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900年前!中国出现神秘超新星,现今科学家或已解开谜团

2022-01-18 09:14 作者:天文在线  | 我要投稿

Lax星云之谜

这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AG Carinae的图像,它是一颗处于爆炸边缘的不稳定恒星。在公元1181年,中国和日本的天文爱好者观测到了一个持续六个月的新的明亮光点。在几百年后,研究人员相信他们终于找到了这一神秘现象的原因。

这次事件,就像1054年著名的蟹状星云形成时的恒星爆炸一样,是历史记录上为数不多的附近明亮闪光之一。但是与前者不同的是,1181年的奇观很难确定。

这次历史记录给现代天文学家留下了一些很有用的线索。第一,时间点,这颗“客人恒星”闪耀了185天,从1181年8月6日一直持续到1182年2月6日。这次记录同样指出了它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它处于两颗中国星座之间——chuanshe 和 HuAGai,靠近现代的仙后座(Cassiopeia)。

这些宇宙谜题的碎片引领这研究小组找到了一个可能是造成这次闪光的罪魁祸首:一颗超新星。这颗超新星的残骸形成了一个快速扩张的星云,叫做Pa30。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香港、英国、西班牙、匈牙利和法国的科学家发现,这个星云移动速度如此之快,以致于Pa30的尘埃和气体可以在五分钟之内的时间从地球到达月球。通过这个速度反向计算,研究人员确定了一个可能是1181年超新星爆炸的产生的星云。

研究小组发现,Pa30形成于一个相对来说较为少见和暗淡的超新星,叫做:Type Iax supernova(lax型超新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Albert Zijlstra,在一份关于这项新研究的声明中说道:“只有大约10%的超新星属于这个类型,它们还没有被完全理解。SN1181较为暗淡,但褪色十分缓慢,符合这种类型。”

帕克星和星云Pa30的假彩色图像,科学家们现在认为这与1181年看到的超新星的报告有关。

科学家们还发现,帕克星是银河系中最热的恒星之一,也可能是超新星的对应物。这个星云和这颗恒星被认为是两个被称为白矮星的暗淡恒星遗骸发生大规模碰撞并随后合并的结果。

“这是唯一一个可以对残余的恒星和星云进行详细研究的Lax型星云。”Zilijlstra补充说,:“能够解决一个历史和天文学上的问题感觉很好。”

超新星(/ˌsuːpərˈnoʊvə/ 复数:supernovae/ˌsuːpərˈnoʊviː/ 或supernovas,缩写。SN和SNe)是一种强大和发光的恒星爆炸。这种短暂的天文事件发生在大质量恒星的最后演化阶段,或者当白矮星被触发进入失控的核聚变。最初的天体,被称为原生体,要么坍缩成中子星或黑洞,要么被完全摧毁。一颗超新星的峰值光学亮度可以与整个星系的亮度相媲美,然后在几周或几个月内逐渐消失。

超新星比新星蕴含的能量更大。在拉丁语中,新星的意思是 "新的",在天文学上指的是似乎是一个暂时的新的明亮的恒星。添加前缀 "super-"可以将超新星与普通新星区分开来,后者的亮度要低得多。超新星这个词是由Walter Baade和Fritz Zwicky在1929年创造的。

最近一次直接观测到的银河系超新星是1604年的开普勒超新星,但是时间更近的超新星的残余物也有被发现过。对其他星系中的超新星的观测表明,它们在银河系中平均每世纪发生三次。这些超新星几乎可以直接用现代天文望远镜观察到。最近发现的裸眼超新星是SN 1987A,是银河系的卫星大麦哲伦星系中一颗蓝色超巨星发生的爆炸。

理论研究表明,大多数超新星的出现都是由两种基本机制中的其中一种引发的:在一颗退化的恒星(如白矮星)中突然再次点燃核聚变,或者在一颗大质量恒星的核心处突然发生引力塌缩。在第一类事件中,物体的温度升高到足以引发核聚变失控,以致于完全破坏了恒星。温度升高的可能的原因是二元伴星通过吸收物质而积累的,或者是一个恒星合并。在大质量恒星的情况下,大质量恒星的核心可能发生突然坍缩,以超新星的形式释放出引力势能。尽管一些被观察到的超新星比这两个简化的理论复杂得多,但天体物理学的力学原理已经确立并被天文学界所接受。

超新星可以以光速的几个百分点的速度喷射出几个太阳质量的物质。这促使膨胀的冲击波进入周围的星际介质,扫过膨胀的气体和尘埃壳,这通常被认为是超新星的遗迹。超新星是星际介质中从氧到铷等元素的一个主要来源。超新星产生的不断膨胀的冲击波可以引发新恒星的形成。超新星残余物可能是宇宙射线的主要来源。超新星可能会产生引力波,尽管到目前为止,引力波只从黑洞和中子星的合并中曾被探测到。

BY: Doris Elin Urrutia

FY: balancehorse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900年前!中国出现神秘超新星,现今科学家或已解开谜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