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宋风云 第二十七章 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2022-08-11 14:45 作者:浅蓝色的幻想  | 我要投稿

拓跋焘四月渡过黄河,回到了老家平城。他让崔浩编修北魏的国史。拓跋焘的本意,无非是想要扒扒家谱,追封一下祖宗十八代,光宗耀祖而已。可是,崔浩扒拓跋家的家底扒得太深,一下子把许多拓跋家的黑历史都扒了出来,把国史修成了“秘史”。

不过还好,如实记录是史官应当具有的优秀品质。如果这史书只是给拓跋焘看看,那也就还好。可是崔浩他……他居然把这本史书完完整整地雕刻出来,展示在路边,让平城来来往往的行人都得以一睹当今皇帝祖先的秘史。一时之间,拓跋家的黑历史成为了平城百姓茶余饭后的笑料。

拓跋焘十分生气,给崔浩扣了一个“暴扬国恶”的罪名,将他给杀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国史之狱”。

这个案子牵连到了很多人。河北的大族如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被全面诛杀,造成了北魏朝堂极其大的动荡。

 

北魏一帮人在朝堂上大杀特杀的时候,刘义隆开始准备第二次北伐了。四月份魏军刚刚撤走,六月份刘义隆就开始拟定北伐计划。淮北的百姓真的受得了吗?不见得吧。

为了保险起见,更是为了让大臣们都心服口服,刘义隆特地组织了一场朝堂辩论,让大臣们商讨北伐的可行性。当时的吏部尚书江湛、丹扬尹徐湛之、彭城太守王玄谟都同意北伐,并且力劝刘义隆应该紧紧抓住机会,收复失地。

然而,左军将军刘康祖上书劝谏。他认为,如今已经六月,如果现在出师北伐,到了战场已经是冬季,不利于我军攻城。

因此,他请求推迟到明年再北伐。

刘义隆冷笑:“北方的魏国统治不得人心,起义的民众日益增多。如果停兵半年,必然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这当然是不行的。”

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上书劝谏:“我军以步兵抵抗对方骑兵,本来就不占上风。檀道济、到彦之两次北伐,均告失败。如今我看主将王玄谟的军事才能远不及檀、到两位将军;我军的军容也不及往日。这时北伐恐怕只会徒遭失败啊!”

沈庆之是一位老将。他从刘湛倒台的时候开始发迹,历次讨伐豫州、雍州之间的蛮人,作战经验在元嘉末年应该算是丰富的。他说出北伐不利的话,还算是很有分量的。

刘义隆依然是振振有词:“此前的失败,另有原因。檀道济畏缩不敢出击,到彦之中途生病,才导致了大军的失败。北魏军队依靠的只不过是马而已。如今黄河水量充足,只要疏通河道北上,就可以攻下碻磝。滑台是小城,可以轻易地攻下。攻下了这座城,虎牢、洛阳必然会望风而降。到了冬季,战果已经巩固,就算是魏军过河也没有办法了。”

刘义隆十分的自信,然而沈庆之依然在反对。刘义隆也不想与他多费口舌,就让江湛与徐湛之去故意为难他。面对江、徐二人的刁难,沈庆之十分气愤,不仅大声地对刘义隆说:

“治国就好比治家。耕种就应当问家中的奴仆,纺织就应当问家中的婢女。皇上现在想要讨伐北魏,却在与这些白面书生商量。这样的话,事情又怎么会成功!”

刘义隆只是大笑,并没有给予任何答复。之后太子刘劭、护军将军萧思话也出面劝谏,但刘义隆依然不为所动。

刘宋即将北伐的消息传到了北魏,拓跋焘又给刘义隆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比之前的一封要短,但调戏的意味更浓:

我与你相互和平共处,但是你贪得无厌,总是来引诱我的人民。今年春天我南巡,就是为了把这些人赶回境内。如今听闻你要北伐,可以!你要是能打到中山或桑干川(平城附近),我就退回漠北,恕我到时候不能前来欢迎。你要是在江南住累了,又不想打仗,也可以来平城住一住,我也去扬州换个新家。

你都快五十的人了,连门都没有出过,跟个三岁的婴儿似的。你和我们这些在马上长大的鲜卑人相比,比不得!你这番北伐,我也没有什么可以用来犒军的,就送你骏马十二匹、一些药吧!你远道而来,累了就乘我的马,水土不服,就吃我的药吧。

伤害不高,侮辱性极强。但刘义隆依然高冷,不给予任何回复。

 

到了七月,刘义隆下诏:“魏人最近虽然遭受严重打击,但亡我之心依然不死。河北关中的豪杰都纷纷上书,请求王师出兵收复故土。柔然也向我国表示效忠,愿意两面夹击。出兵北伐,机会就在今日!”

几日后,众路宋军整军出发,在长达千里的战线上开始北伐。太尉江夏王刘义恭出镇彭城,为诸军指挥;东线宁朔将军王玄谟、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镇军咨议参军申坦率水军进入黄河,受青冀二州刺史萧斌节度;中线由太子左卫率臧质、骁骑将军王方回进攻许昌、洛阳,同时有武陵王刘骏以及南平王刘铄出兵支援;西线由梁、南秦、北秦三州刺史刘秀之出击汧州、陇州一带。

为了打这场仗,刘义隆是真的豁出去了。首先是财富不足,朝廷就向扬州、南徐州、兖州、江州的僧尼以及富人借四分之一的财产,许诺打完仗之后归还。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也都纷纷捐赠资产来资助朝廷北伐。

为了保持兵源充足,刘义隆又下令在青州、冀州、徐州、兖州、豫州等州实行了“三五民丁”政策,即三口之家抽调一人,五口之家抽调两人的政策。这些人在十日之内限期到广陵、盱眙报到集合。如果你有武力,会骑马射箭一类的技艺,那就更好了。但凡你去参军,朝廷就会给你一笔赏金。

总的一句话: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大动员,是一场举国瞩目的北伐。

 

先是东路。

东路军的进程不可谓之不迅速。刚一出兵,就击败了北魏碻磝守将济州刺史王买德,攻下了碻磝城。紧接着宋军猛攻乐安城,北魏青州刺史张淮之弃城而逃。萧斌与沈庆之在碻磝设立指挥部,派王玄谟沿河进攻,形成了对滑台的包围。

西路军同样十分顺利,整个北伐的最耀眼的火花就爆发于此处。

雍州刺史刘诞派中兵参军柳元景、振威将军尹显祖、奋武将军曾方平、建武将军薛安都、略阳太守庞法起领兵攻入弘农。后军外兵参军庞季明因为是关中大族之后,所以他自己请缨前往关中说服当地的人民起义响应。

庞季明带着钱粮悄悄地越过了边境,进入了北魏境内的卢氏城。当地人民赵雄接受了他的劝降,并且在卢氏城内广泛游说人民。一夜之间几万人前来响应起义,庞季明顺势攻下了卢氏城。

薛安都、柳元景引兵跟进,翻越了边境的熊耳山,成功在北魏境内会师。

闰月,庞法起带领宋军进入卢氏城。接着,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宋军出其不意地杀向了弘农郡,生擒北魏弘农太守李初古。

薛安都留守弘农郡,庞法起则继续出兵攻击潼关。不久刘义隆的诏书传来,改命柳元景留守弘农,保障后勤;薛安都、尹显祖会合庞法起进攻陕城。

陕城较弘农有所不同。陕城的地理位置较弘农更为险要,相应的,守卫陕城的兵力也要多很多。薛安都等人在城下奋力攻击了几天都没有取得较大的进展。

这时北边传来警报:北魏洛州刺史张是连提引兵两万来救援陕城。等宋军集结完毕的时候,魏军已经抢先占据了城南。薛安都当即出战,可是宋军以步兵对阵魏军的骑兵部队,却又谈何容易!在魏军的几次冲锋之下,宋军死伤十分严重,大有败退的迹象。

主将薛安都一看战况不对,也顾不上主将出战的高风险,马上解下铠甲,单枪匹马地杀入阵中。薛安都身上穿的,只有一件显眼的红色短衫(目标也太明显了吧)!

薛安都手持长矛杀入魏军,手刃魏军士兵不计其数。薛安都在魏军阵中四进四出,用评书上的话来说是“如入无人之境”!魏军主帅张是连提下令放箭。神奇的事情再次发生,虽然箭如雨下,但是护甲一件没穿的薛安都毫发无损!

这样真是让人感叹:天下居然会有如此勇猛与神奇的狠人!(当然我认为有夸张的成分)

在薛安都的这次冲锋之后,魏军的攻势稍稍有些减缓。战斗一直持续到了日暮,直到此时,宋军援军鲁元保部终于从函谷关方向杀出。魏军见继续战斗可能对自己不利,于是向北退去。

是夜,众路宋军渐渐到达陕城,柳元景也在路上,陕城下的宋军兵力渐渐充盈了起来。

魏军再次向陕城下的宋军发起了更为强大的攻势。这次他们选择了在城池的西南角与宋军对决。开战之前,宋军将领曾方平对薛安都说:“今日既有劲敌在前,又有坚城灾后。正是我等以死作战之日。今日作战,你如果不前进,我就杀了你;我如果不前进,你就杀了我!”

薛安都坚定地说:“善,卿言是也!”

不久之后战斗打响。魏军消息不通,还不知道宋军已经来了支援。战斗一开始,宋军将领柳元怙从南门的方向擂鼓杀出,士气十分高昂。两军立马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白刃战。

薛安都也没有闲着,他再次冲向了战线的最前端,在魏军阵中杀进杀出,让他流血满肘。作战用的长矛折断了,薛安都换了一根继续上。曾方平也随着薛安都向前冲。宋军人人奋勇作战,从日出开始到日落,终于将魏军全面击溃。

战后清点战利品,得到人头3000余枚,斩杀了魏军主将张是连提,招降魏军2000余人。在这之后,宋军一鼓作气,终于攻克了陕城。

柳元景也率军抵达了陕城。柳元景亲自拷问俘虏:“你们这些人本来都是我宋遗民,如今却为北魏的胡虏所尽力打仗,直到现在才投降,这都是为什么啊?”

一旁的将士也在附和:“就是,就是!应当杀了他们!”

俘虏供述道:“魏军作战极其凶狠,他们驱赶当地的人民在前冲锋,凡是冲的慢的人都被杀死了。”

柳元景面向各位将士,缓缓说道:“如今北伐的军队正在进军,应当宽待俘虏,以仁待人。”他下令,把这些俘虏全部放走。

俘虏们口呼万岁,高兴地离去了。

庞法起趁着攻克陕城的余威进攻潼关,北魏守将弃城而逃。攻克潼关的消息引起了关中极大的震动。关中的一些豪杰、土豪纷纷起义响应宋军的到来,不少当地人民也送来了粮食财物。

庞法起决定,继续前进。

 

众路宋军告捷的消息使得北魏极为惊恐,群臣纷纷上书要求出兵抢救黄河沿岸的财物。一时间,反击的呼声极高,群臣要求皇帝像几十年前一样进行反击。

拓跋焘却拒绝:“战马如今还没有肥起来,天气还是很热。如果急于出兵,必然没有效果。宋军如果真的来了,就退回到阴山以北去。鲜卑人本来就是穿着羊皮裤起家的,何必要吝惜中原的布帛!”

最后,他斩钉截铁地说:“等到了10月,我等就没有忧虑了!”

由于北魏最高领导人的“绥靖政策”,不断“祸水北引”,宋军在这些时间之内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豫州刺史南平王刘铄发兵进攻北魏境内的长社,长社守将鲁爽同样弃城而逃。宋军王阳儿部攻击北魏豫州刺史拓跋仆兰,同样取得胜利。到了8月底,宋军刘康祖部进入战斗,在虎牢关围困了拓跋仆兰。

 

……然而,东线的王玄谟还在围城!

——“滑台小戍,易可覆拔”,这时刘义隆说的。

情况确实也差不多,王玄谟所在的东路军的器械是北伐的军队之中最为精锐的,士气也是最高涨的,任务也不是很难。

但是王玄谟硬生生的把难度从简单调为了地狱难度,他的一系列操作简直是令人“智熄”。下面我来给大家复盘一下王玄谟是如何在滑台下不断自找苦头、自我碰壁的:

话说王玄谟这个人虽然是北伐军主帅,但是整个人性格很不好。他既性情暴虐又好大喜功。当当初开始包围滑台的时候,城中还都是茅草屋。有人劝王玄谟用火箭把城给烧了,这样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攻克滑台了。

王玄谟却说——不!

这些都是我的战利品,怎么能轻易就放火烧掉呢?

城中的魏军连夜拆掉了茅草屋,改为在城中挖地道居住。这回i屋子都变成了石头屋,这下宋军可没得烧了。

更令人发疯的是,洛阳旁边的许多人民都踊跃报名参军、参战,前来犒劳王师。可是到了王玄谟那边,不仅钱没了,就连义军自己的弟兄们都被王玄谟打散、分开,分给自己的手下们管理。

再加上王玄谟平日不好的性情,义军们感到的是相当的失望,提供的援助也渐渐的少了。宋军连续进攻三个月,都没有能把小小的滑台给打下来。

这么一拖,就拖到了10月。

九月下旬,拓跋焘召集境内的军队总共5万,南下救援滑台。留下太子拓跋晃防备柔然,吴王拓跋余守卫平城。

十月,拓跋焘驻军黄河北岸的枋头,先让前锋陆真乘夜渡过黄河,潜入滑台城中。陆真告诉守城的魏军救援快到了,让他们再坚持一会儿。从城中溜出来之后,陆真还溜到王玄谟的军营中,偷偷地把他营中的布局看了个大概。

得到了陆真的报告后,拓跋焘就对王玄谟没有顾虑了。两天之后,魏军开始大规模渡河,对外号称总共有100万大军。擂鼓的声音那叫一个响彻天地。

王玄谟听到这声音,心中怂了半截了。到下午又得到了魏军已经渡过黄河的确切消息,王玄谟于是连打包收拾都来不及,带着少部分士兵跑了!宋军自然是跟着风逃走了。拓跋焘立马就占据了滑台,并且乘胜追击。在这场追击战中,宋军一万名精锐士兵全部死于魏军的屠刀之下。

对于王玄谟没有来得及带走的军械物资,魏军更是全盘接收。这批物资可是让魏军好好地发了一次横财。

与王玄谟仓皇撤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钟离太守垣护之。在前期的进攻中,王玄谟让垣护之带着100艘小船去占据滑台西南120里的石济。垣护之带着这支偏师,很快打下了石济。

但垣护之身在石济,心却在滑台。当魏军将要渡河的时候,垣护之紧急地给王玄谟送去一封信:

“当初武皇帝(刘裕)围攻广固的时候,死的人也很多,城也很难打。而今日围攻滑台,形势更加危急。希望将军不要计较人员伤亡,拼尽全力攻下滑台。这样就可以转攻为守了。”

像平常一样,王玄谟高傲地拒绝了这份宝贵的建议。

等到王玄谟败退的时候,老王连自己的命都要不保了,还有什么空去通知垣护之?垣护之得到宋军败退的消息的时候,拓跋焘早就把王玄谟丢下来的军械物资都收拾好了,准备把垣护之这一小股的宋军也全部吃掉。

垣护之连忙收拾城中的物资,乘着那100艘小船顺流而下,准备撤回碻磝。好在天气还不冷,黄河的水流依然还是十分迅捷。垣护之乘着这些小船沿河心顺流而下,这样魏军就抓不到自己了。

魏军一看,就这样的一小股人还想跑?他们就地取材,把王玄谟“赠送”的战船全部用铁锁连起来,从黄河南岸一直架到了北岸,把整条河面都牢牢地封锁住了。

垣护之也不怕,每次遇到铁索,他就用大斧头劈开。结果魏军还真的拿他没办法,让他从眼皮子底下白白的逃走了。垣护之到了碻磝之后,一统计,只损失了一条船,这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高下立判。

 

战场形势


而此时的碻磝指挥部里,气氛却异常紧张。

萧斌气得整个人都要炸了。他从来没想到王玄谟居然如此软弱无能。等王玄谟回来之后,萧斌在众将面前开会,要求就地处斩王玄谟。最后还是沈庆之出面当和事佬:“拓跋焘威震天下,手下将士百万,王玄谟自然是挡不住的。现在杀掉一员战将来减损自己的实力,又有什么好处呢?”

萧斌这才将王玄谟的命保下来。

萧斌说:“如今北伐失利,但碻磝毕竟是前沿阵地,我觉得我们如今应当坚守碻磝。”

沈庆之再次表示反对:“碻磝是一座孤城,没有外援。倘若魏军南侵,那么自清水河以东就基本沦陷了。到时候,诸位是想当朱龄石还是毛德祖呢?”

可这时却传来了刘义隆的命令,要求萧斌等人死守碻磝,不得后退。沈庆之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将在外君有令可以不受,毕竟使臣远道而来,并不知道前线的情况。萧斌最终还是被说服了。

在诏使走后,碻磝的宋军开始了有序的撤退。萧斌留王玄谟守碻磝(居然还让他守城),申坦、垣护之守住清口,自己与沈庆之率领主力返回宋境以内的历城,为刘宋保存了一点的实力。

 

拓跋焘大怒,同时又大喜。怒的是刘义隆居然如此不自量力,来挑战自己的威名。喜的是他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再到刘宋境内烧杀抢掠一番。

他下令:永昌王拓跋仁从洛阳攻寿阳,尚书长孙真攻马头,楚王拓跋建攻钟离,高凉王拓跋那从青州攻下邳。而他自己则从东平进攻邹山。

由此开始,北魏进攻,刘宋开始被动防守。

11月,拓跋焘到邹山,俘获宋鲁郡太守崔邪利。拓跋焘见到秦始皇的石刻,就下令把石刻推倒,并用太牢礼祭祀孔子。

另一边楚王拓跋建以及魏将步尼公从清水南下,分别攻占了萧城与留城。武陵王刘骏派将领马文恭以及嵇玄敬前去阻击。马文恭被魏军击败。

嵇玄敬那边算是得到一些成果,不过却是误打误撞的。步尼公与嵇玄敬遇着,就想要渡过苞水向西。不料沛县的人晚上把河上的苞桥给烧掉了,当地居民又在林间打鼓。魏军以为是宋军来了,于是争先恐后地渡河,最后淹死了一半人。

宋军小小的胜利并不能阻拦魏军的脚步。情况也确实是一天比一天恶化了。刘义隆不得不下令,将一路告捷的西路军调回国内,放弃所得一切城池。

庞法起带着不愿的神情与薛安都、柳元景返回了襄阳,两个月的努力也白白浪费。他们将面对的,是更为险恶的情况。

话说北魏永昌王拓跋仁一路南下,连续攻向悬瓠、项城。刘义隆这才慌了,一旦魏军攻下寿阳,建康必将不保。他赶忙让中路军的刘康祖回师救援寿阳。

刘康祖带着8000人回师。行军到一半,就在尉武城遇见了率领着八万骑兵的永昌王拓跋仁。副将胡盛之见敌众我寡,便向刘康祖建议,从山间小路撤退。

刘康祖反而大怒,对着胡盛之咆哮道:“我们行军这么久才遇见敌人,他们自己送上门来,我们何必要避战不前?!”

刘康祖传令军中:马上迎战!四处张望的士兵斩首,敢于后退的断足!

魏军很快对宋军发起了进攻,他们将宋军四面包围,展开了血肉横飞的肉搏战。但在刘康祖的压力之下,宋军将士人人死战,仅仅一天就杀掉了魏军1万余人。放出来的血没过了脚底,而刘康祖身上受了十余处的伤,却是越战越勇,多次打退魏军的进攻。

魏军下令把宋军分割为三部,并逐个击破。魏军还采用火攻,想要烧掉宋军的辎重,刘康祖是兵来将挡,火来土掩,哪里有缺口就补上哪里。

……可是,一枝暗箭偏偏正中了刘康祖的头颈,刘康祖立马掉下了马,死于乱军之中。他死后,胡盛之等人不能指挥宋军继续作战。宋军马上崩溃,8000余人被魏军全歼。

此战过后,宋军就挡不住魏军南下了。

魏军随即攻下尉武,又劫掠马头、钟离二城,将南平王刘铄包围在寿阳城内。

 

与寿阳相齐名的淮上名城,就是彭城。

彭城的情况也不好过。

前面说到,魏军攻下了萧城。萧城这个地方距离彭城只有十几里路。反观此时的彭城,虽然兵力充足,而粮食却很少,一旦打起仗来,宋军也不见得占上风。刘义恭想要放弃彭城,向南逃难;而沈庆之则提议把宋军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历城,再留下萧思话守住彭城;太尉长史何勖则想要把人员全部转移到海上的郁洲,然后乘船从海道回到建康。

刘义恭与幕僚商量了好久,却也仅仅得到了“必须逃走”的结论。至于是向北走,还是向南走呢,他始终决定不下来。这时候,沛郡太守张畅站了出来,阻止了刘义恭南逃的想法:

“如果历城、郁洲有可以去的道理,我必然举双手赞成!如今城中缺少粮食,百姓都想要逃跑,但迫于城门紧闭,这才没有四散而逃。你们逃走,就是给百姓释放逃跑的信号,到时候城中大乱,谁来挽回局面?如今城中粮食虽少,也不至于几天之内就吃完,哪里有不守城先逃跑的道理?如果我说的是错的,那么请第一个将我杀掉!”

武陵王刘骏此时也在城中,见张畅出面阻止,并且言之在理,自己也出面劝阻:“叔叔既然被皇上任命为总统帅,就应当顺从朝廷的意愿,不能擅自弃城而逃——这样实在是没有脸面回到朝廷。张长史(张畅)所言不假,我们应当与彭城共存亡!”

刘义恭这才打消了放弃彭城的念头。

几天之后,拓跋焘到了彭城,拓跋焘也许觉得自己的目标是要统治江南,而彭城这一隅肯定是会拿下的。所以他自己除了要以武力的方式使百姓畏服之外,向百姓宣扬自己“文明君主”的形象也是很重要的。

拓跋焘决定要用嘴上功夫,使彭城倒戈卸甲、以礼来降。

拓跋焘让俘虏兢蒯应前去彭城的小市门问酒和甘蔗吃,刘俊就派使臣带出来酒和甘蔗。北魏方面也以礼相送,送刘义恭貂皮大衣,送刘骏橐驼(即骆驼)以及骡子。

送完了橐驼等土特产,双方谈判才进入正题。魏军方面派尚书李孝伯到彭城南门交涉,说:“我家皇帝致意安北将军(刘骏),让他出来亲自与我家皇帝谈谈。我们又不攻这座城,你们何苦这样费心费力的守备!”

刘骏是自然不敢出去的,因为一出去估计就被扣留了。所以,过了半天城门才慢慢打开,出来了一个人,却是张畅。李孝伯见刘骏不来,也只好接受张畅代替的现实,把他带到了大营中。

到了大营之后,张畅开门见山先对李孝伯说:“我家安北将军致意你家皇帝,说他自己未曾熟悉过外交的事务,所以让我出来交涉。城中守备乃是寻常事物,敬请见谅。”

李孝伯接过话茬说:“既然你们欢迎我们,为什么要匆匆地把门关上,把吊桥拉起来呢?”

张畅不慌不忙,先把带出来的柑橘、盐胡豉、博具等土特产放到桌上,这才不紧不慢地回答说:“武陵王与太尉见你们远道而来,将士还都很累,恐怕你们会互相踩踏伤及自身。所以闭门不出(鬼才信)。等到你们休息好了,我们便可以即日开战(暗中威胁)。”

李孝伯说:“我们做客人的已经来了,就请你当主人的自行选择日期。”

不料张畅却反问:“昨日你们在城外吵吵嚷嚷,可不见得是要做客的表现啊?”

李孝伯刚想反驳,拓跋焘派来的人就找上门来了。使者问张畅:“你们宋军怎么还不派人来面见我?我们远道而来,你们也得来看看我们是怎样的吧(炫耀自己)?就算两位王爷不能亲自来一趟,派个小官来也行啊。”

张畅面不改色,从容回复使者:“你们圣上的为人与性格,我们在交往之间早已熟悉了,你们的李尚书亲自来接见我了,那就不另外派人再来了。”

打发走了使者,李孝伯打算好好羞辱一下张畅。李孝伯傲然对张畅说:“你们的王玄谟,也算是一个庸才了吧,但是为什么要任命他为主帅,导致失败?我们魏军进入宋境700里,沿途居然都没有什么抵抗!邹山,这个地方算是够险要的吧,但是这崔邪利才打了几个时辰,就逊掉了。他居然还跑到山里藏了起来,结果被我们的将帅给搜出来,现在还关在大牢里呢!”

说完,他哈哈大笑。

张畅依然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王玄谟只是一个偏将。自然没有太大的才能(大实话)。我们后面的大军还没有到来,你们就杀过来了,王玄谟领军撤退,并没有太大的损失(尽是吹牛逼)。至于崔邪利的失败,对我们也没有太大的伤害。还有,你们用10万人就攻下来一个邹山,就抓到一个崔邪利,你还好意思来到这里来显摆!之所以你们进入我宋之地700里还没有受到阻拦,这就是我们太尉的用兵之道了,于此不宜言说(真能编)。”

李孝伯说:“挑明了讲吧,我们魏军其实不打彭城(原来是装腔作势)。我们直接上建康了!如果事情办得顺利的话,你们就等着换主子吧;如果事情不顺利,我们就当是公费旅游,不打你彭城的主意,喝喝长江水而已。”

张畅说:“啊痛快,我就喜欢你这脾气。不过你们得小心点,民间谣传‘虏马饮江水,佛狸(拓跋焘的小名)死卯年’,可不要让它一语成谶了哦!(我觉得这句话也在威胁)”

说完,双方站起,在一片和平的气氛中结束了会谈。李孝伯虽然知道张畅是敌国的人,却被他的巧辩和机智所折服。两个人离别的时候念念不舍发誓:等战争结束之后,有缘再见。

李孝伯所言不假,几日之后,魏军假作对彭城发动进攻,过了几天开始全部撤走。彭城得以保全。

张畅功不可没。

 

拓跋焘发布进一步指示:中书郎鲁秀攻广陵;高凉王拓跋那攻山阳;永昌王拓跋仁攻横江。魏军所过之处,对于占领区无不烧杀抢掠,实行“三光政策”。守城军队迫于魏军压力,望风而降。

十二月,魏军渡过淮河。同一日,刘义隆宣布建康戒严,进入战争防备状态。同时又让辅国将军臧质带着1万余人前去救援前线的彭城。

臧质走到盱眙郊外,安营扎寨。是夜,为军前锋在在燕王拓跋谭的带领下,对东山的宋军发动偷袭。臧质远远地驻扎在盱眙城南,远远望见对面山头上火光冲天,自己却迫于魏军人数是自己的数倍的缘故,不敢前去救援(这臧质也是挺胆小的)。是夜晚分,臧质帐下的宋军与魏军交战,大败。臧质走投无路,只好带着剩下的700人去扣盱眙城的大门,请求救援。

盱眙的太守,是沈璞。

沈璞当时到盱眙上任的时候,正值宋军二次北伐告捷时期,淮河以南并没有警戒。但老沈不让自己休息,他上任之后,每天修缮城墙,广积粮草,收集军械物资。搞得大家以为魏军已经摸到盱眙城下了似的。

于是朝中有人就嘲讽他,说这沈同志有点憨、有点傻。

结果魏军反攻,大家就傻眼了。但沈璞不慌,自己搞出这么多准备,正是为了今天!但他很快就被泼了冷水——一大群幕僚们收拾好行李,来问沈璞:

哥啊,你准备啥时候逃跑回建康了啊?

沈璞生气了:“这是什么话?魏军如果觉得我们盱眙城小,不来攻击,那还怕啥?如果来打了,自然是我等升官封侯或是以死报国的日子!白白把城池拱手相让,这成什么话?!你们应该知道,历史上用10万人攻一座小城失败的例子怕是不少!昆阳城,合肥城便是明证!”

他还指着2000人的精锐宋军部队说:“用2000多人来守,足矣!”

不敢说2000人是否能真的能抵挡住魏军。如果单论他的态度的话,沈璞是远远比崔邪利之流要上一个层次的。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放不放臧质进城呢?

幕僚们又说了:魏军如果不来攻城,那便相安无事;如果来攻城的话,放臧质进城,守住盱眙的战功不都是我们的了(居然还有这种想法?!)。更差一点的话,我们和臧质都守不住城,那我们就是更惨了(指会被魏军杀掉)。总而言之那臧质是个祸胎,不能放他进来!”

沈璞叹息道:“我为各位将领保证:以魏军的实力,绝对攻不下此城。况且魏军之残暴,较往年以来更盛,我不愿看见自己的兄弟受苦受难,被俘虏到北方去当奴隶。正所谓‘同舟共济,胡越一心’,如今城中兵多则魏军早退兵,少则晚退走。我怎么会因为贪功而坐失友军呢?”

沈璞下令,放臧质进城。

臧质见城中粮草充足,便积极组织军队守城。

然而魏军却没有对盱眙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为什么?!

魏军出征,并没有带粮草,但是城中有粮啊,魏军就杀光、烧光、抢光,把抢到的粮食当做自己的军粮(有点和后来五代十国时候契丹军队的“打草谷”相类似)。结果魏军到了淮河以南,发现这里的民众早已先他们一步,把粮草能烧的全烧了。

这样一来,魏军就应当先把盱眙攻破,抢一番再说啊。但是魏军统帅却打起了长远的计划:如果自己战败,那么北归的时候,就可以把盱眙当做粮仓来补给。

于是魏军在击败臧质之后就放过了盱眙,转而继续南下,直逼刘宋的中心——建康。

十几天之后,魏军前哨就出现在长江边上。

 

刘义隆彻底慌了。

他没想过这场仗会失败,更没想到居然会败得这么快!刘义隆一下子如同掉进了冰窟里一样,心中不停的叨念着该怎么办。他更希望的是魏军能够尽快地退走,自己也好能保住皇帝这个位置。

可是事实并不如他所愿,仅仅在一两天后,他就收到了报告:拓跋焘已经到了长江北岸的瓜步,正在大肆砍伐树木芦草,准备制作战船渡过长江,与刘义隆来一次“深切”的会谈。

刘义隆不想准备牵羊礼(投降礼),他下令建康进入战时戒严状态。他征发丹阳一郡的百姓充当士兵,凡是王公子弟以下的全都无差别从军。任命领军将军刘遵考分兵守卫长江渡口,从湖口到蔡洲,宋军水师日夜巡航,观察着对面的一举一动。

同时下令:太子刘劭出镇石头城,统领水军;丹阳尹徐湛之,守卫石头仓城;吏部尚书江湛总领军事。

做完这些之后,刘义隆登上石头城。面对对面旌旗招展的魏军,刘义隆不禁面露难色。他暗中对江湛叹息道:“今年北伐的事情,我一时冒失,没有与众人充分商议。如今人民都为战火所劳累,是我的过错啊。”

又叹息道:“如果檀道济还在,怎么会让魏军猖狂至此!”

可笑,檀道济不是死于你们之手吗?现在才知道后悔了吗?!

事到如今,刘义隆所能做的只有两条路:其一便是用一些偷偷摸摸的手段把魏主拓跋焘给害死,这一条路上刘义隆所做的的确是不太成功。虽然刘义隆发布诏令,说如果能把北魏王公以上的头颅给拿过来,就封官进爵,大大有赏。但是,过了几十天都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连一根毛都没有送来。刘义隆还让人做了一些毒酒,放在乡村的空房里面,万一哪天拓跋焘心血来潮喝下了这酒,那可算是赚大了。

可惜刘义隆的计划连一个人都没有毒到。根据拓跋焘自己的习惯,他自己是从来也不喝黄河以南的水的。他每次出征,总是有人带着他老家的水来给他喝,而且这次量还挺足,不用担心消耗光。

那么只剩第二个办法了。刘义隆让使者田奇带着建康的土特产去求和。拓跋焘也有和平休战的意思,因此也同意了。但是他没有让田奇回去,而是在他面前大摇大摆地吃了一些江南土特产,然后用手指天(活脱脱像疯子似的),说出了一番惊世骇俗的话:

“我现在远道而来,并不是为了打下建康——我其实是想与你们共结姻缘。如果你们能找一位公主来和亲,那么我也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骏,并且保证永不南侵,你看行吗?”

田奇有点懵。自己并非全权代表,所以,他先从魏军营中退了回来。

他把这个问题交给了朝廷上的大佬们来处理。

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以太子刘劭为首的群臣认为可以和亲。毕竟只是一个女人,来换和平也不是不行,大不了找个民间妇女包装一下送过去就行了。但是江湛却认为不可以,他认为即使和亲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刘劭大声反对:“如今国家有难,这是大家商议过后的结果,你安敢在此饶舌!”

刘劭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江湛:“北伐失败,国土沦丧,这只有杀掉江湛与徐湛之才能让天下太平!”

刘义隆不同意。

刘义隆的偏袒让刘劭很生气,他真的不知道江湛和徐湛之2人有什么能力能登上这样的高位。因此,他开始对这两个人充满了敌意。下朝之后,刘劭还指使东宫的亲兵去故意冲撞江湛,江湛险些被撞死。

和亲也没了着落,拓跋焘觉得人生是如此的无趣。恰好新年快到了,拓跋焘下令在南方过完新年之后再回去。

元嘉二十八年(451)正月初一,拓跋焘在瓜步山上大宴群臣,分赏封爵。是夜,魏军在江边放起了极大的火,擂鼓响镣。宋军方面太子右卫率尹引对刘义隆安慰说:“魏军这样子看来是要走了。”果然,到了正月初二,魏军就在江北放起了极大的火,接着魏军就撤防了。

刘义隆等人长舒了一口气。

 

突然接到秘报,说有人要谋反。

是谁?!

刘义康。

江夏王、太尉刘义恭上书,说彭城王刘义康在北伐期间口出怨言,具有极其明显的反政府主义倾向。因此他建议:刘义康在安成郡也不要待下去了,不如还是去广州待着吧。

刘义康听闻朝廷要再次贬谪自己,结果真的口出怨言:“人人生有一死,我又不怕死!你们又说我要作乱,我走得再远又有什么用!还不如在此地一死了之,好过于苟且偷生。”

刘义隆脑子也坏了,当初保证不杀刘义康的誓言也忘得一干二净。恰好又有太子刘劭、武陵王刘骏、尚书左仆射何尚之上书请求赶快了结了刘义康,以免有人拥立他称帝,再生动乱。刘义隆终于动了杀心。

刘义隆让中书舍人严龙带着毒药赐死刘义康。

严龙不是张伟(还记得他吗?),但刘义康表现得确实像司马德文。刘义康不肯服药,对使者说:“佛教云:自杀者不复得人生。希望你们用换一种方式了结我。”

这话和司马德文一模一样。

行刑的士兵也很直爽,死法也选择得和司马德文一模一样——用被子捂死。

刘义康卒。他成为刘宋史上第2位被被子杀死的王公贵族。

 

回过头来看拓跋焘这边。有一个问题自然而然的浮出了水面:魏君为何要放弃大好的战果,退回北方呢?

首先是军力问题,水军是拓跋焘的硬伤,魏军的水师水平和刘宋相比还是差了相当的档次的。所以说拓跋焘的水军但凡有一点,也不至于一点也没有,让他却步江边了。

其次是,拓跋焘的战线拉得太长了。由于事发突然,北魏几乎是一路跑一路打地到了长江的北岸。占领区尚未巩固,而魏军的“三光政策”早就不得民心了。正因如此,拓跋焘担心自己一旦来路被截断,损失会更大。既然这颗硬钉子撬不掉,那么还是及时放弃更为明智。

七百年后就有一个人死于这一点上,他叫完颜亮。

最后是一个传说。经过历史学家的探究,拓跋焘匆匆回军的目的,很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太子拓跋晃在平城想要谋反。这才让拓跋焘放弃了渡江的计划,回到平城老家去摆平造反的事情。

拓跋焘一路北归,经过山阳郡。山阳郡后面就是盱眙。拓跋焘自从南下以来,在外交上一直保持着“文明君主”的形象。这一次他以极其文明的态度向臧质要酒喝,以尽宾主之谊。

臧质哈哈大笑,戏弄对方的机会来了!于是在暗地里把酒换成了一坛尿送过去。拓跋焘一喝便上吐下泻,过了好半天才缓过来。对于臧质的调戏,拓跋焘“文明君主”的形象也不装了。他把酒坛子打了个粉碎,下令全军为攻盱眙城,为自己出恶气。

魏军行动迅速,仅仅一日之内便完成了对盱眙的包围。魏军把东山的土石填到了坑道里,断绝了盱眙城外的水陆道路。拓跋焘还向城内的臧质气冲冲地说了一番话:

“我今日来攻城的兵力,全都不是我鲜卑族人。城东北是丁零与匈奴人,城南是氐人和羌人。你杀丁零人,我常山郡、赵郡的贼患就没有了;你杀氐人、羌人,关中作乱的人也会少了。你杀的越多,对我可是越有利啊!”

明显是气昏了。

臧质不像刘义隆一样高冷,他回复了一封长信。信中说道:

“看到了你的书信,也感受了你的狡猾。你仗着骑兵的优势,屡次进犯我宋边境。但是你知道王玄谟退于东,申坦退于西,究竟是为什么吗?你没有听说过‘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的童谣吗?没错!正因为卯年将至,所以我军才放开一条路来,让你到长江边一饮江水。到时候你必然会死。这是天意使然是,跑不掉的!

“我送将士受诏灭你大魏。本来直接想要到白登山(拓跋焘老家)而去的(越来越离谱)。哪知才刚进军,你就自己送死,送上门来了!我肯定不会让你活着回去,再到你老家桑干川享福的!你要是好运,就是被乱兵所杀;如果不走运被我给逮着了,你就等着被一头驴载到建康去吧!

“我本来就没想着要活着回去。如果老天不开眼,我不幸落在你的手里,你随便把我大卸八块,碎成齑粉!我看你的智力,和苻坚相比哪里比得过,你又能玩出什么花招!如今春雨正下,你兵力汇集,就只需要专心攻城就行了。别急着马上撤走!粮食不够了,可以问我要,还有你之前送我的那把刀剑,等我抓到了你之后,就把你砍了吧!”

嘲讽一番没有成效,反而被辱骂了一番。拓跋焘的阴阳怪气到了臧质这边也不好使了起来。他又生气了,命令工匠定做了一张铁床,上面放满了铁钉钢针。他恶狠狠的说,如果抓到了臧质,一定要把他扔在上面扎死个几次。

臧质再次对魏军士兵发动了政治攻势。他把拓跋焘的写给自己的书信传抄数百分,散发到魏军大营中。并且声称:“你们可看好了,你们的皇上对你们态度这么差。你们都是华夏正朔的子民,为何要为他卖命,自取灭亡!如果想转祸为福,可斩拓跋焘首级来。到时候可封万户候,赐布、帛各一万匹,让你们大发横财!”

做完了政治攻势,魏军有没有反应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们的确开始攻城了。距离悬瓠之战也有个两三年了,魏军又拿出了一些新玩意儿。比如说钩车,其实就是个大钩子,把它抛到城墙上之后,再把车拉回来,城墙就倒了。

按说这样城墙就真的会倒了,但城中突然抛上了一根布带子,把钩子给系牢了。然后城内上来几百个人,拉着布带子在那边死死地把钩子给拖住,这样魏军的勾车就回不去了。到了晚上,城内的宋军拿着几条大斧溜出来,把钩车的钩子给砸烂,再也发挥不了作用。

勾车攻城的计划就这么失败了。

勾车不行,魏军就换了冲车。结果魏军把冲车撞到了城墙上,城墙却丝毫未动,只是掉下几块土而已。这城墙的质量好得惊人,这让拓跋焘很是沮丧。

无奈之下,拓跋焘只能拿出最基本的攻城方法。一声令下,一大群魏军抬着武器,冲向了城墙。他们发了疯似地冲过去,争先恐后的攻城。史书上是这样描述的“肉薄登城,分番相代,坠而复升,莫有退者”。

魏军再次攻击了一个多月,宋君杀掉的魏军人数以万计,再次达到了尸体与城墙齐平的情况。其实如果魏军不怕死的话,他们是可以踩着战友们的尸体登上城墙的。但是就在此时,魏军当中爆发瘟疫,士兵纷纷表示水土不服。

更令拓跋焘感到惊慌的是,有消息传言建康方面已经派水师走海路进入淮河,马上将要和彭城的兵力一起,把自己包围在淮河以南。如果自己再在盱眙城下逗留,那可真的是回不去了!

在种种原因的加持下,在2月份拓跋焘下令烧掉一切的攻城器具,引兵退走。

沈璞认为城中兵力不够,所以下令不准追击。

盱眙保卫战终于打胜,刘宋在军事上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大家都知道了:虽然魏军很可怕,但是只要消除心中的那种恐惧,其实魏军并不是攻无不克的,是能够战胜的。

 

元嘉年间的第2次北伐就这么结束。这次北伐除了薛安都、柳元景所带领的西路军有所成就外,其余的几路表现实在是不可恭维。魏军此次南侵,攻破南兖州、徐州、青州、豫州、兖州、冀州6个大州,杀略的百姓不可计数,刘义隆偷鸡不成反而蚀把米。

魏军在江南犯下的罪行更是不可胜数。魏军所过之处,男子精壮之人加以斩首,婴儿则穿于槊上以为游戏。房屋庐舍一点都没有留下,昔日繁华的村庄都被夷为了平地。刘义隆苦心积蓄起来的“元嘉之治”,就此被击打得粉碎。

北魏那边同样也没有多好过。此次南征,魏军人马死伤大半,引起了国人的怨恨。拓跋焘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各种征伐等耗钱耗力的活动。

有人要问了:宋军明明战斗也算强了,在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攻城时都可以打胜,那么为什么一到战场上就变得颓废不堪了呢?

抛抛开宋军要以步制骑的固有劣势,单从过程上来论,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刘义隆在瞎指挥。王玄谟这样差劲的庸才,居然还担任了北伐军主帅的位置;明明魏军已经反攻了,却还要让萧斌等留守碻磝……如此种种,不胜列举。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总结的很明白:刘义隆每次让人北伐,都会告诉他们进军路线,甚至连交战日期,都需要刘义隆的诏书才能决定下来。这就这就让打仗的将领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既然擅自动了要受罚,那还不如不动。这样一来,反而贻误了战机。

刘义隆的失败完全是自找的结果。

二月壬午,刘义隆下诏解除建康的战备状态,并且亲自来到瓜步出访民情。他下令免去长江以北郡县今年的赋税,以恢复生产。

但是刘义隆心中明白,有些东西是再也不回不来的。比如说河南的故土、金戈铁马的梦想、以及超越他父亲功绩的雄心壮志。


刘宋风云 第二十七章 草草赢得仓皇北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