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常识午餐】
1. (单选)在农村,人们不习惯喝咖啡,对咖啡的需求量很少,而对茶叶的需求量却较大。上述情形中影响需求量的因素是:
A.相关产品的价格
B.消费者收入
C.个人偏好
D.时间、气候的变化
【答案】C
【三级知识点】经济-微观经济-市场主体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主体知识。
第二步,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消费者人数、收入分配和其他商品价格。题干强调“人们不习惯喝咖啡,而对茶叶的需求量却较大”,由此可知村民对茶叶的偏好强于对咖啡的偏好,表现为对茶叶的需求量大于对咖啡的需求量。本题所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为个人偏好。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相关产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茶叶和咖啡属于替代品,但是材料没有指出两者之间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A项排除。
B项:消费者收入会影响消费者的需求量,但是材料没有指出商品的价格。B项排除。
D项:时间、气候的变化在材料没有体现。D项排除。
2. (单选)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 ),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 )。
A.增加;增加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减少;减少
【答案】A
【三级知识点】经济-宏观经济-宏观经济政策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知识。
第二步,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存在着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则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银行采取积极货币政策,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存款准备金增强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提高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增加货币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由此可知,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增加。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3. (单选)国防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保障,由于其具有( )的特征,只能由政府提供,因而是公共物品。
A.排他性和竞争性
B.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C.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答案】D
【三级知识点】经济-微观经济-市场机制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机制知识。
第二步,公共物品的特点具有:①非排他性,是指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其中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在外。换句话说物品一旦被提供,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②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国防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公共物品全称公共物品或劳务。不能由私营部门通过市场提供而必须由公共部门以非市场方式提供的物品或劳务。公共物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①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全社会的人可以共同享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②消费的不排他性。即某个人、家庭或企业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妨碍其他人、家庭或企业同时享用,③受益的不可阻止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
4. (单选)按照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由( )选举。
A.自治区、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自治区、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法律其他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民法院组织法。
第二步,《人民法院组织法》第43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由院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省高院的院长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因此,选择D选项。
5. (单选)国有土地使用权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按照土地用途不同,使用期限也不相同。下列关于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期限表述正确的是:
A.居住用地使用期限为70年
B.商业用地使用期限为30年
C.旅游用地使用期限为30年
D.教育用地使用期限为60年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法律其它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
第二步,土地使用年限是从开发商取得该地块的土地使用证之日开始计算,即国家首次出让该地块的时间。根据1990年5月19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住宅(居住)用地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A项表述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C项、D项:根据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2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年限为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BCD三项均错误。
6. (单选)“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出自《道德经》,反映了道家的处事主张。下列选项最符合该思想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天道好还
C.无为而治
D.与世无争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文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
第二步,题干句意为“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出自于《道德经》,属于道家处事思想,本意是无为而治。C项“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理念。《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是道家处事治国思想。C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属于儒家思想主张。所以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B项:“天可主持公道,善恶终有报应。”出自《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属于道家思想,但是不是处事思想。所以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D项:意思是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不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不属于道家思想。所以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