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 数字化趋势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我国保险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互联网将成为主力购险渠道,保险企业的产品研发、精准营销、风险管理、理赔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线上化、智能化将持续升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与保险价值链各环节的融合会进一步强化,保险服务全流程的数字化将逐渐成为行业标配。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在保险创新领域融资总计41.6亿元,历史累计融资事件数量全球最高,占比51.27%,融资总金额占全球24.30%,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保险创新市场。2018-2020年,我国保险业信息科技累计投入达941.85亿元,行业整体平均承保自动化率55.77%,核保自动化率64.71%,信息技术正在从支撑保险业务向引领保险业务方向发展。
01
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近年来,我国政策高度关注数字经济发展,如《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意见的指导下,以保险科技赋能,探索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保险业发展的必然路径。
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保险相关从业机构开始将强化科技能力作为重要的转型手段。事实上,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创新与突破,当下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边界开始被不断拓展。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的个性化需求,各大险企纷纷加大数字化投入,借用科技力量服务消费者。如,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等上市险企基本都已成立科技子公司,为其互联网渠道及其他各项业务赋能。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在数字化转型的带动下已经展示出更加强劲的增长潜力。根据艾瑞咨询预计,2023年保险科技投入将达546.5亿元,未来几年将维持快速增长态势。庞大的保险市场在为保险科技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相关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02
持续探索数字化发展新路径
伴随保险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其也在价值链的重要节点上孕育新的商业模式。基于价值链创造的角度来看,当前国内保险数字化创新存在三大模式:销售端创新、产品/服务创新、中后台创新。而作为一家以“保险+医疗+医药”的专业能力为服务基础,借助多项智能技术为保司与药企提供专业服务的企业,圆心科技旗下圆心惠保深度聚焦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服务领域,并凭借技术创新与专业服务能力,在中后台领域全方位赋能保险公司、药企及医疗健康产业伙伴。
中后台是保险行业数字化进程中的基石,针对健康险行业存在的诸多痛点问题,圆心惠保凭借在保险科技服务领域的深厚行业积淀和全面技术实力,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持续探索推动保险产品与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深度融合,并创新打造“城市定制险智慧营销平台”、“特药险产品精算平台”等智慧型平台等多个平台。
以“特药险产品精算平台”为例,该平台完成了对医保大数据、药品使用数据的处理分析,并根据癌症的事件发生频率、适应症占比、治疗周期及用药量、药品成本、人群结构、免赔额、赔付比例等多重因子以及定价逻辑算法,对特药保障相关责任的精算假设提供智能平台,是数据、规则、算法集于一体的精算智慧大脑。通过此平台,产品精算团队可快速进行信息维护、产品测算。
未来圆心惠保将进一步深化探索科技创新手段融入到保险科技合作中,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医疗、医药服务,协同政府、承保险企以及健康管理等多方合作伙伴,凭借技术创新与专业服务能力,共同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贡献力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