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干货| 人大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院专业课会压分,但其实是相对的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宏远学长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 802经济学专业
备考经验帖干货!
学姐/学长信息 /Profile/
宏远学长
专业方向:经济学院
415+上岸!
我为什么想读研?
自我驱动+道路多元化+学历提升
”
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择校简单意见:观察本科学长学姐去向或者询问老师的建议可以得到自身在未来一定的方向。在研招网和学校官网收集报录比和该校毕业生去向或实力也可得到该院校的一定信息。还可以搜学校论坛或表白墙渠道询问该校师长意见。多渠道了解以后在决定,因为有些时候选择大于努力。
人大经济学院和应用经济学院专业课会压分,但其实是相对的,人大802的每个竞争对手都一样遭遇。
初试
复习时间线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进度安排
3月-4月 上午看李王全书,中或下午背英语单词,晚上看尼克尔森学微观经济学
5月 上午李王全书,下午继续背单词,晚上看曼昆宏观
6月 上午二刷李王全书,背单词,下午开始独立做英语阅读真题,晚上看政经课本(看了几天发现看不动,太累了,所以后面又转而看平新乔做题去了,还二刷了尼克尔森)
7月份
数学李林880刷题,看方浩视频。
英语背单词,每天一篇重新做阅读真题并看唐迟倍速讲解。
专业课二刷曼昆,中旬开始微观强化,一开始很不适应,后来才好起来。
8月份
数学李林880刷题,1800刷理解不够的部分的题。
英语背单词,每天一到两篇阅读真题并看唐迟讲解。
专业课宏观强化。
9月份
数学先过了一遍全书和部分错题,3号开始做真题,一直做到考研报名那天(那年好像是24号)正好把数一二三都做完,数三是认真做的(这时候我的数学感觉还可以,早期年份140+,近几年来平均也125+,大部分都会做,但很多小细节错误总是会犯),数一数二跳着做,真题做完了又1800接着做了点。
英语背单词,开始真题除了主观题的其他部分。
政治开始看政治徐涛视频(主要是放松,太累了一天,但也充实),然后刷肖秀荣1000。
专业课开始背政经,二刷微宏观讲义,总结。
10月份
数学国庆时刷完李林108,觉得基础不够又看方浩视频,复习了一边全书。
英语背单词,开始学习作文写作,看看翻译。
专业课做真题微经宏经部分,做完以后三刷尼克尔森和曼昆,以及对高鸿业宏观总结,背政经讲义,大概中旬过完第一遍,之后开始第二遍。
政治继续1000+视频课,看完以后又开始二刷1000。
11月份
数学超越卷,以及各模拟卷。
英语三刷真题,后来觉得有印象了改做英语二真题去了。
专业课二刷平新乔习题,三刷讲义,觉得题不够我又去买了怡课,但是没做多少,月底又二刷了微宏观真题,同时也把政经真题部分给做了一遍,政经已经比较熟练,每六天一个周期滚动着背。
政治二刷1000以后又翻了好几遍核心考案,等到各路模拟卷出了以后每天一套选择题,并把做过的题做错或者不确定的每天都过一遍以重复记忆记下来。
12月份
数学刷模拟卷和错题,考前一礼拜回归最近真题找手感。
英语背单词,四刷英语真题直到考前。
专业课做模拟,四刷讲义,宏经回归曼昆,总结,政经还是滚动着背,
把所有真题又翻了一轮(因为有可能出现考过的题)。
政治把所有模拟卷选择题刷完并每天过一遍,肖四出来以后背肖四,一天一小时背两问,大概十天背完一遍,剩下七八天背到比较熟练。
作息
(不建议和我一样,个人自律有待加强):
7-8月
8:20 起床
8:40-11:30 数学
12:00-12:20 背单词
14:00-15:30 英语
15:30-17:30 微经宏经
19:30-22:00 数学/专业课(根据白天调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数学)
9-10月
8:00 起床
8:20-11:30 数学
12:00-12:20 背单词
14:00-17:30 微经宏经
19:00-19:50 政经
19:50-21:20 英语
21:30-22:30 政治
11月
7:50 起床
8:00- 11:40 数学
12:00-12:10 背单词
14:20-17:30 微经宏经(午睡赖床啊,十一月确实是个节点)
19:00-19:40 政经
19:40-21:10 英语
21:20-23:00 政治
12月
8:20 起床
8:30- 12:00 数学
12:20-12:30 背单词
14:10-17:50 微经宏经
19:00-19:30 政经
19:30-21:00 英语
21:30-24:00 政治
●关于复习时间线的小建议●
8月以前打好基础,10月一定结束强化,11月拿来冲刺,12月用来模拟,这样会整体比较牢靠。
公共课、专业课备考建议
我用过的资料
政治:
视频课:徐涛强化班
用书:徐涛核心考案、肖秀荣1000、肖八、肖四、腿四、徐八、米六、米三、任四、政治历年真题、肖秀荣形式与政策。
英语:
视频课:唐迟04-18年阅读真题
用书:恋恋有词、红宝书、题源报刊、英一98-19年真题、英二00-19年真题、张剑作文、唐静翻译、衡水体字帖。
数学:
视频课:方浩强化班
用书:李永乐王式安数三全书、李林880、汤家凤1800、杨超986、数一06-19年真题、数二06-19年真题、数三06-19年真题、李正元超越135、李正元400、李林108、李六(数一数二数三我都买了)、李四、合工大超越15-19年、宇八、李永乐六套卷。
802:
视频课:无
用书:尼克尔森微观经济学、平新乔微观十八讲、曼昆宏观经济学、逄锦聚政治经济学、宋涛政治经济学、真题、怡课习题、各种模拟题。
政治
政治真的不需要从三月份开始,耗费精力还大部分无用功,前人的经验在这真没必要趟浑水,九月份开始其实已经足够了,八月份开始我都觉得太早了。看视频刷1000是个打基础的过程,马原近代史有了点基础会轻松很多。我个人用的是核心考案+徐涛视频课,有同学用精讲精练+视频课我自己就操作不来。1000题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刷的,看视频娱乐一下之后刷1000也算劳逸结合了,第一遍对不对其实不怎么重要,关键是知道正确的怎么选出来的,我个人建议是政治选择题一定把每个选项都看一遍知道对在哪、错在哪,这在之后的刷模拟卷的时候很重要,不然多选会很痛苦。
刷模拟卷选择题是政治备考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政治选择题刚开始的分数其实不怎么重要,千万别和网上高分的比,搞心态的比比皆是,重要的是在之后回顾刷题时,碰到相类似的要做对,所以我特别建议每天都回顾做过的模拟卷反复加深印象。时政部分我都没有额外买书,全靠模拟卷补充时政。主观题去年肖老翻车之后,今年就太稳了,肖秀荣还是肖秀荣。但是主观题每年给分差距不大,难就松,简单就改的严,所以主要看选择题,选择题是考研政治的关键。我不习惯在大早上背书(主要是起不来),所以主观题都在晚上背的,躺床上玩手机前的那一小时背完,醒来刷牙的时候心里默默回忆,不记得再翻,十天下来基本差不多了(当然,背书肯定不轻松,我会自己编个自己熟悉的口诀记省省活)。书写美观也挺重要的,但我小时候就习惯了行草,考试的时候让我写整洁点真是做不到,在这说下大家平时注意点。
英语
考研英语我认为真的只要真题就够了。单词很重要,前期背单词真的很痛苦,经常花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去背那么几十个单词,但熟悉了之后就可以比较流畅的刷。单词背的差不多就可以直接开始阅读真题了,一开始做的时候看着试卷的红叉真的崩溃,听倍速唐叔讲了几题后才慢慢熟悉套路和文章结构。
个人觉得可以留最近三年的真题阅读到十二月练手,真题我是觉得最近年份是越来越简单的,但21年确实比20年的难点。完型没必要专门去练,0.5分一题,而且其实阅读越来越好以后,对文章也能读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完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新题型我是当阅读对待的,我在阅读做的比较好之后做的新题型,基本没怎么错过,很显然阅读真的很重要。对于翻译我是了解了些翻译的小tips(比如被动转主动,前置后置定语使用习惯这样的),但也是在阅读做的好的基础上开始的,我本来是追求信达雅的原则,发现难度很大,但是根据意思表达基本都能翻到。作文我用的是刘晓艳的,自己听课之后整理了模板然后系统的写了5篇文章,之后就隔一天写一篇保持感觉并练字。
数学
数学的基础很重要,我把数学的基础分为知识点掌握和计算能力,知识点掌握靠看全书过程中例子的举例还有可能该知识点的拓展,计算能力靠大量的刷题练习正确率和速度,这都需要大量的题目支撑,所以学数学一定要有反复练习的思想准备(数学天才不在此列)。我通过全书在7月份以前把高数线代概率论都过了一遍,把书上例题基本都搞懂,我的操作就是看了知识点理解意思以后直接做例题,有公式的先把公式记牢,比如各种无穷小的拉格朗日余项,做了例题之后总结过程步骤,然后按顺序做题,反复锻炼做题技巧。
高数做得慢点,个人觉得最难的就是级数的敛散性判断,然后就是微分中值定理,而积分和求导都是要求细节和计算;线代有很多可能的变形,要不断熟悉,对细心有点要求;概率论就比较简单,套路化程度比较高,但这些都要靠不断地做题才能实现(不要觉得这样学数学太功利了,考研本来最后都要落到分数上,练不出分一切白搭。)
所以7-8月是一段疯狂做题的时间(由于我备考比较晚,这一段时间挪到了9月份),然后回顾错题自己总结,中间有碰到不熟悉的知识点又到处找资料验证,这期间的感受就是碰到有模糊不清或者相矛盾的推理千万别放过,找资料或者自己设置题目验算都可以,因为这就是你提升的机会,弄清楚了一定会有收获。10月份直接开始刷真题,所幸准确率不低,近十五年只错了三题,但这时候准确率并不完全,人在做考场上的真题和平时练习的真题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考场上的紧张、着急和心慌是平时真题所感受不出来的,所以掐点练习一整套难题个人认为很有必要(强烈推荐超越卷),10月中以后仍旧是大量的刷题,我做了880和超越135,但都没做完,主要是找漏洞并且不断练习,各模拟卷出了以后我就刷模拟卷,这时候准确率都还可以,我在11月中还想再系统化一下,但因为太懒就一直没去做,个人建议还是整理一下,刷完模拟卷之后又剩下几天我就把各种错题又看了一遍,最后五天再刷近五年真题,找找感觉保持手感。
专业课
802
课本真的很重要,尤其宏观,微观在大量的练习以后还是能摸到一定的套路的,但有些宏观题只能自己总结组织语言,所以分析思路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而近两年的政经又变得不常规起来,单纯背书恐怕是没法满足802要求了,还是要多看点扩展资料,平时碰到经济问题就分析分析,对于解题也有帮助。
微经
7-8月份把尼克尔森看完,并且刷了一遍课后题和相当多的练习题,把大体的考点分板块攻克,掌握解题过程。微观我没做笔记,后期复习感觉不太方便,建议做做,记录一些要点。对于计算的东西我都比较自信,但是错题会标记下来,每一次复习翻到这都会重新做一遍加深印象提醒自己。真题是最重要的,每一个真题都要弄懂怎么做,哪个考点,这样后期复习也有针对性。都刷了一遍后就是反复在真题尼克尔森练习题平新乔刷到熟练。至于市场失灵部分,我是在基础上自己总结了,把各类型的市场失灵定义、原因、影响、解决办法都总结了一遍,后来就不断加深印象,市场失灵的计算题一样是不停的练习。最后各模拟卷出来就刷模拟卷,模拟卷我是掐表做了,时间太紧锻炼心态和手速...(字根本看不了),最后几天回归真题和课本,如果有自己笔记就最好了。
宏经
理解为主的一门科目,但是超长期那一块的计算需要自己反复训练,争取拿下满分,我就是先看例题,然后自己动手计算,最后反复找超长期部分刷计算题,错题也一直回顾,最后就比较熟练了。其他部分计算就比较少了,主要是理解,除了少部分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我建议大部分都靠理解,通过对比前后、相似、现实的概念理顺逻辑,学起来就轻松点。自己看完书本后可以自己总结重点,再结合真题补充,可以自己做一份后期复习的笔记,然后不断重复(重复相同的事确实挺枯燥的,但没办法,大部分人都不能过目不忘)。答题时确实结合图来回答要更好,方便直接,推荐使用。还有就是总结自己的思路,万一碰上没有见过的问题或现象怎么回答,我是尽量找见过的相似概念,阐述观点,或者从固定思路出发发散,如供求双方对比、产业链结构由上到下、国家(法律)-行业-企业-个体、总收入-通胀-失业等。流派也最好自己总结假设-原理-政策(举个例子)这样对比着理解。
政经
按理说政经没什么特别的,计算做过几遍就记得住概念,记忆题就硬背呗,但偏偏最近出题老师变了,很难靠死记硬背得高分了,我就说下我的备考过程吧。9月份开背政经,计划一天花一小时,实际平均30分钟,10月初背完一轮(期间都是回顾前几天的背过内容),一轮以后按四五天一个周期反复记忆轮着背。11月开始看计算题,用了四天过了一遍,后来又自己做了四五遍,期间背诵内容还是继续的,直到熟练,二刷真题时把政经部分也带上给刷了,像宏经一样总结自己的思路,在碰不上原题时也能磨几句,重复记忆到最后。个人建议可以拓展点资料,有同学推荐徐禾的政经可以买来看看。
其他建议
个人感受:说实话,我完全没想到考研会是如此艰难的一条路,中间有无数个隘口都在阻挠选手们向前冲,这种感受在心态波动尤为强烈,对未来的迷茫、自我的否定、精彩世界的羡慕、各种情绪的懊悔会在一段时间几乎全部出现,开始学习以后各种琐事的临场、心理的崩溃、意志的不坚定、自律的羞耻等等实不能道尽,如果我会知道我要经历这样一番“厮杀”才能上岸,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还会再走一遍。我想说,如果你真的选择了考研这条路,不论应届二战三战...请做好心理准备,这条路并不轻松。但走到终点,我发现很多痛苦的细节逐渐远去,这或许就是全身荆棘遍布后成功的感受吧,祝愿每一位都有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