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感

2023-06-30 18:10 作者:_南村群童_  | 我要投稿


早上走在去小学的路上有些感慨,随便写写,或许语句都没通顺

 

     我最喜欢的季节应该就是夏天了,因为一问起最喜欢哪个季节,我想到的便是小学外婆那里的时光,脑子里呈现的是透过树叶缝隙间的阳光,好像被扭曲成波浪的空气,还有就是农村独有的田埂,我一个人拿着根树枝走在上面,透过鞋底,被晒得滚烫的大地的温度透过来,一股尿意袭来。或许是因为暑假是最长的假期,它给我留下了相比其他时候更深的印象。某个树荫下,老人机,电子版《烙印时光》,辣条,智能手机,搞笑视频,《那朵花》,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住医院。

      我的青春,憧憬过“爱情”,像一些小孩子一样,内心或许是一生中最浪漫的样子。但它就好像凉掉的炸丸子一样,你很难再回忆起刚出锅的时候的鲜美的口感。也像一部读了几遍的书,你记得你第一遍读的时候很来感觉,但越读越没味道,你只记得前几遍很有感觉。更像 一部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你现在只会觉得它幼稚。

     我早就是个成人了,这一两年我时常突然发觉这件事,年龄提醒我的,而并不是除此以外的其他的事情,在时间轴上,我好像走到了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的阶段,那时候她刚毕业。虽然最近一年我已经逐渐养成不去回忆的习惯,内心有个想要上进的人格告诉我:过度回忆是生活的失败者的行为。想着这一点倒挺有趣:每个人的大脑都好像一块超级硬盘,存储着

数以万计的事情,你忘记了,并不代表它消失了,有一天它会突然出现,就好像生活习惯不太好的学生,经常丢试卷,但忽然某天你发现它就夹在某一本书的某一页。

     以上或许是我潜意识地想要铺垫,或许不是,但我本来是想谈谈《听见涛声》这部电影的,或许是影片偏黄的那种色调,那个年代的画风,画质,使得它看起来很有记忆的那种朦胧感,我是很喜欢的。配乐呢,感觉有点俏皮,比如影片开头的,男主在地铁那里发现疑似女主的人的背景音乐。女主并不是“乖乖女”,和同学相处的也不成功,但或许因此成绩很好,因此被同学们所排斥,说她是个自私的人,更有说表里不一,给其他男生暗送秋波,但她们无法理解的是,那个男生或许都没出现在女主的视线里:“你把他叫过来,我一定当面拒绝他”。(这句话从我的视角来看觉得想当可爱)或许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人也叛逆,但她也曾说过想去东京的理由也有不想寄人篱下,吃闲饭。从自身缺失的方面讲,我很憧憬女主这样的人。当然,我其实是不想过多谈论女主的,我更看重电影的整体,但既然你说女主三观不正,那我也给出我自己的看法。

     还有就是关于便是女班长在聚会里说的,世界太小,那时候她讨厌女主,是因为大家所处的世界都太小了,我想这并不是说她后面见过更大的世界,便接纳了女主这种她曾经看不惯的人,而只是好久没见到某个曾今在同一个班上的人,多年后见到,内心剩下的只是些许说不清的激动和开心。就好比我前段时间也幻想过,如果我遇到高中那些排挤我的,我讨厌的人,女班长,那个人等等,我会和他们打声招呼,叫他们名字。在前几年,填高考志愿的时候,我想的只是离开这个给我不好的回忆的地方。 

     还有就是镜头语言和台词了,这方面我并不是很熟练,也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影片从结束回忆之后的一些片段我很喜欢,比如同学聚会里那个胖子说他也有喜欢的人,但没有立马说出,我觉得可能会引导观众去猜测是不是她喜欢的女主呢,当然一切都是为了引出女主,或者说是引向男主这边,大家都在相继表白,那男主是不是也该有这样直抒爱意的行动呢?没到场的有小浜和女主,这或许是为了营造悬念,女大十八变,如果有个人进来了,那是女主还是小浜,观众第一时间肯定无法肯定是谁。甚至我个人觉得成年版的小浜画的很像女主是不是也是有意为之。而女主最后依然还是没有出现在同学聚会上,只经他人留下了一句:她要找的是那个睡在浴缸的人。这一下更引得观众迫切地想去知道男女主到底能不能相见。最后便是电影结尾地铁那段了,男主跑到对面的站台,镜头先是久久地停顿在一片没人的地方,紧接着又是转过一个角度,停顿着,依然还是没有人,最后再转过一个角度,映入眼帘的是穿着蓝色上衣的女主,男主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顾虑,盼想,最后终于能站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内心说出“我果然还是喜欢她”

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