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一村民1998年前办服装厂被洪水淹亏70万海南养猪6年还债 50多岁经营山庄再创业
青山绿水环绕间,乡村好休闲。朋友介绍说是上饶广信区清水乡刘家山“灵丰庄园”老板张小平,是个传奇人物,值得一写,朋友一席话勾起小编的兴趣。

小编从上饶城区驱车行走在宽阔公路上,仅仅花了20多分钟,就乡政府附近的草莓基地。左拐弯几公里后穿过小村庄和一片开阔的水域,就到了“灵丰庄园”。
见到张小平,他热情地伸出手来,寒暄之后,一边走一边说,指引着小编参观庄园。

因为庄园是依山而建,从公路到庄园的山顶有上百米的“落差”,让人耳目一新。通过几十米上山的台阶,直通山顶。几棵有几十年的“乌佬饭”引起了小编的好奇,小时候上山捡柴,顺便采摘它,吃完以后满嘴漆黑,这种水果估计只有上饶的近郊的山头才有。

今年58岁的张小平自称,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最擅长的东西就在吃苦,最坚韧的性格就是耐劳。

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张小平感慨万千:
“我12岁开始,因为家境贫寒,生活的状态基本上是饥寒交迫,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没有办法我只能出来谋生活。当时,我在清水石灰厂拉烧石灰的材料,就是用平车人力拉,七角一天,一个月下来能够挣上20多元。后来家里张罗给我找对象,21岁那年结婚。结婚以后,因为自己的个子小,力气活太累,就选择了学习做缝纫裁剪。光靠自己做只是勉强维持生活,经过反反复复思考,我就带了八个徒弟,一起帮助我做,一方面他们学到技术,另外一方面可以挣些小钱。”

“我帮助别人做袖套,批发做。这样的话一年下来能够挣上上千元,当时,我在生产队打工分一天是10分,一年下来我只要交上60元,就可以分口粮。”
“我挣到第一桶金以后,在沙溪办服装厂,主要生产德国军裤和韩国孝服,生意红红火火,没有想到,1998年的一场洪水给了我灭顶之灾。一夜之间,所有设备和材料被洪水淹没,我亏了七十万。”尽管时间过去了十几年,说起这件事情,张小平神情有些黯淡。不干没有出路,干才是唯一出路。

张小平告别妻子,重新背上行李,只身前往温州、海南打工。没有想到,到海南后有人借拉他搞拆迁之名骗了他4万。”这回连回家的路都被堵死了。
天无绝人之路。这个时候,张小平得到一个消息,当地有个农庄待出租,他看到养香猪成当地的香饽饽。于是,产生了养母猪的想法。说干就干,为了养好母猪,在猪舍里铺上一张床,晚上就睡在那里,观察猪的生活习性。养了六年香猪,还清了家里债务73万,还挣了80万。
看到农庄的商机,2009年,张小平在上饶市区的体育中心附近自留地建设施搞起农庄,餐饮服务如日中天,生意好到没有预定都没有位置座的程度。


2014年,张小平干脆把自己设立在清水村的土鸡养鸡场拆了建农庄,建立了两栋高楼。从娱乐广场到住宿,一应齐全。十几年来已经累计投入七百多万。

小编意外发现在庄园里干活有个哑巴经,过了解他叫潘是春50岁。“老潘没有成家,天天都是自己烧饭。我想想请他来我这里干活,解决了吃饭问题,还有一份工资给他,对困难的村民能够帮助就帮助,这是我的一贯做法,因为我曾经也是个贫困潦倒的人。”

如今,刘家山灵丰庄园老板张小平成为当地特色鲜明的旅游名片,来自城区的市民都会相约到庄园,去附近的山上、地里寻找野菜,上饶铁路幼儿园的这位老师,每个星期都要到庄园摘野菜,她笑眯眯地说,“我现在成了庄园的召集人。”
“以山清水秀吸引人,以环境留住人,用热情打动人。要给市民留下‘灵丰庄园’是灵山脚下面积最大最自由自在的印象,以此助力乡村灵山旅游。”这是张小平正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