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顺利完成一篇有理有据、气势不俗的辩论稿写作呢?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钟灵毓秀,《韩诗外传》感言,君子要小心翼翼地躲避三种锋利的东西:武士的锋端、文士的笔端、辩士的舌端。东汉人王充说天下有四种毒物,辩士是其中的剧毒。他说:美酒虽然醇香,但难以多饮。蜂蜜虽然香甜,但不利于消化。勇士能够打胜仗,但难以相处。在书籍文字大规模普及之前,舌端是当时的第一上层建筑。颇为有趣的是,2020的国考冲刺,辩论稿备受青睐,屡屡出镜。我们没有诸葛孔明的满腹经略,却可以饱读素材、持之有据;我们没有晏婴的机智权变,却能够熟谙方法,巧妙破立;我们没有苏秦的汪洋恣肆,却能够切中肯綮,攻其不备。
我们需要掌握的辩论知识有哪些呢?怎样可以顺利完成一篇有理有据、气势不俗的辩论稿写作呢?
首先,辩论就是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去说明一定的事情和问题,以图战胜对方,有时还要揭露对方的矛盾,驳斥对方的错误,力求最后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或共同的意见,辩论旨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一般来说,一个辩论队一般有四个辩手,一场完整的辩论一般应由论题、立论、驳论、结辩四个部分组成。但是当我们在考场上撰写辩论稿时,我们的文稿应该是一个总体性的贯穿性的发言,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一、文体意识的落实
善用标志性的辩论稿发言词:
开头:“主持人、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方的辩题(我方观点)是……”“感谢对方辩友的发言,我方所持观点是……”“今天我们探讨的是……问题,我方坚持认为……”
中间:“诚如对方辩友所说……”“难道对方辩友觉得……就一定正确吗?”“综上所述对方发言未免太过片面……”
最后:“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观点……,我方重申观点……”“我方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二、逻辑严密
只有合乎思维逻辑的辩论,才可能获胜,否则只能是诡辩。这里可以根据平时议论文的逻辑思路进行创作,比较适用于辩论稿的写作逻辑有“正反对比”,“并列式”论述。
比说邹韵在论证“主持人更需要言之有理”时的三个排比,就是并列式说理,说明“言之有理”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事实的真相。
三、体现辩证思维
适时展现辩论中的“驳论思路”,以退为进,不偏激,有层次。以理服人。
比如说邹韵在第二段的开头紧接着白影的发言:谢谢白影,分享这么精彩的例子!我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所以其实我相信“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我,更觉得在主持人的层面,我们应该反映出来的,是意识去反映物质!
这就是先承认对方观点的部分合理性,转而从更深刻的角度抛出自己的观点,这种以退为进可以让整个辩论充盈丰满,极具思辨的魅力。
四、援例引用
用典型的材料,有力的分析,让辩论稿文采斐然,更能使听众点头赞同。
比如邹韵的开篇的梁晓声明显就比白影的网友语录举例来得经典而耐人思索,后来的莎士比亚,泰戈尔更是让全场评委连连点头,好的典例,不仅能给文稿加分,更是文章脱颖而出出色的记忆点。
五、灵活变通,深入浅出
这条更适用于口头辩论,可以联系在场观众都熟悉的人事物进行道理剖析,更易于引发共鸣。
邹韵举例时联系在场的评委主持人进行叙例补充,活跃现场气氛,更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论点。
六、修辞使精彩
辩论稿中,得当的修辞能使文质兼美,排比让文稿气势磅礴,比喻让道理形象生动。设问,反问,对偶式的句型,更能让辩论稿逻辑严密,意蕴丰富。
比如说白影将“言之有理”和“言之有物”分别比喻成“冰冷大厦”和“早市青菜”,就很好地展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