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复试热点解读 | 绿色金融与碳中和

2022-03-29 10:46 作者:郑炳经济学考研官方  | 我要投稿

最近不少同学在准备复试,而热点问题是考察的重点之一,所以我们会定期为大家分享热点解读,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在留言区回复你想看的热点。

今天分享的热点话题是绿色金融与碳中和~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请回答:

(1)简述绿色金融的内涵,其重要功能。

(2)简述绿色金融应当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

【答案】

(1)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提供的金融服务。

其主要功能在于:

一是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为促使绿色金融发展聚焦绿色低碳领域,应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强制披露,绿色评价、行业自律。产品创新等多种政策措施,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清洁能源、绿色转型、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

二是做好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管理。

未来碳排放约束将明显增强,高碳行业的转型风险上升。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也会对多个领域造成冲击。应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等手段,增强金融体系管理转型风险和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

三是在碳中和约束下促进碳价格合理化。

应围绕碳中和目标,制定具有强约束力的碳排放指标。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设计好与碳交易相关的金融产品和交易机制,在碳排放约束下促进市场发现合理的碳价格。

(2)第一,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作用。

一是加快建立统一、权威的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与统计制度,为金融机构发展气候投融资和进行产品设计提供重要依据。二是探索将气候投融资信贷工具纳入MPA考核以及气候投融资信贷工具和债券工具纳入货币政策操作合格担保品范围,通过定向降准、提供长期、低成本再贷款,降低风险权重和允许绿色债权优先受偿等政策激励金融机构发展气候投融资。三是要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管理,从源头遏制气候投融资发展过程中的“漂绿”行为。四是协助地方搭建气候投融资信息平台、建立风险分担与担保机制、完善差异化监管体系以及推进碳交易、排污权等细分市场建设。

第二,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

一是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试用绿色金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进绿色金融规范发展,为在全国推动实施绿色金融标准积累经验。二是完善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引导社会投资向绿色低碳等环境友好型企业倾斜。三是构建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定期开展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的信贷支持。四是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通过创新产品工具、提高定价合理性、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等手段,继续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产品,建设碳市场,发展碳期货。五是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继续在G20、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一带一路”等多边框架和中欧、中英、中法等双边框架下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第三,强化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金融支持。

碳市场的核心是通过市场化定价激励减排,并发挥金融的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功能,引导跨期投资,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一是设置清晰的碳排放总量目标,在总量约束下。由市场供求决定配额交易,形成清晰的价格信号,从而引导预期、稳定预期,促进低碳投资。二是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碳市场建设中的支持作用。引入更多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有利于发挥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同时,绿色投资是典型的跨期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高,风险大,需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

同时,在实现“30·60”目标过程中,各方应保持冷静判断、理性决策、审慎而为,认真做好产能预警与风险监测,真正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均衡,进退有序,协力保障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复试热点解读 | 绿色金融与碳中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