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黔剧~朴实亲切清丽婉转的贵州琴音

2023-06-25 10:04 作者:山药加土豆  | 我要投稿


一,简介

黔剧,曾名文琴戏(又名“贵州弹词”),贵州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黔剧流行于贵阳、毕节、遵义、安顺、黔西南等地区,是在贵州曲艺扬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地方戏曲剧种。清代康熙年间,贵州扬琴开始在贵州境内流传,1960年2月正式定名为“黔剧”。黔剧唱腔音乐属板腔体,有“清板”、“二板”、“扬调”、“苦禀”、“二流”、“二簧”等基本曲调。伴奏乐器除扬琴外,还有瓮琴、月琴、小京胡、二胡、琵琶、三弦、箫、笛等。黔剧唱词以韵文为主,沿用讲唱文学“三三四”或“二二三”的句式,语言质朴,唱腔婉转。2008年6月7日,黔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唱腔特点

黔剧唱腔用贵州方言演唱,以贵阳官话及黔西话为代表,属北方语系、西南官话,其声、韵、调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黔剧的基本唱腔均属四句式板式变化体,唱词以七言十言为主,并按尾字平仄偶句押脚韵的规律,形成严格的上下句式。黔剧唱腔由基本唱腔和其它唱腔两类组成,形成了以板式变化为主,单曲体为辅的综合体制。基本唱腔在贵州扬琴的七个常用唱腔的基础上,按板式变化体进行归类和发展,形成多系统基本唱腔格局,有扬调腔、二板腔、二黄腔三个腔类:扬调腔在〔扬调〕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由〔扬调〕〔苦禀〕〔反调〕三个唱调构成。二板腔在〔二板〕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由〔二板〕〔宫二板〕两个唱调构成。二簧腔包含〔二簧一字〕〔二簧快一字〕〔二流〕三个黔剧传统板式唱腔,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二簧垛板〕〔二簧摇板〕〔二簧散板〕〔二簧干板〕〔二簧倒板〕〔二簧夺子〕等板式。其它唱腔包括:贵州扬琴的部分小调、在民族音乐和黔剧唱腔素材中创作和发展的新腔、合唱与伴唱,共三部分。黔剧唱腔的连接灵活自如,其连接类型有:基本唱腔扬调腔、二板腔、二簧腔内各板式的连接;基本唱腔与另一基本唱腔的连接,如扬调腔与二簧腔的连接,二板腔和扬调腔的连接;基本唱腔与其它唱腔的连接包括小调、新腔和未归入基本唱腔的传统唱腔;基本唱腔与合唱、伴唱与连接等连接形式。

三,器乐曲

黔剧器乐曲的来源有三:一是继承贵州扬琴传统曲牌〔八谱〕,有〔大八谱〕〔小八谱〕之分;二是吸收贵州梆子戏曲牌,现常用的有〔小开门〕〔万年欢〕〔柳青莲〕等;三是新编曲牌,是为特定情景的需要编写或创作的。

器乐曲分为:弦乐曲、唢呐曲两类。弦乐曲,如〔柳青莲〕〔浪淘沙〕〔洞房乐〕等,常用于迎宾、宴客、嫁娶等场合;唢呐曲,如〔一溜风〕〔急三腔〕等常用于打斗场面。

黔剧的伴奏乐器以高胡、扬琴为主,配以其它管弦乐,组成文扬。打击乐器按本剧种的需要,由小鼓、板(以上选用偏高音者)、大锣、大钵、马锣或小锣,配以铰子、碰铃、低音锣、包包锣、大鼓、定音鼓等,组成武扬。锣鼓经以吸收贵州梆子戏的锣鼓经为主,并借鉴、改编其它剧种的锣鼓经而形成,有念白锣鼓、开唱锣鼓、身段锣鼓等。黔剧戏衣融合了当地各民族特点,视剧情和人物性格而设计。

四,角色行当

黔剧的母体贵州扬琴,在其一百一十八出大小唱本中,已有生、旦、净、末、丑、副的角色行当划分,其中生行有小生、正生、老生之分;旦行有正旦、小旦、贴旦、花旦、老旦之别,黔剧诞生以后,在行当体制上,继承了扬琴的这一传统,并有所归纳和发展。

五,代表剧目

黔剧的现存传统剧目达四百多种,主要是由古典小说、戏曲改编而成,《搬窑》《珍珠塔》《三难新郎》等均属其中代表性的作品。

黔剧~朴实亲切清丽婉转的贵州琴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