西米努斯确保了日耳曼边境的安全,然后在潘诺尼亚的锡尔米乌姆建立了一个冬季营地,并在235——236年的冬天凭借这个补给基地持续的与达契亚人和萨尔马提亚人作战。

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019年,以色列历史研究人员翻译了戈兰高地莫沙夫·拉莫特村发现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能够在里程碑上辨认出马克西米努斯的名字。道路本身要古老得多,这表明在他统治期间对这些道路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新工程。

叛乱四起

戈尔迪安一世&戈尔迪安二世
公元238年初,在阿非利加行省,一名财政官员在腐败的法庭上通过错误的判决对一些当地地主进行敲诈勒索,引发了该省的全面起义。地主们武装了他们的客户和农业工人,进入了提斯德鲁斯(现在的埃尔杰姆),在那里他们谋杀了冒犯的官员和他的保镖,并宣布该省年迈的总督马尔库斯·安东尼乌斯·戈尔迪安努斯·森普隆尼安努斯(戈尔迪安一世)和他的儿子戈尔迪安二世为共同皇帝。
现有的史料来看,戈尔迪安一世很可能出生于罗马富裕的骑士家庭,曾学习过修辞学和文学,由于颇有才华而深受某些大人物的赏识,由此进入政坛。戈尔迪安一世的政治生涯相当成功,他曾将担任过叙利亚行省的指挥官、不列颠行省总督、执政官和罗马市政官。
埃拉巴伽路斯担任皇帝期间(218——222年)推行残暴统治,包括前执政官巴苏斯、元老院议员梅萨拉、卡帕多西亚总督苏拉、第二帕提亚军团长特利克奇亚努斯等多位重量级人物在内,都被他以各种借口处死,至于被杀的中下级官员更是难以计数。在这种情况下,已是花甲之年的戈尔迪安一世选择退休保命,回到自己的庄园静观时局。不过他虽然退出政坛,但仍保持巨大的财富和政治影响力,由此为他的复出提供了条件。
埃拉伽巴路斯种种荒唐举动引起罗马元老院阶层和民众的愤怒,而驻扎在首都的军队也对他极为不满。在禁卫军长官安条克亚努斯的率领下,士兵们在222年3月11日发动政变捕杀暴君,随后又拥立他的表弟亚历山大·塞维鲁为皇帝。亚历山大在位期间,选拔了一大批退休高官前往各地任职,其中便包括戈尔迪安一世,他的新职务是阿非利加行省总督。
戈尔迪安一世虽然年迈苍苍,但依旧精力充沛、事业心极强,决意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再干出一番成就。正是在他的治理下,阿非利加行省免于游牧部落摩尔人的骚扰,保持着安定、繁荣的景象,经济富庶程度在帝国境内首屈一指。由于卓有成效的治理成就,戈尔迪安不仅受到阿非利加行省民众的热爱,连皇帝亚历山大和罗马元老院阶层也对他赞誉有加……
话说得有点远了——
在民众的鼓噪下,头脑发热的戈尔迪安一世接受推戴,本来就不爽马克西米努斯的罗马的元老院直接顺水推舟,授予了戈尔迪安和戈尔迪安二世奥古斯都的头衔,并开始动员各省支持这两人。而在锡尔米乌姆过冬的马克西米努斯问讯后,立即集结了军队,以潘诺尼亚军团为前锋,他准备首先率军攻入罗马,在控制住首都、处决完跟他作对的元老院议员后,再渡海南征、消灭戈尔迪安一世父子。
与此同时,在非洲,起义并没有按计划进行。非洲省的西部与努米底亚省接壤,努米底亚省的省长,卡佩利亚努斯长期以来一直对戈尔迪安家族怀恨在心,并控制着该地区唯一的军团部队,即第三奥古斯塔军团,他立刻选择了率军前来平叛。由于驻扎在阿非利加行省的正规军人数很少,因此戈尔迪安一世得知消息后,只能临时召集大批民兵御敌。
238年4月12日,战事在阿非利加行省的首府迦太基附近开打,由戈尔迪安二世率领的杂牌军在战场上一败涂地,连共治皇帝本人也战死沙场。消息传到迦太基后,戈尔迪安一世自知大势已去,加之哀痛儿子的战死,因而在当天便选择使用自己的腰带上吊自杀。从称帝到死亡,戈尔迪安一世在位仅22天(3月22日——4月12日),是罗马帝政史上最短命的皇帝。


戈尔迪安三世、普皮恩努斯和巴尔比努斯
非洲的举兵失败后,元老院发现自己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他们已经明确表示了对戈尔迪亚家的支持,所以一旦马克西米努斯杀进罗马城,他们是不可能指望得到对方的宽恕的。于是他们决心困兽犹斗,接着就从元老院中推举出了普皮恩努斯和巴尔比努斯二人为共同皇帝。
然而,当罗马暴民听说元老院从贵族阶级中挑选了两个人,而这两个人在普通民众中并不受重视时,他们提出抗议,并用棍棒和石头开始围攻元老院。而罗马城中的另外一个政治派系更喜欢戈尔迪安的孙子(戈尔迪安三世),于是发生了激烈的巷战。两位共治皇帝别无选择,只能妥协,他们派人把老戈尔迪安,也就是戈尔迪安一世的孙子叫来,任命他为凯撒。




失败和死亡


马克西米努斯向罗马进军,但阿奎莱亚对他关上了城门。他的麾下官兵也开始在出乎意料而且变得日长月久的围攻中变得不满,当时他们饱受饥饿之苦。238年5月或6月,受元老院贿赂的第二帕提卡军团的士兵在他的军营里暗杀了他、他的儿子和他的主要大臣。
他们的头被砍了下来,挂在柱子上,由骑兵运到罗马。
最终,普皮恩努斯和巴尔比努斯成为无可争议的共同皇帝。然而,他们彼此不信任,最终两人都被禁卫军谋杀,戈尔迪安三世则由此成为了唯一幸存的皇帝。

评价

为政
马克西米努斯将士兵的工资提高了一倍;然而这一法案,加上实际上持续不断的战争是,需要更高的税收来维持的。税吏开始诉诸暴力手段和非法没收,进一步疏远了统治阶级与其他人,而戈尔迪安一世&戈尔迪安二世之所以能顺利的被民众推举为皇帝,导火索也正是出于此处
根据早期教会历史学家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的说法,马克西米努斯的前任皇帝,即亚历山大的亲戚中有很多基督徒。优西比乌斯说,马克西米努斯非常不爽他的这些家庭成员,下令将教会的领袖处死。根据优西比乌斯的说法,235年的迫害使罗马的希波里图斯和庞齐亚诺教宗二人被流放,但其他证据表明,235年的对于基督教迫害发生在当地的行省,而不是在皇帝的指示下发生的。
根据《奥古斯都列传》,现代学者对此极为谨慎:
“罗马人再也不能忍受他的野蛮行径了——他召集告密者,煽动控告者,捏造罪名,杀害无辜的人,定罪所有受审的人,把最富有的人弄得一贫如洗,除了在别人的废墟上找不到钱,把许多将军和领事级的人毫无过错地处死,用马车把对方锁起来,不给别人吃的和喝的,把其他人关进监狱,简而言之,他没有忽视任何他认为可能对残忍有效的东西——他们无法再忍受这些事情,于是起来反抗他。”
个人形象
古代的资料,从不可靠的《奥古斯塔列传》到希律的记载,都说马克西米努斯比他同时代的人要高大得多。此外在古代雕像上,他被描绘成一个额头、鼻子和下巴突出的人(肢端肥大症的症状)——据说他的拇指太大了,以至于他要戴着妻子的手镯作为戒指。
据《奥古斯塔列传》记载,“他的体型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说他有八英尺一指高(约2.4米)。然而,这很可能是《奥古斯塔列传》中众多夸张之处之一。
与马克西米努斯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希律虽然没有深入研究《奥古斯塔历列传》中所谓的细节部分,但他同样也提到了他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巨人,并指出:“无论如何,他是一个有着如此可怕的外表和巨大体型的人,以至于无法与任何训练有素的希腊运动员或野蛮人的精英战士相提并论。”
一些历史学家将关于马克西米努斯异常身高的故事(以及他外表的其他信息,如过度出汗和超人的力量)解释为流行的刻板印象,这些特征只不过是有意地将他变成野蛮强盗的典型代表,或者强调士兵形象在平民中引起的钦佩和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