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来|大美宝地—全国书画名家学术交流展


【艺术家简介】

韩文来,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中国画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艺术学会名誉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韩文来艺术馆馆长、韩文来书画院院长、天津滨海画院名誉院长、天津当代书画院高级顾问、新加坡皇家艺术机构美学顾问、美国费城大学名誉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特聘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日本米子市书画会名誉顾问。
1959年-1962年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读书。
1962年-1967年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读书。师从李苦禅、郭味蕖、吴作人、叶浅予、王雪涛等近现代绘画大家。
1972年-2003年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40余年。
2010年河北省霸州市政府为弘扬其艺术成就永久成立“霸州韩文来艺术馆”暨“韩文来成长史展馆”。
2011年天津滨海新区成立“韩文来书画院”。
出版物:《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韩文来》(大红袍)《韩文来画集》 《文来书画》 《韩文来水仙写生白描长卷》 《宋人花鸟精品线描集》 《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 《学院派书系-韩文来》 《韩文来艺术》等画册。
让笔墨幻化出诗的境界
—— 我的老师韩文来
文/何家英

我喜欢人物画,在学画的过程中, 一直没有学习花鸟画,唯一的一次正式学习花鸟画,那还是在天津艺术学院上大学期间,由韩文来老师给上的花鸟课。70年代末,我们对笔墨一无所知,只喜欢大笔头的东西,画画也是敢往纸上横涂纵抹。是韩老师的课改变了我的这种看法。他引导我们欣赏、拜读、解析花鸟画大家王雪涛先生的许多原作,让我们了解作品的内涵、趣味、构图和笔墨规律。这对我们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过临摹又初步懂得了造型的姿态、构图的呼应、笔墨的对比等等,特别是在意境上他强调优为重要,使我懂得了水墨画有文野之分。而真正在意境上感动我的是80年代的事了。

韩文来老师是中央美院的毕业生,曾师承李苦禅、郭味蕖等前辈,他常讲起先生们的事情和艺术理念。从他的作品上看好像更多的是受郭味蕖先生的影响,强调表现生活。这一点从韩文来老师的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而我喜欢他的作品也恰恰是因为这一点。韩老师经常把一些新创作的东西给我们教研室的老师们看,而至今仍令我难忘的有两张画:一张画的是以一辫大蒜为主的作品,另一张是没画兰叶兰花从天上飘落。前者的题材是生活杂物,却让他表现得趣味横生,意境深远。给我们非常新鲜和亲切的感觉,“兰花”是古人画烂的题材,但这幅“兰花”跳出旧套,不画兰草,只画兰花,自上而下,飘飘洒洒,有如天女散花,超凡脱俗,烂漫至极。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不论是现实的,还是浪漫的它都超越了物象自身的意义,而幻化为一种诗的境界。使我们体会到笔墨的奥妙之处,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作者心性的外化,是对物质世界和自身的超越。

后来我有幸和韩文来老师的画室做对门,我才知道了他的成就背后是如何努力的?
夏天的时候,我们画室的门都是开着的,以期有个过堂风,我们彼此都可看到对方作画的状态,他那不知疲倦的身影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他总是站着作画和写字的,笔执的很高,在他的笔下线条自由而厚重,这给予我许多启发。他常说:“提按是用笔的关键”,我从中体会的是提的同时还有滴注的动作。执笔松,线条才能松,行笔慢,线条才能沉厚。

我现在51岁了,信感无法与年轻时的精力相比。工作时间已从过去的每天12小时减少到8-9个小时。如果倒退10年以前,韩老师应是五十好几的人了,然而他却能始终如一。那时我每天都会看到他在画室画画,每天晚上他走的都很晚,若不是11点学校要锁门,他可能走的还要晚。这真令我们后学赞叹不已,这也就不难理解他的成就的取得不是偶然的了。不过我还是希望韩老师注意身体的保养,养生和养心同样是艺术追求的部分。盼韩老师在放松和自在的心态下创作出更加美妙的好作品。





【景点游玩】

【美术馆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