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组分析模型选择、剪补法、单组率/相关系数Meta分析……这些操作你都弄明白了吗?

粉丝朋友们通过各种途径向我们反馈了大量的meta分析操作问题,本文整理一些经典问题,跟大家分享。
1 亚组分析的模型选择
Q:一般来说,亚组分析的模型选择与原meta分析的模型一致。然而,当原合并结果没有显著的异质性,亚组分析后,一组异质性不显著,另一组显著,用什么模型做亚组分析?
A:这种情况,用随机效应模型比较好。一方面,I2大于50%的数据,适用随机效应模型。另一方面,I2越小,随机效应模型的结果就越接近固定效应模型,因此I2=0时,基本上两种模型的结果是一致的。
此外,随机效应模型的结果更保守一些,结果的接受度也更高。

2 RevMan实现单组率的meta分析
Q:教程中介绍道,当不满足n*P和n*(1–P)均大于5的条件或者事件发生数为0,即发生率P不满足正态分布时,采用比值类型资料的计算方法,如下:P=ln(odds)=ln(X/(n–X))SE(P)= SE(ln(odds))=(1/X+1/(n–X))^0.5数据为0%或100%时,如何处理?
A:上述公式中,X代表某事件的发生数,n为观察对象总数。当X=0时,将X加上0.5;当X=n时,将X减去0.5。

其实,单组率的meta分析,用Stata的metaprop命令来实现,更加方便。
3 相关系数的转换
Q:meta分析以相关系数r作为效应量,知道t值、F值,如何求相关系数r?
A:文献《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元分析》在数据处理方法写道,根据文献报道的公式对t值、F值,甚至是卡方值,转换为相关系数r。具体公式见下方截图。

卡方值的转换公式为:r=(x^2/(x^2+N))^0.5
4 剪补法结果解读
Q:Meta分析剪补法的结果在哪里看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呢?P值在哪里?
A:最后的表格里就有P值(P_value),剪补后异质性显著(p=0.019),因此看随机效应模型(Random)的P值。P<0.05,说明剪补后的合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截图上方的p=0.147,代表原来的结果没有显著的异质性。此外,剪补前后的合并结果都是p<0.05,说明结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结果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