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铃芽户缔》口碑两极化这么明显?
《铃芽》在经历了上映之后的票房高潮后,在不到一周时间就迅速冷淡下来,以本人为例,因为有事没能在第一时间去看,上映一周后才去影院观看,结果影院里的人寥寥无几。一方面,日本动漫并不符合一部分人的喜好;另一方面,爱好者们不肯再为情怀买单了。当年你的名字在我国上映的时候,甚至有不少二刷的人。为什么同样是新海诚的作品,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呢?以下是本人的解析。
第一,作品所处的时代不同,继而引起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你的名字》(2016)可以称得上新海诚的破冰作,可以和前面几部电影对比,《秒速五厘米》(2007)和《言叶之庭》(2013)都是基本没有架空内容的剧情,非常的写实,也符合新海诚之前一贯的风格;而《追逐繁星的孩子》(2010)架空度很高,虚构了另一个世界,但是由于剧情复杂,主旨不明,设定混乱一直被观众所诟病,明显是新海诚想要创造新的风格结果搞砸的场面。于是新海诚就打算搞一个不那么复杂的故事,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加上一些日本传说元素,配合上一直以来引以为荣的画风,来讲述感人的故事。《你的名字》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可以看出新海诚对于这部作品付出心血之深,从原画到音乐,从配音到剧情,无不体现着他想要创造新作品的渴望,这里的“新”指的是新的作品方向,是一个新的突破。坊间曾言:《你的名字》中其中一段每一帧都能拿来做壁纸。这是观众们给予一部动漫画风的最高评价。再看看后继者《天气之子》(2019),这部作品可以说和《你的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看出新海诚在破冰完成之后想要续写前一作那样的风格。剧中也不乏做工精美的cg,阳菜和帆高的人物设定也非常不错,日本古文化的成分也很到位,剧情节奏安排也比较合理。虽然不如上一部的巅峰之作,但是也能在同时代的动漫电影中堪称一绝。再来看看《铃芽》(2022),新海诚在这部作品中明显想搞一些新的东西,想摆脱前两部作品的风格,可能是想摆脱一下自已一直以来在观众中作品被视作无脑恋爱作的印象(前面几乎全部的作品都是讲恋爱的),结果突如其来的风格变化让观众受不了了。
第二,日本古文化元素安排失当,从而难以引起观众共鸣。新海诚自《你的名字》后一直热衷于在剧中加入日本文化,甚至受到联合国组织赞誉:“在世界范围内讲述日本故事,传播日本文化。”《你的名字》里面对日本文化的描写非常多,宫水家本身就是神社,三叶父亲在政府任职,这就是日本乡村比较常见的,在日本乡村神社地位非常高,参与政治也可以说是正常现象(参考冰果)三叶经常参与神社活动打扮成巫女,还有神社抽签、口嚼酒之类的都是日本文化传统。而《天气之子》中日本文化的元素也非常多,从鸟居(被视为是神的领域,在剧中能进入天界)到晴天娃娃(日本常用装饰物,用于期盼晴天,在一部分二次元作品里有出现,虽然背后的故事并不让人感到愉悦),再到晴女的传说,虽然故事地点并没有像《你的名字》一样在乡村方便展示日本文化,但《天气之子》在城市里一样能体现出日本传统文化,还能做到现代与传统相结合。而《铃芽》一作的话寻找了一个冷门的传统文化“蚓厄”,还把关东大地震的原因套到了蚓厄的头上,众所周知,关东大地震是很多日本人心中的噩梦,而且引起伤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地震引起的火灾还有疫病流行而不是地震本身,这样胡乱的套关系并不能有效提升文化认同感,相反,会引起观众的反感。而所谓“门”“常世”之类又与传统文化根本不搭边。然而新海诚可能还在为自己造出了所谓灾难三部曲而沾沾自喜,全然没有意识到三部作品之间的巨大鸿沟。
第三,剧情节奏安排失当,并不符合通常作品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铃芽后期的节奏突然放缓了,失去了中间游乐园那段的惊险,在坐车旅行的那一段,给人一种突然的紧张放缓的感觉,感觉都不像是来冒险,纯纯旅游来的。在电影结束之前二十分钟都还没进入高潮剧情。就算《天气之子》也有剧情设定紊乱的问题,但是前期节奏缓慢(主要是相遇和生活场景),中期节奏开始紧凑(阳菜身体开始融化,生活遭遇危机),后期节奏非常紧(警察追捕,帆高赌上未来去营救阳菜),有一种让人喘不过气的感觉,不断烘托氛围,完美突出了两人的感情,最后结局写的也不错。《你的名字》的节奏更是神来之笔,前期也是比较缓,男女主时空身份互换,男主探索被陨石摧毁的小镇,后面因为陨石灾难,整个节奏极度紧凑,从时光回溯到强迫镇长疏散群众,里面基本没有一个没用的场景,最终避免了陨石灾难,高潮结局一气呵成。虽然这两部作品里也有新海诚刻意放缓节奏的阶段,但是并没有给人如此强烈的违和感,基本上在高潮结束或者还没开始的时候放一些节奏,这样就比较合理。
第四,也是问题最严重的地方,剧情设定混乱,好多内容需要补小说或者脑补。新海诚本身就是直接写电影剧本而不是像那些轻小说家那样写小说的,根本不需要考虑剧情讲不全的问题,但是目前这个问题就出现了。脑补的话就更离谱了,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很有可能观众看似合理的误解读就能使得主旨无法传达到观众手里。细细考究,剧情设定极度紊乱,容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其一,为什么镇压灾厄的要石,能够自由指定下一任继任者,而且上一任要石都是一种奇怪的猫?其二,为什么只有关门人和铃芽才能看见灾厄,铃芽到底是什么家族身份?其三,铃芽看到的常世非常美丽,和之后出现灾厄的完全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为什么能看见之前的自己?还有一堆剧情设定的漏洞,新海诚面对这种架空度高的作品时,显然不太擅长,而导致剧情漏洞百出,根本说不圆。而《天气之子》和《你的名字》架空度比较低,并且观众更容易理解,一个是具有掌控天气能力,另一个身体互换,简洁且充满新意。
第五,感情线设定问题。这个问题确实无关紧要,但是也得提一嘴。新海诚之前的票房本身就很靠情侣的贡献,所以新海诚之前几乎所有的电影作品都或多或少的以恋爱为主题,但是在铃芽之旅中,男女主的感情线很短,占主导地位的都是女主心理成长的线路,完全背离了之前的风格,并且也没有成功体现出铃芽的成长。
第六,新海诚本人与资本联系而产生的问题。在新海诚近年的作品中,那个通过画漫画来反抗自己新津组后裔身份的中二新海诚已经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迎合观众、迎合资本的电影作家。(注:新津组是一个非常大的集团,新海诚原本姓新津,是社长的后代,不满自己的身份毅然决定画小黄书,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搞出一部动画电影)越往后的作品中越能看出资本参与的痕迹,甚至新海诚在最近的作品允许新津组的官网做《铃芽》的广告。新海诚在《铃芽》里原本的打算是不设定男主,迫于资本的压力,转而改变了自己原有的大胆设定。三年对一部作品制作周期来讲确实不长,甚至时间比较紧迫,新海诚坚持三年出一部作品,很大可能不是为了遵守和观众之间的约定,而是资本迫使其这么做的。可能一开始他也是想让观众多了解自己的作品,后来就是被迫履行三年之约了,这在日本的动画电影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可以看出《铃芽》一作明显新海诚在推特上做的宣传远远比之前的作品多,在去年一月就发出了海报,放出风声,上映之前,又是开发布会,又是搞试映会,还把“门”搬进了自己的工作室(他的工作室非常出名),准备工作算是做足了,而且在上映之后又是售卖小说,又是出售设定集,属实是把圈钱那一套玩明白了。
第七,情怀问题。《铃芽》脱离了所谓新海诚世界。由于新海诚的雕琢,《你的名字》里面出现了之前《言叶之庭》的女教师,《天气之子》里面出现了《你的名字》的三叶,明显这些都是新海诚玩的小套路,让观众能够感受所谓新海诚世界。而《铃芽》脱离了这一设定。
众多原因的影响之下,《铃芽》遭遇锐评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