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孩子过敏性咳嗽或变异性哮喘反复发作,原因多来自于支原体感染

2021-08-20 11:57 作者:加贝开心妈妈  | 我要投稿


孩子咳嗽真的是很烦人的,福建的张女士,孩子两岁多咳嗽,看了一年多,吃了一年多药还是天天咳,日也咳夜也咳,尤其是晚上都是咳到天亮的,张女士整个人都要抑郁了。刚开始医生也是说支原体感染,当时好像吃了一个多月抗生素好了,但是好了差不多一个月吧又开始咳了,从此就好不过一星期的,几乎都在吃药中,换了好几个医生还是没看好。像张女士这样的家长还有很多,长时间的拖延很容易导致孩子发展为过敏性咳嗽甚至哮喘,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整么做才是争取的呢?

一、什么是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曾有报道,支原体肺炎占各类肺炎总数的10-30%,流行高峰年达到50%,流行持续1-2年,对于患儿来说,一次支原体感染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甚至几年。

二、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

传播:飞沫

潜伏期:1-3周

易感人群:1-10岁儿童,尤其以1岁到6岁学龄前幼儿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偏高。

临床症状:大部分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较轻,起病初期的4-6天传染性最强,部 分会发展成肺炎,且为非典型肺炎表现,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

易复发:肺炎支原体生长缓慢,治疗不彻底易复发。

并发病:除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神经、心血管、血液、泌尿、消化皮肤、关节痛、眼、耳、鼻等多器官多系统并发症。

抗生素:支原体对青霉素消炎药不敏感;支原体对四环素类、红霉素类等大环内酯类,但大部分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药物会对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产生较大副作用,因此,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成为临床治疗儿童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三、肺炎支原体与哮喘的相关性

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比非感染患儿发生哮喘的风险性更高。过去曾将感染性支气管哮喘列为内源性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种类,甚至许多学者将感染性支气管哮喘与内源性支气管哮喘视为同一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逐渐认识到了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气道变应性炎症,是引起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十年来某些作者还观察到感染性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也涉及到IgE和Ⅰ型变态反应。

四、补充益生菌

抗过敏益生菌降低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调节免疫,预防抗生素使用导致的副作用。(抗生素滥用,促使过敏性咳嗽变异性哮喘成为流行病)

流行病学家在研究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后,指出抗生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大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们发现两种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就是各种过敏性疾病和哮喘。儿童早期接受抗生素治疗与后期过敏性疾病和哮喘的发展有一定相关性,这让我们才认识到,抗生素在免疫系统功能失常引发的慢性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病中扮演着反面角色。

抗生素确实是一种神奇的药物,是战胜疾病非常重要的武器之一,但是和其它药物一样,抗生素也有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抗生素的某些副作用较轻,如真菌感染,而且持续时间短,有些副作用则持续时间长,症状也比较严重,如艰难梭菌过度增殖引起的腹泻。所有副作用中最显著的,而且后果最严重的是对免疫系统的破坏,这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幸运的是,我们及时发现了抗生素可能会引起的副作用,并且找到了预防或应对大部分副作用的方法,即通过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补充欣敏康益生菌来预防副作用的发生。

目前国内一些顶级的儿童呼吸科专家已明确提出,长期激素吸入治疗过敏性咳嗽和哮喘是否会给儿童带来危害性,再结合古老的中医就提到的“肺与大肠相表里,治肺先治理肠道”的理念,为此国际微生物科学研究“过敏气喘病的微生物菌丛与抗过敏益生菌的应用”在呼吸道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上解决了激素和西药难以解决的免疫调节抗过敏的治疗方向。

过敏性疾病是:环境——微生物稳态——遗传的最终结果,通过微生物屏障作用,补充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可增进TH1型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的方法,增强免疫抗过敏的能力,成为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早期防治之立足点。如果在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阶段早期给予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的补充治疗,通过降低IgE水平,改善过敏体质,对改善儿童过敏性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预后有着极大的裨益。

有研究表示:过敏的小孩,肠道里的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属比较少,虽然有数以万计的乳酸菌菌株存在于自然界,但仅有极少数乳酸菌株具有抗过敏的特质,这种对“免疫耐受IgE分泌过多”功效为降低血清IgE抗体,促进干扰素分泌提高Th1型免疫反应应答;而副干酪乳杆菌功效则为降低血清IgG,有助于减少过敏反应相关细胞激素IL-5的分泌,可以有效的提升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辅助调整过敏体质的能力。

 


孩子过敏性咳嗽或变异性哮喘反复发作,原因多来自于支原体感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