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杂谈:赤壁鏖战(2)
249.鲁大师登场了,虽然94三国出演鲁大师的一共有三人,但大部分观众都以曹力的鲁大师为准,因为他出演的时间最长,个人认为曹力演的还是不错的,非常符合原著,至于嫌大师呆傻憨厚的,我觉得他们连电视剧都看不懂,就不要提什么原著了,鲁大师在诸葛那似鬼似妖的花花肠子面前,却是忠厚老实人的形象,但鲁大师的气魄和战略眼光在这版三国里也有相应的表现,如劝孙权抗曹一处,鞭辟入理,字字珠玑,又岂是寻常腐儒可比…曹力是个我很喜欢的演员,当时在国话供职,好人坏人他都能演,当然近些年来出演的角色以喜剧人物和坏蛋居多…他的眉宇间有股书卷气,演文官很合适…


250.又是一个很吉利的数字,占用这个数字,跟大家聊聊前无古人,后也很有可能无来者的一出神戏——《舌战群儒》…多年以来,要将这出戏演出彩,无论是说书的,还是唱戏的,都要有绝佳的口才和气定神闲的表情,这是一段充满大量贯口且需要引经据典的妙戏,改一字少韵,多一字则繁琐,笔者窃以为糖果对此段台词的演绎堪称教科书级别,其台词之流畅,眼神之灵动,表情之自然,行为之洒脱,冠绝当世,如果说当时你心中还没有一个完美诸葛亮的形象的话,那么自《舌战群儒》这个戏码开始,你心中的诸葛亮就定型了,不会再是任何人…当然,编剧和导演的也是功不可没,原著一字未改,连江东谋士的发言顺序都跟小说一致…而且,导演对江东谋士的挑选体现出其眼光的独到,因为这是一出群戏,诸葛亮表现到极致是一个方面,江东谋士亦要表现到另一个极致,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落差观感…也就表现出了原著想要表现的东西…

这里面的江东谋士多数仅客串此一场,唯有客串薛琮的王鹰在三分归晋中出演了司马昭的心腹邵悌。(最后让姜维瞑目的就是他)


251.此条笔者自省后订正如下,原著此时出现过很多诸如“吴侯,东吴”之类的词汇,所以严格来说,编剧套用没有什么不对...
252.第二任黄盖的扮演者是人艺的老演员许福印,这也是老人退休前的最后一部作品,80年代曾凭借《拔哥的故事》火过一阵,他的女儿广大观众可能更熟悉,名叫许戈辉…是著名主持人…


253.朱晓平编剧所撰写的剧本自第十四集《煮酒论英雄》始,至第三十集《舌战群儒》前半段(也就是《长坂雄风》整集)止,共有十五集半的戏份,其编剧风格较撰写前十三集的杜家福先生要谨慎许多,改词加戏比较少,后期的某些加戏还是剧本参订组设计出来的,他是一位非常尊重原著的作家,但也可能因为过分谨慎而错过了深化原著人物性格的机会,笔者窃以为其编剧水平不如杜家福先生,如果不恰当的拿走钢丝来比较两位作家的话,杜先生是属于腿上边走手上还能有动作的类型,而朱先生则是属于老老实实走完全程的类型…但是总体而言,这两位编剧的水平都是国内顶级的,这毋庸置疑…

254.需要更正一下第一部35条的传言,每月四百块钱的工资多数拿去给孩子上学的编剧就是接下来要讲到的刘树生先生,刘先生现担任中国艺术馆研究员,中国作协会员,毕业于北影编剧系的他少年时因为成分不好曾经放过羊,读过的杂书也着实不少,他的编剧风格大刀阔斧,会有很多精彩的加戏…

255.有位演员,两大名著《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拍摄的时候他都在中戏上学,但他却在这两部鸿篇巨制中都拿到了实习机会,这位演员不用我说,众位看官也能猜透,就是现在的供职于国话的导演吴晓东…吴晓东考取中戏导演预科班的时候,王扶林王导的《红楼梦》拍摄已进入中后期,但贾芸的演员迟迟未定,当时边准备考试边在剧组打杂的吴晓东被王导无意之间相中,拿到了芸二爷这个戏份不多但留给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自此王导记住了这个人,四五年后,吴晓东正忙着毕业,王导又把他叫进了组,先从剧务摄像副导演干起,走完了四年艰辛的历程…最早发掘吴晓东可演孙权的导演其实是执导第三部三足鼎立的孙光明先生,关于这个细节,有心的朋友可以参看前面的201条,由这两条基本可以得出定论,五部剧集中最早同步进行拍摄的就是第一部《群雄逐鹿》和第三部《三足鼎立》…因此,吴晓东试妆孙权最早拍摄的剧集就是第三部中的《合肥之战》,这一点后面笔者还会提到…


256.演完第三部孙权的戏份后,吴晓东又转组涿州,拍摄了孙权他爹孙坚的戏份…

257.孙权气得扔竹简砸子敬这段为剧组后期加戏,增添戏剧效果…

258.碧髯夜宴诸葛亮这个戏码原著就有,但本剧加上了两人关于周郎的一段对话,以引出智激周瑜这一集的主角,“曲有误,周郎顾”这个童谣被提前了…

259.出演第一任吴国太的俞若娟老师是实验话剧团资深演员,和雷恪生等等名角都共演过,她的出场机会在第二部中较多,因为后面还有《甘露寺》等重头戏…

260.洪大嘟嘟再度出场了,笔者感觉他的演技较之第一部提升不少,更显洒脱风度,洪的身世我就不多介绍了,朋友们比较熟悉;这些年他在圈子里的人缘也很好,和他合作过的蔡导,张中一张导,包括未实际合作但都在三国组的张纪中都很欣赏他,蔡导拍《文成公主》的时候,他还跨刀出演过唐太宗,进入21世纪后,除了偶尔客串个把角色外,基本已转型为制片人,制作过诸如《黑冰》(王志文,蒋雯丽);《热血忠魂之独行侍卫》等等深受观众心爱的电视剧…笔者窃以为他的人生经历和87《红楼梦》组的东方闻樱很相似…


261.关于何晴,单单是唯一一位演遍四大名著(北影之红楼可称之为红楼,纠正某些朋友的偏颇观点)的女演员这一个身份也让她在当今网友心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对于经历过90年代初那段文艺萌芽期的文青来说,不夸张的讲,高圆圆在如今是什么地位,美女何晴在那个年代就是什么地位,二十四五岁的青年们以手里有两张美女海报或者是以何晴为封面的大众电影为荣,天天拿出去显摆,他在《西游记》里的戏份或许只有二十分钟,但以此制作出来的海报、明信片、甚至信封等纪念品却有数十万封…而且何晴的感情问题(这个笔者不负责介绍,H-L-X的三角关系或许是女神后来地位下滑的主因之一)也是大报小报娱乐头版的重要素材…小乔由她来出演可谓众望所归…


262.智激周瑜这一处给小乔加上大段的台词是顾问组和编剧组一致的意见,因为三国毕竟男人戏太多,这是从戏剧性上考虑,再者,小乔这个人物与随后宅男智激周瑜息息相关,理应享受加戏的待遇;其实不光是小乔这一处,后面三分归一糖果嫂出演的蜀汉王妃也算是一处女性加戏…笔者窃以为此处给小乔的加戏效果十分好,笔者很喜欢这一段的夫妻品琴…神仙眷侣,感觉就像版画一样…况且小乔的几句台词既不喧宾夺主,又能说明此女子见识不凡,堪为名将之妻;这一段需要给刘编撒个花了…

263.周大都督府就在周瑜点将台南侧,据说现在荷塘已经荒芜了…

264.智激周瑜一段唐国强、洪宇宙、曹力的演技同时爆表了,初看上去,唐国强和洪宇宙各领风骚,其实还是曹力的捧哏比较到位…而且这一次《铜雀台赋》可是唐国强全程背诵,可见拍摄态度之一丝不苟…最后有个细节也很有意思,在唐国强背完骚词后,洪宇宙几乎气得失语,说完“那大乔乃孙伯符将军之妻”后就说不下去了,鲁肃这个时候补了一句“那小乔乃是都督之妻也。”顿时,戏剧效果叠加,当时看的是大呼过瘾…这个地方原著可没有如此巧妙的设计…“揽二乔雨东南兮”周瑜大都督的脸色都变了



265.这一集的结尾为《丈夫歌》的BGM,好听至极,《丈夫歌》也应该是嘟嘟的角色歌…
266.《周瑜空设计》是从原剧本中《群英会》中分离出来的,《群英会》这一集剧本长达8000多字,最终被分割成了《周瑜空设计》和《群英会》两集…
267.因为《赤壁鏖战》稍晚于其他四部拍摄,所以铠甲与其他四部也有不同,甲胄方面,赵老师参考了很多两档甲的模型,而头盔方面,则有部分模仿日式大铠,以显示各位主角之威武,关于这一点,顾问组其实也有一些分歧意见…


268.周瑜点将台是无锡三国城最早完成的建筑物之一,在南坪山北侧…当年赵庆霞为了让三国服装更加分明,按照东方青龙的颜色将江东兵将之袍服的主色调定为绿色…


269.第二任程普陈惠良老先生也是实验话剧团的演员…

270.出演第一任宅男他哥的演员值得说一说,这位演员你要不听京韵大鼓基本不会知道,平时上电视也很少,但你要是听京韵大鼓,那么你就不得不知,种玉杰当时为北京曲艺团团长,号称中国第一男京韵…宅男他哥这来路也不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替笔者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曲艺界的腕儿参与了这次《三国演义》的拍摄???


271.自周瑜点将开始,剧组大批人马已转往太湖拍摄,因为拍摄地点为人口密集地区,难免会出现群众高楼入境头的穿帮,笔者窃以为这是可以容忍的…

272.蔡导果真喜欢舞蹈,而这段巴渝舞更是经过顾问组严格考证的作品,相传巴渝舞为古巴国作战前跳的激励士气的战舞,流传至东汉则成为民间非常流行的杂舞…94三国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显示出制作者的用心以及其深厚的文化修养…

273.刘备访江东这一段原著里写的是诸葛亮闻乐舞声赶来,此处又有一个很好的改编,刘编让鲁大师给宅男报信,到了宅男跟前鲁大师又欲言又止,这样显得大师忠厚又不失可爱…

274.三江口水战打响了,扮演甘宁的演员相信很多喜欢古装剧的朋友都能认出来,他叫韩东,在当年三国剧组担任副导演,偶尔客串演员,如今经常出演些少数民族将领以及恶霸的角色,如《贞观之治》里的颉利可汗,《新水浒传》中的蒋门神。


275.为了拍摄好赤壁水战,道具组耗费半年时间制作了14艘模型战船,30艘大型战船,但试拍了几场之后,仍觉得气魄不够,所以开始向当地渔民租船,一艘渔船一张大团结,先由道具组将渔船装扮成汉代战船的模样,然后开始拍摄…

276.出演蒋干的周舟是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演员,他隶属于煤矿文工团,以喜剧见长,笔者对他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是《大宋提刑官》中的吴淼水;他扮演的蒋干,将其呆气,书卷气都发挥到了极致,也算是老版三国无法超越的人物之一…


277.《丈夫歌》豪迈奔放,词曲俱佳,谷建芬老师的作曲相当契合罗贯中的词,再加上李一丁老师的配乐,堪称完美…嘟嘟的舞姿优美,最后刺向子翼的动作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这首歌的演唱者是吕继宏,他在90年代给许多古装剧配唱过主题歌,如93山西版杨家将的片头曲《千年悲歌》。

279.这一集鲍老师的戏份虽然不多,但依旧出彩,尤其是错杀蔡瑁张允的那个表情,给人印象深刻,鲍老师不愧是学院派大师…


280.徐庶听闻曹操误杀蔡瑁张允,在一片马屁声中略带嘲讽的看着曹总,翟万臣老师的这个表情简直贱到家了…

281.出演第二任张辽的演员名叫张亚坤,在央视后来投拍的《水浒传》中,扮演涌金门惨死的浪里白条张顺…听说他最近自行车骑的挺好…


282.《草船借箭》此集亮点太多,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先回顾一下剧集…
283.东吴水寨貌似威武,其实就只搭建了一座大门,一座水门,还有一个码头,你要是往里走,就走到吴王宫去了…

284.《赤壁鏖兵》的一大著名场景望湖亭其实就在无锡三国城北门售票处右手边,你买完票进了门就能看见了…这也是宅男高卧之地…

285.朱晓平编剧的神加戏给了曹操,而刘树生编剧的神加戏则毫无疑问的给了宅男…宅男的将帅论其实就是其之后的用兵准则,天地人心无不可借之为兵,因势利导,无往不利…由此看出,刘编对演义中宅男之军事思想了解之深,消化之透。当初看到这一段时,如笔者之懵懂少年,几乎无法分辨出此处系为原创,此处与原著基调之协调,思想之统一堪称震古烁今…放羊娃刘编的才气单就这一段的文笔来看,是不逊于古人的…而且此处加戏,从行文结构看,承前启后,与宅男之后疯狂的军事行动息息相关…

一条小船,舱壁悬挂《卦气七十二候图》。诸葛亮正仔细端详。
鲁肃悄然而入,笑道:先生好自在也?
诸葛亮忙让鲁肃坐下。
鲁肃指着壁上图表:先生,此表有何用途?
诸葛亮:亮反要问汝,何为将帅?
鲁肃:统兵、陷阵、征讨、封疆耳。
诸葛亮:此其一也。
鲁肃:肃愿闻其详。
诸葛亮:古今统兵者,均自以为将帅之才,岂不知将、帅乃“道”也,非勇悍之武夫所能通晓。平庸之将所着重者,乃兵力多寡、勇猛如何,此类武将如吕布、袁绍等辈比比皆是,不足挂齿。高明之统帅,不仅要知己知彼,善用兵将,还要观天时、明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熟读兵法,统率万军,游戏自如,此等大将如古之孙、吴、管、乐;今之曹孟德、周公瑾也。然而,仅如此,仍未明将帅之道也!
鲁肃:那怎样才算得将帅之道呢?
诸葛亮:说来话长,亮仅举一例。比如这用兵,这“兵”字就大有学问。兵者,有可见之兵,有不可见之兵。可见之兵者,荷戟执戈,肉身之士;不可见之兵,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之灵气,如此万物万象,均可为兵!
(指壁上图)譬如这《七十二候图》,它成图于周公,将节气周天三百六十日,分类别之。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成时,四时成岁。将一年之中的节气更替、万物衰荣一一道明;何时虹藏不见,何时雷始收声,何时土润溽暑,何时雾霾蒸腾……如此只须谙熟于胸,融汇于心,运用得当,便可胜于百万雄兵!
286.剧组迁至太湖后,整部三国演义的拍摄和制作都已经进入中后期,观太湖景色之壮丽,摄像组的各位也有各种各样的创作,丰富了故事内容,增强了可看性,仔细看来,第二部的每一集都是从风景开始拍起,不是落日残阳,就是湖光朝霞,其拍摄形式较之第一部和第三部进步了不少…


287.宅男嘟嘟大师BIG3的剧情渐入佳境了,孔明立军令状造箭的戏码里,三人的表演都达到了极致,周瑜用心狠毒,但眼神却充满期待咄咄逼人,鲁子敬两处为难,诸葛成竹在胸但表面上却嗔怪大师;如此看来,第一部群雄逐鹿表面上看是组群戏,实际上能够有足够空间施展拳脚的只有曹操,但第二部赤壁鏖兵则完全不同,看似要表现的人物少了,只有双方,但留给演员的创作空间却大了,尤其是赤壁三巨头的表演,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88.东吴船队的远景是在一个五十米见方的水池拍摄的,此处水池与宅男居住的望湖亭只有20米远…

289.阮小七李东果在此客串曹营士兵,除此之外,他还扮演东吴韩当,第四部孟获之弟孟优等角色…



290.宅男与大师在船上对手戏,有很多口语化的台词,如“好戏还在后头呢”等等,此处编剧和导演组参考了京戏《草船借箭》,将此二人的人物性格表现的更为充分…宅男所奏之古琴曲为《大武》,相传为武王孟津誓师时所作…

291.黎明过后,兵士齐喊谢曹丞相赠箭此处,一组长镜头中,兵士有欢唱的有喝完了酒把碗扔向江里的,就连小童也跟着齐声欢呼;此处可以看出摄像组巧妙的构思,草船借箭不单单是诸葛的胜利,也是以少抗多的孙刘联军的胜利,此处的畅快感甚至可以感染到电视机前的观众…话说此处某船的柴油机冒烟了…

292.为黄老将军配音的是党同义,之所以这个声音如此耳熟,是因为三爷黄忠等等武将也是他配的…
293.黄盖献计之处,刘树生给嘟嘟加了很多台词,如“黄老将军乃我江东三世虎将,当年随先主东征西讨,北抗董卓,南平山贼,立下汗马功劳。”又如“公覆年迈,万一有所闪失,让我如何向江东父老交代。”这些台词都能表现出江东众将之间浓浓的人情味,比原著干巴巴的叙述要好看很多…

294.黄老将军坚定而眼含热泪的镜头相信在当时打动了许多人…

295.苦肉计这出好戏开始了,此处刘树生为了把戏做足,又给周郎加了段台词,曰“当初曹操战袁绍,操数万兵马,袁军数十万兵马尚且不敌,如今曹操拥百万之众,敌众我寡,要想破曹,谈何容易?”

296.现在很多人谈及原著小说与影视作品之不同时,总说小说不等于剧本,确实,要照搬原著却是很难,因为原著在写黄盖周瑜做戏的时候不会写孔明张昭鲁肃乃至蔡忠蔡和的脸色,这就需要导演组和编剧的发挥了,此处孔明,周瑜,鲁肃三者之间眼神交替,其中两位旁观者并无台词,但却真切的表现了当时的情势…还有蔡忠蔡和两人大眼瞪小眼的表情,也很传神…此处洪宇宙给嘟嘟设计了两个很有意思的动作,一个是侧眼察孔明颜色,一个是回身将吴侯赐予之宝剑插在地上…第二个动作好像是在说,打黄盖就如同将宝剑插在自己心上一样,亦印证孔明愿打者痛之于心之说…而孔明此时也面露不忍,这个表情追的也十分到位…总之,赤壁部分几乎每一出戏都是千古名戏,可谓高潮迭起…

297.笔者窃以为后面周瑜眼里含着眼泪一处稍微有些过(这个地方就是要让蔡忠蔡和相信),但是手抖的地方表现的很好…

298.故事的结尾更有意思,周瑜含着眼泪大骂:“黄公覆,看汝还敢小看我否。”孔明不露声色的从周瑜身边走开…后面黄盖伤重不能动,东吴众将均来探望,孔明还赐药救治,此处加戏透露着一股人情味,也能看出孙刘联军行计之无奈以及破曹之决心…
299.出演阚泽的张喜前和后面出演师勖邓芝的姬崇恭一样,是在新老三国里都有角色的演员,在新三国里,他出演华歆…


300.阚泽所穿之缚裤为南北朝服装,尤其是北朝人喜穿,汉末时中原还没有如此款式,二爷三爷在桃园结义时也穿过类似形制的裤子,也属穿越,但不影响全局…

301.阚泽约出生于170年,周瑜约出生于175年,甘宁的生年不详,但应在172年左右,所以此处剧组在称谓上是做过考证的,周瑜称甘宁为兄,阚泽称甘宁为弟…
30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此歇后语最早被使用在老舍的短篇小说《柳屯的》里…此处把这句台词给了诸葛宅男…

303.蒋干求曹总二探东吴,此处导演组有个加戏很精彩,蒋干说完后,徐庶欲言又止可能是想劝阻丞相,但回想起对皇叔之誓言,又只能苦笑的站在一边,这时候曹总高声称赞蒋干:“子翼真诚可嘉。”这话明显是说给元直听的…此处真是有趣之极,同时也说明曹总自郭嘉死后,荀彧留守许都,身边能说上话的人实在太少。


304.《庞统献连环》一集拆分自原剧本《苦肉计》。
305.扮演第一任庞统的祝士彬老师成名已久,为87年百花影XXXX帝,姜文的好朋友,以出演个性鲜明的配角著称,他虽然在本剧仅有一集戏份,但仅从这一集就能看出凤雏与卧龙行为举止的诸般不同,糖果之卧龙高傲隽逸,洒脱大度;而祝士彬之凤雏则内敛深沉,不动声色,略显呆气但又深谋远虑;卧龙于草船借箭时喝酒取乐,凤雏在西山遇蒋干炊茶相和…原著中写庞统于草庐中吟诵孙吴兵法,此处刘编别出心裁的改为尚书(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更能显出龙凤之不同…

306.无锡三国城的布局很有意思,东吴水寨在北,曹军码头在南,和书中正好反着…
307.曹操宴庞统一处刘编剧神威再现,借庞统之口道出了而今很多三国专家对隆中对的看法,庞统曰“孔明一生,谋略寄予荆州,昔日刘备三顾茅庐,孔明于隆中对曰,荆州北距汉沔,利尽南海,西通巴蜀,南连吴会,此用武之地也,然而,他却不知,如此战略要地,乃兵家必争之处,一旦得手必腹背受敌,自顾不暇,又哪有余力去攻取西川,扫平南夷呢,正因有此,他才有当阳之败,而荆州则为丞相所得也。”条理清晰,鞭辟入里,且某种程度上基本预测了隆中对的战略盲区,可见编者与顾问组对三国研究之深,有此神台词,本剧不成为神剧也难…

308.曹操又问庞统对周瑜的看法,此处又是一处神加戏,庞统曰:“周瑜不足挂齿,其X人X弹X琴吟唱,稍有风骚;统兵临阵,则徒有虚名;再者,周瑜气量狭小,孔明过江助他,他却三番五次加害于孔明,此等童蒙小辈,怎能成就大业??”点评辛辣但字字属实,同时也暗合史书中庞士元善于相人之评价;很多人问笔者何谓可看性,何谓好故事,这就是好故事,好故事的标准不在于你编的故事里有多少个岂有此理,有多少个生拉硬凑的剧情矛盾;而在于你的编剧导演肚子里有多少墨水…(此处笔者有强烈的个人倾向,不喜者勿扰)

309.庞统面似忠厚,实则心思毒辣,为了进一步麻痹曹总,遂求免死榜文,实际上这时候孙刘联军的军事部署已经完成百分之九十五了,仅差东风…

310.庞统与徐庶在江边的对话,编剧加了很多口语化的东西,如“你吓煞我也”等等,以突出这对故人的老哥们情谊…

311.接下来的剧情本来是《横槊赋诗》里的,但被合并至《庞统献连环》一集,此处大规模的修改原著,以师勖顶替刘馥之剧情笔者始终没有参透缘故为何,难道是因为刘馥为汉末贤人,孟德杀刘馥会有损剧本为其所塑造的正面形象???


312.赤壁大战时已经入冬,而剧组拍摄《赤壁鏖兵》的时候也在冬季...
313.昨日抛出关于师勖的问题后,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指点,首先表示感谢…
314.设若刘树生编剧将刘馥改作师勖之用意真的是拿来暗喻这个礼崩乐败的时代的话,那么此处对曹操横槊赋诗之浓墨重彩的描写更像是一种明褒暗贬的春秋笔法…师旷眼虽瞎,但明兴衰,知荣辱,昏聩如晚年之晋平公,都不会对直言犯谏的师旷痛下杀手,而被虚假形式冲昏头脑,本身就是军阀出身的曹操,却因乐师的一句就事论事之语而恼羞成怒,如果往深层次考虑的话,制作者恐怕是在讽刺三国是个比春秋更过分的时代…本剧之剧本是91年上半年央视立项之后才开始创作的,距离某个事件只有两年…更深层次的探究恐怕就是笔者讳言的,所以咱们到此为止吧…

315.《横槊赋诗》一回的开头,摄像就通过大的摇臂向观众展现出了曹军的军容,据说当年剧组共制作了150座仿古帐篷,10座旱寨寨门…

316.刘树生是六位编剧里唯一一位对道具有详细描述和具体要求的编剧,曹军楼船之形制,他都有相应的描写…

317.曹操身后武士所持之戟款式过新,考虑当时的武器形制,应为多果戟或钺戟…


318.师勖的扮演者是中戏原教务处主任姬成功老师,其门生遍天下,最出名的当属巩俐…老人家也在之后的接盘剧《东周列国》中出演鲁僖公,而且也是少有的能够出演两部三国的演员,在高希希的新三国中,他扮演的刘表大约有3集戏份…


319.盘鼓舞为汉代著名杂舞,民间和官家都很流行,男女舞者皆有,山东沂南汉墓出土之画像石中,七盘舞更是名绝一时,其特点为甩袖和舞者前面的七只盘鼓,不过此处剧组设计的并非七盘舞,而是较为传统的盘鼓舞,而且剧本中也特别描述此舞的舞者应为数名大汉,但是拍摄中,可能蔡导考虑到可看性因素,把舞者改为男女各八人…


320.原著中曹操在笑完刘备诸葛亮之后,又对坐下诸将戏言要将二乔并置于铜雀台;此处可能因有损本剧所塑造之曹操形象,所以剧本创作时便已删除…
321.横槊赋诗中长江的镜头是后期导演组在芝罘岛海边取景《观沧海》时顺手拍摄的…

322.出演赤壁部分于禁的毕利格我在74条提过,是蒙古族演员,后来还出演过王文杰版成吉思汗里的哈撒尔以及张纪中版射雕英雄传中的拖雷…


323.《短歌行》之演唱者是演唱片头曲《临江仙》的杨洪基,有一段时间似笔者这样的懵懂少年一直以为这是丞相亲自献声唱的,因为鲍老师的音色和杨洪基有相似之处…

324.赤壁前哨水战后,周瑜没有因败战而处罚韩当周泰,原著中未道破原因,此处编剧则借鲁肃之口问之,周郎随之点破其中缘由…

325.宅男登七星坛之时,与前来相送的鲁大师双手紧握,基情四射,并答谢过江以来的诸般相助,而鲁大师浑然不觉,还说着三日之后必然相见的话…此处为刘编之加戏,能显出孔明鲁肃之间英雄相惜,彼此虽为不同阵营,但已是至交好友,由此算来,剧本对诸葛亮的情感加戏着实不少,如果说毛本原著中诸葛亮只是一台配置高端的计算机的话,那么剧本中的诸葛亮则已经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

326.拍摄借东风的时候已是93年隆冬,太湖边寒风凛冽,糖果穿着单薄的道袍光着双脚准备登上刚刚建好的七星坛,这时蔡导对旁边的剧务说,“唐国强是赤脚上阵,你们要把石头玻璃碎片一类杂物彻底清理干净。”没等蔡导说完,糖果就一足登先了,边走还边说,“没事,蔡导,就这么拍吧,脚都冻僵了,觉不出疼来。”

327.剧组搭建之七星坛距离周郎大帐只有五十步远,若原著若此,则宅男被擒矣…

328.保镖接宅男此处戏,首播版张山说错了句台词,后来的版本都修改过了…赵云说:“我乃常山赵子龙也,奉命前来迎接主公…”

329.宅男回江夏激云长守华容一节,刘备问孔明为何要放曹操生路,原著中作者又用蹩脚的夜观乾相说,而擅长战略分析的刘编当然不能放弃这一加戏的好机会,遂给诸葛加了一段对未来形式十分透彻的分析,宅男曰:“茅庐所议,天下三分之大计,目下尚未形成,如今曹操必败,但不可灭,倘若曹操死,北方必乱,孙吴便有机可乘,这对主公之大业极为不利。”

330.赤壁大战的全景拍的是不错的,但细节却十分欠缺,前一集中周公瑾如此细密的布置,只化为火海中翻滚的士兵以及甘宁,吕蒙等少数几路人马的描述…笔者窃以为此战就拍摄水平而言不如官渡…

331.赤壁大战据说两天拍摄消耗十桶柴油,10000只火把,干冰灭火器无数…
332.赤壁大战的全景以及航拍几乎就是整个剧组拍摄的尾声,九组摄影人马齐上阵,九个机位同时拍摄,蔡导带着副导演坐在直升机上遥控指挥,之后开始航拍,赤壁战场拢共动用解放军4000人。

333.赤壁败战后的戏份其实际拍摄日期远早于赤壁大战,大约是在93年的夏天,可以看到跑龙套的将军们外披战甲,里面只穿着短裤…

334.曹操败逃最后仅剩二十七骑,填人塞路而行的惨状本剧是不会呈现过多的,原著之形状较之电视剧凄惨百倍…

335.华容道处,编剧给曹操加了很多台词,如“若不放我,可予我手下之兵将一条生路。”等等,至于是虚情假意还是真情实意,要看观众理解了…此处骑自行车的张文远也有加戏,他一个劲儿的抱着拳求二爷…就差二爷把自行车给他了…


336.江夏是今日痛饮庆功酒,云长是红脸有违军令状…赤壁战场的戏份在吴俊全浑厚深沉的旁白声中落下了帷幕…


337.是否有热心的观众统计过,二爷在本剧中一共脱帽几次??据笔者心算,共有三次,结拜一次,华容放曹请死一次,临终一次…

338.桃园三基和宅男在拍摄赤壁戏份时的宿舍分配很有意思,二爷三爷一屋,天天喝小酒,皇叔宅男一屋,日日打呼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