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错在了哪里?
几天前,我的一篇《商业就是公益》人民富豪?指出观察者网的一个错误》中,我论述了“人民富豪”这一词的问题所在,但是没有对“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的”来论述,是我个人的一个失误,现在,我抛开别的问题不谈,单单就“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这一说法,谈谈我的观点,不一定对,所以也希望大家看看就好,羞著文章愿搏诸君一笑尔。如果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这里是传送门


首先,商业是什么?商业形成初期是以物换物的方式进行的社会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商业是就是商品贸易,在人类社会早期是以物易物,后来贝壳,贵金属等货币出现,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商品贸易。在古希腊地区,由于小国寡民,多山地少的环境影响下,尤其是地中海气候条件下,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但是利于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的生长,古希腊文明的商品贸易十分发达。古希腊贸易遍布地中海,他们可以从埃及,波斯获取粮食,将葡萄酒,橄榄油等加工品出口到地中海的其他地方,从而支撑了灿烂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当然还有殖民运动)。在古希腊的生意做到了全地中海时,支撑着希腊贸易的正是希腊人的契约精神(还有军队)。应此贸商业是建立在平等交换的基础上的一种经济行为(当然在正常情况下是平等交互)。在希腊人看来,希腊的城邦需要粮食,而其他地方的人需要希腊的加工品,因此双方是基于自己的需要,为自己牟利的行为。其实本质上都是追求利润最大的,没有其他的目的在里面。在希腊商人眼里所谓的诚信只是为了商业行为得以成功的工具(功利主义),基于平等交换与诚信,契约精神也得以发扬,契约也成为了现代商业的基础。因此从人类文化学或历史的角度来看,商业就是一种单纯的交换行为,是没有公益性的。

希波战争的原因之一是希腊城邦的殖民活动已经到地中海东岸,使得波斯帝国感到了威胁
但是平等交换仅仅是在理想的状态下的,我们可以观察到,譬如一场简单的买卖交易,卖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常常以各种手段太高价钱,虚假宣传仅仅是最家常便饭的方式。而买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恶意砍价,引入竞争者也是平常的手段,为了利益的买卖双方在博弈中很少存在真正的“均衡”,即双方平等的完成了交换(谁也不赚,谁也不亏)。当然我没有贬低商业的意思,因为商业的确可以互利,卖家拥有了商品所具有在以货币为计算的价值,而买家获得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但是无论是理想状态下的商业贸易,还是存在博弈的商业贸易,都是建立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这与公益相差甚远。
看到这里,有的同学就疑问了,商业不是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吗?这不是对社会的贡献吗?这不就是社会的福祉吗?那我们来看看商业是如何带动经济发展的,如何促进就业的的。
我想大家在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已经有过经济知识的学习,对经济社会十分的了解,所以我们还是从历史视角来看吧!自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之后,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我们看到在商业革命后欧洲资产阶级获得了第一批红利,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而商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就是,一,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二,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三,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四,世界市场的形成(初步)。其中我们最需要知道的是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公司“东印度公司”,先进的商业组织机构诞生了,合同也开始普及,各类的商业法颁布,英国开始奉行“重商主义”。所以,在先进的商业模式与先进的商业机构的支持下,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轻松的吊打了欧洲旧贵族商人。譬如东印度公司的分红股份制。

在分红的刺激下,人们冒险开拓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出来。而且因为分红股份制,东印度公司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小本商人吸收了资金,他们的规模原比任何传统的商人大得多,那些因为“圈地运动”而失去了土地的无业游民被他们雇佣,因此他们的商业带动了就业,(本质是生产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就业,商业仅仅是一个交换行为,本身不创造任何财富,唯有生产才是创造财富。)获得工作的人们,有了钱可以消费他们生产的的商品,又推动生产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为王室也投资了他们,于是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一手握着王室的力量,一手又是美洲白银的力量,将旧贵族与庄园主打的落花流水。因此就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商业的确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但是我们看到这不过是在商业竞争中胜利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打败了旧贵族与庄园主。本质是任何一个在商业竞争中崛起的阶级或国家,背后是一个被打败的阶级或国家,这种剥削性是商业与公益本质的区别。看到这里,我想“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的说法已经站不住脚了。
当然,我十分赞赏电商平台对扶贫事业的贡献,通过电商平台将落后山区的农产品卖到城市,落后地方的人获利了经济利益,城市的人获得了优质服务,这是一个互惠的过程,但是这其实是最为简单的经济规律,没有理由就这一条就将本来就是为了盈利的商业升华到公益行为,因为这样就选择性的忽视了商业的其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