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史考点 | 李安的导演风格与对市场的启示

2023-01-04 15:59 作者:研必果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自1991年李安正式开始电影创作,至今以区区十部影片几乎囊括了世界电影界所有重量级的奖项,(其中包括奥斯卡奖两次(《卧虎藏龙》《断背山》),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两次(《喜宴》《理智与情感》),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两次(《断背山》《色戒》),并多次参加戛纳电影节,其参赛影片受到好评。)李安是华语电影人中获奖最多的电影导演之一。

从商业角度看,李安的电影创作,既有独立制片性质的低成本小制作,又有中等水平投资制作,还有好莱坞大联盟上亿美元投资的大制作,可以说各种形式的投资与制片李安都经历过,而李安在不同制片形式下都取得了成功。同时,这些影片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艺术上的成功。从李安的电影创作中,可以发现电影的商业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惠双赢的规律。

图片

电影《饮食男女》

一、李安电影的艺术特色

李安电影创作在艺术与商业上同时能够获得成功,其创作的商业美学价值与其影片具有的以下特征密切相关。即:情感炽烈、传奇色彩、戏剧冲突、人文关怀。

1.情感炽烈

情感是李安电影创作的中心特色。李安在电影创作中凝聚着自己深厚的感情,有对父母子女的亲情、有对结发妻子的爱情、有对电影事业的深情,更有对社会生活、人生疾苦的悲悯之情。

李安通过电影艺术创作将自己浓烈炽热的情感宣泄出来。他用电影作品为世人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情感故事,作品就是他情感宣泄的载体,他将他的情感、他的感觉通过影片展现岀来,与观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于是,在银幕上我们看到了父子(女)亲情(《父亲三部曲》);看到了姐妹浓情(《理智与情感》);看到了家庭温情(《冰风暴》);看到了“兄弟”友情(《与魔鬼共骑》);看到了侠义豪情(《卧虎藏龙》);看到了真挚爱情(《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绿巨人》《断背山》);也看到了男女畸情(《色戒》)。

李安对情感的把握准确到位,情感在李安的电影创作中被反复的表现,人类主要情感几乎都被李安以电影艺术的形式加以展现、渲染、描绘。情感炽烈构成李安电影创作主要特征之一。

2.传奇色彩

人物经历奇特,故事情节曲折构成李安电影的传奇色彩。传奇性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观众希望通过影片了解自己生活中所不曾遇到的事情,想知道一些自己所不知道也不可能亲身体验的经历,想看到一些在现实社会中看不到的奇特的人和事,传奇性满足了观众的这种潜在心理需求,同时,传奇性也为影片的人物性格刻画、故事情节拓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导演的创作意图。

纵观李安迄今所拍摄的十部影片,从人物经历到故事情节,几乎每部影片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传奇色彩。《推手》中的父亲老朱,在餐馆不甘忍受欺辱,将老板找来的一群“中国流氓。打得人仰马翻,更在多名“美国警察。的大力推操下纹丝不动,颇具传奇色彩。

《喜宴》中,儿子为了尽孝善意地欺骗父亲,父亲佯装不知,任由儿子和儿媳及男友三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多少亦有些传奇性。

《饮食男女》中,父亲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晚餐时突然向全家人及梁家母女宣布要与梁家的女儿、自己大女儿同学锦荣结婚,出乎剧中所有人的预料,也让观众目瞪口呆。而在影片结尾,当父亲与女儿家倩相互化解了彼此的隔阂,父亲将锦荣怀孕的消息告诉了女儿家倩,家倩发现父亲久已丧失的味觉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所有这些都极具传奇色彩。

《理智与情感》一片中姐姐爱琳娜和妹妹玛丽安两人各自的爱情经历颇具传奇性,尤其是爱琳娜与爱德华之间的爱情故事,开始时一帆风顺,被观众看好,然而却横遭变故,几近无望,最后却又柳暗花明,喜结连理。

《与魔鬼共骑》以美国南方青年加克的成长为影片中心内容,加克在残酷战争中的经历具有传奇性。《冰风暴》中的胡德虽然是当时美国中产阶级的典型,但他在经历“换妻游戏”后,目睹邻家孩子意外身亡,从而引发自身精神极大震撼与反思的经历,无疑具有传奇性。


《卧虎藏龙》中,无论是玉娇龙还是李慕白,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有传奇性;而由盗剑、还剑、仗剑、对剑、教剑等串联起的影片情节,俨然一个传奇故事。

图片

电影《卧虎藏龙》

《断背山》所讲述的美国同性牛仔间的刻骨铭心的伟大”爱情故事所具有的传奇色彩是不言而喻的。

《色戒》所描述的以女色诱杀汉奸而双双陷入畸恋不能自拔的情节,其本身便具有太多的传奇色彩。李安曾经表示,要拍“好看的”电影,传奇性无疑是使电影“好看”的重要手段之一,传奇色彩也确实为李安的电影带来了“好看”的效果。李安的电影创作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都极具传奇色彩,传奇色彩构成李安电影另一重要特征。

3.戏剧冲突

在从事电影创作之前,李安的艺术修养、艺术创作、艺术实践主要来自于戏剧,戏剧为李安的电影创作做了充分的、必要的、有益的准备。李安抓住戏剧冲突的特点,巧妙地将其引入电影创作之中,使戏剧冲突成为其电影主要特征之一。

在李安的电影创作中,他将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解决渐次展现在观众面前,加深了观众对影片的关注、对人物的理解。

在李安的影片中,观众看到了父子(女)冲突、文化冲突、性别冲突、观念冲突、社会冲突,以及人类内心深处的自我冲突等等社会人生形形色色的矛盾冲突及其解决之道。

李安通过电影创作,将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表现出来,在对矛盾冲突的解决中,其思想观念、创作理念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其影片的意义也便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图片

电影《断背山》

4.人文关怀

真正的艺术家一定会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表现出对人性的探究、对人类生存的思考和对人的关爱。李安以他所具有的人道主义精神注入到电影创作之中,将他对人性的探究、对人类生存的思考以及对人的关爱,通过影片倾泻在银幕上,引起广大观众的思考与共鸣。

同时李安通过对题材的选择、“触摸”,进而达到“对人性的挑战”,对人性的把握与揭示。人道主义立场、悲天悯人、天人合一的儒家传统思想筑就了李安人文关怀的电影特征。

二、坚持电影艺术的大众文化属性,

并进行必要的超越

作为世界知名导演,尤其是接受过美国正规专业电影教育多年,而且深谙好莱坞电影创作理念的李安,在电影创作过程中,严格遵循大众文化的特点和要求,始终坚持电影的大众文化属性,在努力争取做到观众满意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在影片中注入自己的思想与感悟。

他的电影创作挣扎于大众文化的漩涡之中而试图超越,而且在很多方面确实也实现了超越。同时,他以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精英意识、高雅品味、人文追求,妥善处理着雅与俗、人文与商业、艺术与商业等围绕着电影创作的诸多矛盾,虽然有些处理并不成功,但从中分明可以看出李安的用心与努力。

1.雅与俗的角力与共存

李安的电影创作十分注意把握雅俗关系,在他的影片中,多是对日常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反映,是对世俗生活的艺术再现,但影片中却没有世俗社会中的庸俗与低级,他在艺术地再现世俗生活的过程中,摒弃了世俗的平庸而抓住并提炼出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

李安在《饮食男女》中却超越了世俗,进入到文化、伦理层面,将影片带入高雅的境界。在影片中,饮食已经超越世俗生活的范畴而进入文化、艺术的领域,不再是日常的果腹之为,而是高雅的文化艺术展示。当画面中色香味俱全的丰盛菜肴映入观众眼帘时,观众会为其精巧的制作而赞叹、为其精美的搭配而欢欣,更为掩藏于菜肴背后的饮食文化而感动,观众会不自觉地产生出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同时,饮食还成为推动剧情展开的“工具”。可以说,“饮食”这一在生活中被看作俗事的行为,在李安那里成为通向高雅的目的与手段,而“男女”在李安那里同样具有这样的作用与功能。

在影片《冰风暴》中,李安通过银幕为我们展现了在性解放思潮冲击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庸俗而放纵的生活图景,但并没有停留在对庸俗放纵生活的简单描绘,而是试图努力探寻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以及这种庸俗放纵生活对善良人性的戕害。影片中不时出现尼克松水门听证会、从越南仓皇撤军、街上抗议的人群等画面,李安敏锐地抓住时代最本质的特征,以一个家庭在时代大潮中的沉浮,折射出整个时代精神的变迁。在影片结尾,李安通过一家人的团聚,表达了他对传统和谐美好家庭生活的肯定与向往,表达了对高雅生活方式的礼赞。

图片

电影《冰风暴》

在李安的电影创作中,雅与俗互相角力,共同存在于一部影片之中。通过对表面上俗的描写、刻画,达到深层次雅的内涵,影片也便在这大雅大俗、大俗大雅的交替变换中,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

2.人文、艺术与商业追求间的矛盾与平衡

电影创作既是艺术生产又是商品生产,生产的产品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既追求艺术价值又追求商业价值。艺术与商业的根本区别便在于,一个以审美为目的,一个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而电影艺术同时具有商业与艺术两种属性,肩负着两种不同的责任与任务,强调或偏废任何一方都会对电影艺术的生存与发展造成损失。因而,如何理顺电影艺术的人文关怀、艺术表现与商业追求三者间的关系,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兼顾各方的利益与要求,使之达到平衡,便成为电影艺术家与管理者所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李安的电影创作注重对人性的反映与揭示,他将人性中的光芒与卑下、崇高与鄙俗通过银幕展现在观众面前,引领观众的思考。同时,通过对人类情感的描绘,引起观众的共鸣,达到对人物的理解与同情。正是在人性与情感的准确把握中,彰显出李安的人文情怀与人道主义精神,而人文情怀与人道主义精神所依托的,是李安电影创作较高的艺术表现力。李安非常在意影片的艺术水准,他明白艺术表现是影片内容得以展现的基础,没有艺术的高标准严要求,影片的内涵将无所依傍,再好的内容也无从展现。

在对人文关怀、艺术表现关注的同时,李安也不忘对影片经济效益的考量。他的前三部影片均是小成本制作,这就要求创作过程中对资金要有严格的计划与控制,还要考虑影片的“营销”情况。因此,拍摄过程中既要将他的电影理念、思想内容、艺术追求充分表现出来,义要考虑观众的喜好,迎合观众的心理。这种兼顾艺术与商业的创作方式一直延续至今,融入他的每一部影片创作。

在拍摄好莱坞大联盟影片时,由于好莱坞的世界知名电影制片公司对影片商业利润的极度追求,使得李安对人文、艺术与商业三者间的关系更为注意,他以他的智慧巧妙地游走于三者之间,使三方达成平衡,成就了其世界知名导演的美誉。


但是,在李安的电影创作中也曾出现过没有处理好人文、艺术和商业三者关系的情况,给他带来巨大的打击。2003年,李安拍摄了根据漫画改编的影片《绿巨人》,在这部影片里,李安将自己一贯坚持的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精神注入到影片之中,在艺术表现上大量使用高科技手段,营造出极具震撼力的音像效果•但是,由于没有能够准确预测观众对该片的心理期待,以及原漫画作品所造成的观众先入为主的主观想象,加之影片为了突出人文关怀而多处出现过于冗长的对话、艺术表现过于杂乱的声像效果,使得影片在商业上惨败,票房与投入不成比例,是李安电影创作最为失败的作品。

这次创作失败,使李安更加注重对人文、艺术、商业三者平衡的把握,也为他日后《断背山》与《色戒》艺术与商业的双丰收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李安以他的创作从正反两方面对人文、艺术与商业三者关系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并为其他电影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中西合璧的创作团队

中西合璧的创作团队为李安电影创作艺术与商业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纵观李安的电影创作,无一例外都是中外电影人合作的结果,正是缘于这种中西合作的创作模式,增添了影片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色彩,更为影片在全球不同文化间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迎合了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喜爱,进而获得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在这里不能不提到詹姆斯•沙姆斯,这位犹太裔的美国电影人参与了李安的全部电影创作,在不同影片中担任过监制、制片、编剧等,对李安的电影创作起到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作用,给予李安极大的帮助。尤其对影片的中西文化展现、影片的商业开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李安中西合璧的创作团队,使得李安能够徜徉于中西文化之间,利用其电影创作展现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得到中西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认可,取得丰厚的商业回报。

四、结语

李安通过对大众文化的坚持与超越、通过对艺术与商业的平衡、通过影片独到的艺术特征,在中西合璧的创作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其电影创作无论艺术还是商业都获得巨大的成功。其影片具有的商业美学意义重大。李安电影创作在商业上的成功与失败,对中国电影来说是一笔可资借鉴与研究的财富,尤其能够对电影创作与市场定位及票房预期的关系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影史考点 | 李安的导演风格与对市场的启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