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纵文化与葛洪先生背后的文化
1月21日,由广东海洋大学四名在读本科生组成的致知队,来到了广东革命圣地-东江纵队纪念馆,重温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向革命英雄致敬,下面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了解东江纵队背后的故事.

东江纵队纪念馆
东江纵队纪念馆2014年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三棵树战斗
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要武装力量,这支部队在对日斗争中,接连收复失地,并取得了营救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等重大胜利。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中,东江纵队培育塑造了伟大的“东纵精神”。

英雄事迹
东纵精神指的是:有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意识;忠贞不渝矢志不移,报国为民、敢于担当的爱国情怀;英勇无畏赴汤蹈火,信念坚定、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心怀天下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开放包容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正是革命先烈抗战决心的真实写照。

纪念馆中的展品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漫步在庄严宏伟、气势磅礴的纪念馆内,不仅增长了革命历史知识,还丰富了精神生活。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奋斗的艰辛。
接着我们来到了葛洪博物馆:

葛洪博物馆
葛洪博物馆牌匾由屠呦呦亲笔题字。以葛洪文化、罗浮山中医药文化为基础,该馆有300余件历史文物,主要展示葛鲍夫妇生平事迹、著作、医学的贡献。

葛洪简介
葛洪,字稚川,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葛洪还撰有医学著作《玉函方》一百卷(已佚),《肘后备急方》三卷,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的记载。
大家都知道屠呦呦是在研制出青蒿素之后获得了诺贝尔奖,然而你知道她是在哪发现能研制出效果为100%的青蒿素吗?答案就在罗浮山!青蒿之源就在罗浮山下。

青蒿之源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灵感研发效果为100%的青蒿素,为治疗疟疾做出巨大贡献。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她同时把这两份证书的复制件和自己的著作《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亲笔签名)赠送给葛洪博物馆。

诺贝尔奖复制品

《青蒿及青蒿提取物》
葛洪是历史上一位著名学者,道学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神仙家,他对我国古科技、医药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古科技史上、道教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位伟大人物之一;
葛洪还提出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养生理念,认为除"以药物养身"外,还应"以术数延年"的创新理论,为孙思邈、李时珍等后代医家提供了详实的临床和理论指导。他的医学著作对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理论依然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