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子宫脱垂】子宫会慢慢掉出体外?不生也有风险?这些雷区你踩了吗?【灰细胞】

2022-07-15 19:53 作者:妍迷咪  | 我要投稿

科学科普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 俗称“掉茄子”,它其实是一种在中老年妇女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根据官方统计,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4%。

但是根据up母亲 这位老妇产科医生的观察,没有来就医、未统计在内的患者其实要比这个数据要多很多。顺产的妈妈中有很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脱垂。

此图展示的是正常的子宫位置,

而第一阶段的脱垂,子宫会明显的往下掉落到阴道里面,在阴道的上半段。可想而知这不仅会让杏生活没法正常进行,患者也会觉得腹部有垂坠的痛感;腰很酸、走路的时候摩擦的也会很疼。这时如果躺平了多加休息,再调养后还是可以自行恢复的。

而到了第二阶段,虽然子宫还在阴道里,但是子宫颈部会脱出阴道之外。

而第三阶段比它还要严重一些了。整个子宫会掉出一半,一半在内一半在外。这个阶段从阴道就能看到明显的突出物了。其实很多老年妇女都是从这个阶段才开始发现问题的,然而这个阶段往往已经不能自行恢复了。这时的她们会感到骨盆沉重、并伴有阴道的沉重痛感。

其实这一半子宫脱垂都不是只有自己脱垂,往往还会影响到旁边的膀胱和肠道;有时它们甚至一起脱垂。而这种情况我们也可想而知,这时候的患者就很容易便秘,尿尿也会要么尿不干净;要么失禁漏尿。

而到了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子宫完全掉出,像个额外的组织一样垂在体外。除了上面所述的所有问题,也可想而知这会多么影响生活了。而到这个阶段正常社交更是不可能了,除了疼痛行动不便之外;它还会伴有很多奇怪的异味;更是会给患者招来很多异样的眼光。


03:13


病因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生育相关和生育不相关。

生育相关其实是最常见的情况了,在这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分娩时的外伤。简单来说就是生产时由于用力过猛或者时间过长 而导致损伤了宫颈、宫颈韧带、子宫颈韧带和盆底肌肉等多个部位。

而失去这些部位的支撑就会发生子宫脱垂。尤其是在多产、难产、胎儿体重过大的情况下,这种问题更容易发生。当然较多的生育次数也会比较少的生育次数带来更大的风险。根据统计 生过2次的女性会比生过1次的女性风险足足高出了8倍。

其实还有一个病因就是产后修复时引发的损伤。这完全是因为爸妈知识不足而引发的误区了。比如很多产妇产后在坐月子的时候喜欢卧床不动,

这一习惯其实会导致子宫移向后位,导致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造成巨大隐患;日后也更容易导致子宫脱垂。

而另一个极端就是产后不注意休息。在月子期间还干各种体力活,尤其是搬运重物,也会让腹压增加、引起脱垂。在古时候一个典型的危险案例就是刚生完不久的女性蹲在河边洗衣服,可以说是祸害了万千妇女了。

不生孩子≠没有风险

不生孩子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子宫脱垂的风险。跟生育无关的最大病因其实就是衰老了。随着年龄增加、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也会减少;而这也会让盆底支持组织变得脆弱。而随着老化 这些组织的肌肉也会变得松弛;尤其在缺乏锻炼或者劳累久坐的情况下,就更会加快老化的步伐,以至于无法继续支撑子宫的重量把子宫固定住;于是子宫就会慢慢脱垂。除此之外,腹压增加也会是另一个风险因素。比如慢性便秘、咳嗽、突然肥胖 都会让腹压增加给子宫造成额外的压力,就非常容易导致脱垂了

以上的这些风险因素互相叠加也会使风险大大增加。比如一个多胎产妇在月子期间卧床,体重骤增、缺乏运动,那么等她年老了子宫脱垂的风险也会相当大了。


06:22


相比古代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治疗方法,现代治疗子宫等器官脱垂的手段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了。对于轻症患者可以尝试锻炼恢复,比如多做骨盆肌肉锻炼运动;最常见的就是凯格尔运动了。

简单来说就是像憋尿一样用力收缩盆底肌肉,保持3秒以上后再放松,每次连续进行10~15分钟,最好每天做2~3次。

对于在严重一些的患者则可以使用子宫托。

其实就是一种硅胶做的小环,在平时需要治疗或者进行体力劳动之前,在平卧状态下用手指推入阴道内。

卡在那个位置上对子宫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掉落。而在不用的时候可以自己取出。当然到了第三或第四阶段的严重患者,光靠子宫托就完全不够用了。这时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根据病情不同可以选择缩短松弛的韧带。

或者缩短宫颈筋膜等方法来加强支撑力。也可以选择切除部分子宫颈,在严重情况下甚至需要切除整个子宫。

虽然现在的治疗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对于很多老一辈的女性来说;得了这个病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怎么治疗,而是她们自己就觉得十分羞耻 而不敢开口寻求帮助。很多老人可能感觉到了自己身体的不适,但是因为部位比较隐私,保守思想的她们很难开口讲出,宁愿自己默默忍受。然而这样做并不会使情况好转,反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调理,情况越来越糟;而这样的结果也让她们感到更加自卑自责、更加难以启齿。这样的案例,在up母亲行医的几十年里比比皆是。等她们最后实在忍不住疼痛来看医生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最坏的情况了。而还有些人就自己默默忍受了二三十年。其实如果早一点接受治疗或者多了解相关的知识 尽早预防,情况一定不会如此糟糕。而这些痛苦也可能避免。

大家还是要多多注意以上的风险因素,注意产后休息,保持锻炼,维持体重,多做凯格尔运动;从源头上就避免子宫脱垂的发生。当然即使遇到了子宫脱垂的问题 也完全没什么好羞于启齿的,只要正确面对、积极治疗,其实都是可以再次恢复正常的。

【子宫脱垂】子宫会慢慢掉出体外?不生也有风险?这些雷区你踩了吗?【灰细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