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礼刑
《汉书·陈宠传》就西周礼刑关系描述说:“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关于西周礼刑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西周有五礼,吉礼(祭祀之礼)、凶礼(丧葬之礼)、军礼(行兵仗之礼)、宾礼(迎宾待客之礼)、嘉礼(冠婚之礼)。背后可以归纳为“亲亲”与“尊尊”两个方面。“亲亲父为首”和“尊尊君为首”。它主要强调宗法伦理而不是政治关系的等级。故A项说法错误。 西周有五刑,墨、劓、剕(刖)、宫、大辟。强调,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刑不上大夫”强调贵族官僚在适用刑罚上的特权,并不是贵族没有刑罚。因此,B项说法错误。 C项中,“礼”具有规范性,具有国家强制性,具备法的性质。故C项错误。 D项中,西周强调“出礼人刑”。“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故D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