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素材都哪儿找的?揭秘合成大神的素材搜集神器!【杰视帮】

我们先来看一张学员的合成练习。

你认为这张作品的难点在哪里?
融图?调色?氛围的渲染?

接触过合成的朋友或许能感觉出来,这幅作品本身的特效与调色并不算太复杂,最难的地方其实就在于画面中的主角:
这朵花。

拼稿,作为合成设计中最枯燥,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是让许多一腔热血准备扎根合成的年轻设计师从刚入门就直接放弃的拦路虎。
“合成一时爽,素材找三天。”
即使抛去了素材的受光和颜色等问题,要照一张完全符合自己场景透视与景别的素材也有不小的难度。

也正是因为此,我们在教新学员做合成时,反复强调在刚接触合成时,场景一定要做一个正常的视平线和透视,千万别一上来为了视觉张力就挑战“蟑螂视角”或鱼眼透视。
否则,包你找一天的素材都找不到一张合适的。

所以,第一次看到这张稿子时,我也忍不住想问一句:
这朵花找了多久,3天?
不过,在打开这张稿子的PSD后,才发现,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好的,又是六七百个图层起步)

本来想选中整个花素材的图层,结果点选图层拖动后才发现,这朵花,是这位学员一瓣一瓣拼出来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没错,哪有什么大神专属的素材搜索神器,不过是大神在素材的搜索上运用了结构与拼接的思维。
其实,在合成的素材寻找上,我们有三种方式:
1、初级版:需要什么找什么;
2、中级版:找局部成品做拼接;
3、大神版:自己勾形叠加材质;
第一种很好理解,缺花找花,缺人找人,没有什么技术门槛,只要你运气和耐心至少具备一种,你就完全不需要在意后续的方式,比如下图中的飞机。

第二种就要求设计师带着一些结构化的思维去看待素材,比如下图中的宫殿,就是设计师按照结构一层一层,从底部到顶部拼接而成。

第三种,也是最万能的一种,自己做结构,根据元素寻找对应的材质,半画半合成的方式完成素材的制作,比如我们今天提到的这朵花。

第三种方法光是想想就累觉不爱了?
没关系,今天我们特邀吴·爱吃小朋友·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这种万能的素材自制小技巧,助你重燃对设计的热爱。


首先,我们需要对花的形态和结构有一个大概的认知。
用说人话的方式就是,找参考。
我们可以去花瓣或站酷海洛上找一些类似花的参考,对花的形态有一个基本的调研。

对于美术基础不错的同学,可以大概勾出花的形态,也可以按照找到参考的轮廓做一个初步的勾形。
在这里,我们以外层这片花瓣为例。
在勾形时,也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以逻辑化的思维看待素材,外层的花瓣多呈现一种内翻的状态,因此,外层与内翻的部分我们要用两个图层分开制作。

结构分清楚后,我们可以在站酷或花瓣上找一些花的图片,取真实花瓣的局部,作为纹理叠进去。

如果纹理的走向不匹配,我们可以点击编辑→变换→变形,用变形工具对纹理的走向进行一个匹配。

同理,把下面的纹理也叠进去,同样要注意纹理和结构的关系。

着重刻画一下花瓣的边缘,一片自制花瓣的结构就完成了~
接下来,我们来试着把它融入我们的场景。
首先,分析受光。从整个画面的布光逻辑来看,光是从左上方打下来。

那内翻的部分自然成为了我们的受光面。

但是,这个受光面也并不是一个平面,花的柔性平面也会造成受光区域的不均匀。
比如区域1和区域2,哪一片会受光更强一点?

区域1?好,我们看下一个。
这三个区域里的明暗变化又是如何的?

亮→暗→亮?恭喜你,你已经入门了~
别小瞧这些细微的部分,这些小的细节就是我们合成整体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新建一根曲线,做一个提亮,配合蒙版,单独提亮我们刚刚所说的亮面。

接下来,再新建一根曲线,整体压暗,配合蒙版,强化花瓣下凹的区域。

你看,通过明暗的强化,花瓣的结构明晰了,整体的立体感也强了起来。
接下来,我们对背光区的边缘也要同样进行一个强化。
新建一根曲线,压暗。

反向蒙版后配合画笔勾勒出内翻的轮廓,刻画花瓣的厚度。

你看,通过这样的处理,花瓣内翻部分的体积感就呈现出来了。

其实这个原理就和化妆一样,化妆通过颧骨、鼻翼两侧的光影调整,可以将五官表现得非常立体,一些美妆大佬甚至可以通过化妆改变一个人的脸型。
如果不信,你看吴老师的亲身示范。

这下,你相信光影的强大作用了吧?
按照同样的逻辑,我们把下面外部的光影也做一个强化。

光影调整好后就是色彩的调整,根据场景的调性,如何让花瓣呈现香槟色的质感?

没有思路?

做一点小小的提示:先去色,再用色相饱和度整体上色,最后再用一揽子工具去调整细节。

这就是关于素材自制的一个常用思路,这种方法在涉及到特殊视角的复杂合成中运用更为广泛。

好啦,今天的干货分享就到此结束~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取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