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商品
会有不认可这个观点的,觉得人就是人,为什么孩子会是商品。
因此不认可这个观点的分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不生育,一个群体不生育。
不生育的自然没有后代,生育孩子的有后代。
但生育孩子的认为自己并没有把孩子当成商品,也没有向孩子索求什么,自己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是这样吗?
首先明白一个事,主动生孩子必定有需求。
需求有很多种,先说说常见的。
第一,精神寄托。
希望孩子单纯成材,出人头地,给自己争光,给祖宗争光。
这类是很常见的,当然这类父母也被舆论骂的最狠。
但他们有错吗?其实没有错的。人本来到了社会上就是要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筛选的,如果没有导向一开始就直接摆烂那当然是人下人,不要说父母面子挂不住,自己都感觉活得很不顺心。
第二,完成梦想。
很多父母也不是希望孩子干出一番大事业,纯粹就是为了让孩子替自己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比如钢琴、木工、画画、游戏等等兴趣。
第三,弥补童年。
有些父母童年很不顺心,因此希望通过满足孩子来弥补自己童年的各种遗憾。
自己小时候想玩没玩上,想吃没吃上,就满足孩子现在的需求。
反向弥补的也有,有的是童年被家暴后溺爱孩子,有的是变本加厉,打得更狠。
第四,传宗接代。
这也是那么多父母为什么即便是倾家荡产也要让孩子结婚给孩子买房买车带孩子的原因,因为他们认为人就是要一代代活下去,活的质量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得久。
第五,养儿防老。
这是以前的旧思想,也是之前年代很多老人孤单终老的现状导致。但现在更大的问题是,这一代人活不到老的时候大概率就去世了。
第六,绑定爱情。
本身夫妻双方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在一起长久更多时候也需要孩子作为纽带。
第七,较为可靠的理财产品。
比起外人,孩子更可以培养,和得到自己的信任,安心教授技能。且不说反水概率远低于外人,即使日后反水也因为血缘关系自己心里边过得去。
说到这其实大家就会明白了,其实单纯的为孩子付出是不存在的。本质上孩子还是作为一个商品满足自己的需求。
有没有完全无需求的?
如果是完全无需求,那么养一个孩子就是不指望什么。但是,真的有父母能够做得到吗?
不指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指望孩子能不能活下去,不指望孩子会不会在自己身边。
即便是养宠物,人们都会有私心。
也会不希望宠物离开自己,也希望宠物不要伤害自己,也不希望宠物随随便便病死。
尤其是投入了很多成本和精力养的宠物。
在沉没成本面前,人们更愿意好好培养宠物,学习养宠知识。
而对养宠,生育培养的成本要更高,因此没指望是不可能的。
同时孩子作为一个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陪伴,价值就是挣钱和挣面子。二者不可得兼,获得使用价值的同时也会相应消耗其价值。
因此,是否要孩子还是要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