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01

2023-05-05 10:02 作者:懐かしさ  | 我要投稿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黄启团

◆ 任何一段糟糕的关系,必有你的一份功劳


>> 无论你今天过得如何,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变得更好。


>> 人生的痛苦也许千差万别,但内在的模式大同小异,比如悲观模式、内耗模式、痛苦模式、假装忙碌模式、目中无人模式、指责模式、受害者模式、操控模式、恐惧模式、焦虑模式等。


◆ 你想要的人生,藏在你的生命软件里


>> 硬件通常是不容易改变、相对固定的部分;而软件是随时可以更新升级的。


>> 电脑与电脑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安装的软件和硬盘里所储存的数据。


>> 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某件事引发了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但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ABC理论[插图]认为,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并非事件本身引起了这种反应,而是人们对这个事件的不同看法导致了不同的反应。看法在这个理论中被称为“信念”。事件只是激发了我们的信念系统,让它发挥作用。


>> 每一个你“受够”了的生命困局下都有一个隐藏的病毒性信念。


◆ 你的应对模式决定你的人生


>> 做建设者,而不是抱怨者、逃跑者


>> 从心理学研究来看,攻击、逃跑和忽略,是人类求生存的本能。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不能打又跑不了时,就忽略它的存在。


>> 面对困难,首先问问自己,我可以做些什么来让事情变得更好?


>> 一个人的应对模式一旦养成,他在哪里都会用同一模式去应对。


>> 出现了问题的家庭,他们不是在互相攻击对方,就是选择离婚逃跑,或者是忽略问题的存在,貌合神离冷漠地生活在一起。而那些幸福的家庭呢?一定有一方是建设者——为建设一个温暖的家负起责任,遇到问题时主动去解决。当然,最好是一家人都是建设者,同心合力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很温暖。


◆ 快乐或痛苦,只是你选择的人生模式不同


>> 我曾经面试过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的前销售经理,我问他为什么要离开这么好的公司,要知道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啊! 结果他的回答让我非常惊讶,他说:“在外人看来,这家公司的确是个好企业,光是名声就无人不晓,只有我们内部人才知道,这家公司烂透了。”如果这样著名的企业都烂透了,在他眼里,我的企业岂非不可救药?也许他真的很有才华,但这样的人我真不敢聘用。后来听说他换了一家又一家企业。但愿他现在已找到一家不“烂”的企业。


>> 人生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只占了七分之一。大多数人都是在痛苦中度过一生。


>> 事情的存在一定有其合理的地方,总有些你意识不到的好处隐藏在什么地方。


>> 事情总是两面的,有一利就会有一弊。当我们试图抗拒那些弊端的同时,也会因此失去那些我们追求的好处。


>> 人们习惯于看到代价,却因此屏蔽了好处,这是人们心理痛苦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能够反过来,先看到自己拥有的,并为此表达感恩,你得到的一定会越来越多,而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就可以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 珍惜你拥有的,并表达感恩,这是消除心理痛苦最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


>> 1.时间框架上的不同:对于不如意的事情,乐观者会认为这是暂时性的;悲观者则认为是长期的,甚至永久的。对于生活或工作上的好事,则刚好相反,乐观者认为是长远的,而悲观者总认为那是暂时的。


>> 2.独特性与普遍性的区别:对于困难,乐观者会认为这只是个别事件;而悲观者则解读为这是他人生的常态。对于那些好事,乐观者会认为这是普遍性的;而悲观者则以为那只是个别特例。


>> 3.行为与特质的区别:对于取得的成就,乐观者会把成就归功于自己的特质,因为自己有能力,才会取得这样的成就;而悲观者认为,成就只是某个行为做对了的回报,跟自己的才华没有关系。而对于所犯的错误则刚好相反,乐观者会认为只是自己的某个行为造成的,只要加以改正,未来一定做得更好;而悲观者却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是人的问题导致了这样的错误。


>> 与其不断更换工作、更换伴侣,不如试着更换一下你内在的模式。而更换模式,从感恩你现在拥有的一切开始!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0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