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触目惊心!大润发“发臭隔夜肉”洗洗继续卖,其市值已蒸发690亿!

2021-08-18 14:53 作者:侃见财经  | 我要投稿

被爆“发臭隔夜肉”洗洗继续卖,大润发的良心何在?


估计没有人会想到,遍布三四线城市的大型商超大润发,居然也会售卖“隔夜肉”。

8月16日,一则名为“大润发超市发臭隔夜肉洗了继续卖”的新闻引发了全民关注,不久之后便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

据悉,在大润发超市济南省博店,该店每天备货时会这样处理前一日未卖完的“隔夜肉”:不新鲜、味不大的放到9.9元特价区售卖;臭味明显的用自来水冲洗后再上柜台售卖;变质无法处理的,会绞成肉馅或者灌成香肠继续售卖。

作为“国民商超”,大润发的这种行为令外界愤怒,去年大润发的营收超过900亿,难道还差这几块“隔夜肉”的钱吗?如果连大型商超大润发都会发生如此严重的“隔夜肉”问题?

“发臭隔夜肉”洗洗继续卖,大润发底线何在?

食品安全是每一家超市的底线,但大润发却为了几块“隔夜肉”连底线都不要了。

8月16日,大润发因为“发臭隔夜肉洗了继续卖”一事登上了热搜,具体事件的缘由是《新京报》记者在暗访大润发超市济南省博店时发现,员工为了能够拿到更多的奖金,将“隔夜肉”进行二次销售。

销售“隔夜肉”还是其次,真正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处理“隔夜肉”的方式:不新鲜、味不大的放到9.9元特价区售卖;臭味明显的用自来水冲洗后再上柜台售卖;变质无法处理的,会绞成肉馅或者灌成香肠继续售卖……


此事一出,消费者一片哗然,毕竟遍布三四线城市的大润发在此之前可是“国民超市”,不少人都有到大润发买菜的习惯,而其也就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过,虽然这次的“隔夜肉”事件让人震惊,但回顾过去,这已经不是大润发第一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了。

像在今年的3月9日,大润发就曾因存在生产、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问题,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0.109902万元,罚款0.949806万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而在更久之前的2020年年初,海南、黑龙江、江苏三地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大润发所售商品时发现,其有三批次的商品不合格,存在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

在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关于大润发的投诉也并不少,截至8月17日共有364条投诉,其中不少都与食品安全问题相关。

业绩下滑、市值一年蒸发690亿

为何去年营收超900亿的大润发,居然会连几块“隔夜肉”都不舍得扔呢?这背后,恐怕与其不断下滑的业绩有关。

大润发的母公司为“高鑫零售”,是国内大型的连锁超市上市公司,经营大润发和欧尚两大知名大卖场品牌。

根据其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高鑫零售实现营收为954.86亿,营收同比增长仅为0.1353%;毛利润为243.43亿,同比下降5.3943%;归母净利润为28.72亿,同比增长仅为1.3409%,不难看出,高鑫零售的业绩增长已经趋于停滞,业绩“天花板”十分明显。


一般而言,当企业的经营出现瓶颈,首先都会从内部寻求改变,提升经营效率,而售卖“隔夜肉”可能就是提升经营效率的方法之一。

这从公司的毛利率也可以体现。在2020年半年报中,高鑫零售的毛利率为24.5514%,但到了2020年年报,高鑫零售的毛利率提升到了25.4938%,提升约1个百分点。

不过,这种改变显然没有给对高鑫零售带来太大的影响,在最近的一年时间里,高鑫零售的股价依旧跌跌不休。

据统计,截至8月17日,高鑫零售的股价从去年6月最高的13.27港元跌到了如今的4.58港元,跌幅达到了64%,市值也蒸发了829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690亿。

竞争加剧,大润发的未来在哪?

当下,大润发还面临着一大挑战:社群团购对线下卖场造成的巨大冲击。

根据行业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超市大卖场客流出现大幅下降,降幅基本在两位数左右,有些甚至达到20%-30%,而卖场的销售额也应声下跌。

像大型商超永辉超市,根据202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减少9.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98.51%,在去年同期,其营收还同比增长9.8%。


而大润发作为比永辉超市更大型的连锁商超,自然受到的影响会更大。

其实,相较于社区团购,像大润发这样的大型线下卖场,优势无非就是在用户的体验感上——毕竟相比于手机买菜,线下卖场看得见、摸得着,买了也更安心,而大润发的未来其实也正在此处。

但是,如今爆发的“隔夜肉”事件,无论是对用户的体验感,还是企业的名声上都有着巨大的打击。

如果大润发继续为了这些“蝇头小利”而罔顾食品安全、罔顾用户的体验,即便短期可能会有业绩的提升,但失去的却是企业的未来。


触目惊心!大润发“发臭隔夜肉”洗洗继续卖,其市值已蒸发690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