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基础知识—第1章 卫生法(学习第1天)

2023-09-07 10:54 作者:非晚-w  | 我要投稿

1. (共⽤备选答案) A.国家 B.领导机构 C.学校和社区 D.家庭 E.专门精神医疗机构

  1. ⼉童青少年⼼理卫⽣服务内容中的三级预防是以什么为核⼼?( )

    【答案】 E

  2. ⼉童青少年⼼理卫⽣服务内容中的⼀级预防是以什么为基础?( )

    【答案】 D

    【解析】 ⼀级预防是指病因预防,在疾病尚未发⽣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 根本措施。家庭是⼉童青少年最重要的⽣活场所,很多⼉童⼼理问题源⾃于家庭,⼉童青少年⼼理卫⽣服务内容 中的⼀级预防应该以家庭为基础。

  3. ⼉童青少年⼼理卫⽣服务内容中的⼆级预防是以什么为中⼼?( )

    【答案】 C

    【解析】 ⼆级预防即“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学校和社区的教师和⼯作⼈员应及时发现⼉童青少年的⼼理问 题并尽早进⾏⼲预处理。⼉童青少年⼼理卫⽣服务内容中的⼆级预防是以学校和社区为中⼼。

    第1章 卫⽣法

    ⼀、A1/A2型题 (以下每—道考题下⾯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个 最佳答案。)

    1. 卫⽣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

    卫⽣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解析】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卫⽣法律关系由卫⽣法律关系的主体、客 体和内容构成。

    2. 卫⽣⾏政法规不包括( )。

     A. 艾滋病防治条例

    B.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C. 精神药品管理办法

    D. 中华⼈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E.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答案】 D

    【解析】

    《中华⼈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制定与修正:①1994年10⽉27⽇第⼋届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 议通过;②根据2009年8⽉27⽇中华⼈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8号《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 决定》修正;③根据2017年11⽉4⽇第⼗⼆届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全国⼈民代表⼤ 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民共和国会计法>等⼗⼀部法律的决定》第⼆次修正。由全国⼈⼤常委制定的属 于卫⽣基本法律。卫⽣⾏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3. 下列不属于⼴义的卫⽣法的是( )。

    A. 宪法

    B. 政府⽂件

    C. 卫⽣法律、法规

    D. 技术性法规 E. 国际卫⽣条约

    【答案】 B

    【解析】 卫⽣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在调整和保护⼈体⽣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4. 有权制定或认可卫⽣⾏政法规的机构是( )。

      国务院

  5. 卫⽣法律包括( )。

    中华⼈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解析】 《中华⼈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由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并修正通过,属于卫⽣基本法律。

  6. 卫⽣法律关系主体包括( )

    卫⽣⾏政部门

    【解析】 卫⽣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①⾃然⼈:包括公民、外国⼈和⽆国籍⼈,如医疗卫⽣⼈员、病⼈或消费者、个体⽣ 产经营者等;②法⼈及其他组织:包括卫⽣⾏政机关、医疗卫⽣专业机构、各种⽣产经营⽤⼈单位等。

  7.   销售超过保质期限的⾷品属于卫⽣法律关系客体中的( )

    ⾏为

  8. 责令停产停业属于卫⽣法律关系客体中的( )。

    ⾏为

  9. 下列由省、⾃治区、直辖市的⼈⼤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是( )。

    地⽅性卫⽣法规

    【解析】 地⽅卫⽣⾏政法规、单⾏条例由各省(直辖市、⾃治区)、省会市、计划单列市、特区市、国务院批准的17个较 ⼤市⼈⼤批准通过。

  10. 卫⽣法律关系是指卫⽣法所调整的,⼈们在卫⽣组织、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形成的 ( )

    权利和义务关系

  11. 医院与患者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 )。

    平权型民事关系

  12. 《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建⽴传染病预警制度。根据传染 病发⽣、流⾏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并根据情况予以公布的权⼒部门或⼈民 政府是( )。

    国务院卫⽣⾏政部门和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

  13. 《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疫情的法定报告⼈是指 (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机构及其执⾏职务的⼈员

  14. 《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条第⼀款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未依法履 ⾏传染病监测职责的,由县级以上⼈民政府卫⽣⾏政部门对其追究法律责任是( )。

    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负有责任的主管⼈员和其他直接责任⼈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 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员的执业证书

  15. 卫⽣⾏政机关与医疗卫⽣组织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 )。

    卫⽣管理法律关系

  16. 卫⽣⾏政执法⾏为⼀经有效成⽴,⾮依法不得变更与撤销,是指卫⽣⾏政执法⾏为的 ( )

    确定⼒

  17. 卫⽣⾏政执法⾏为实施后具有约束与限制的效⼒,是指卫⽣执法⾏为的( )。 

    拘束⼒

  18. 卫⽣⾏政机关依法采取⼀定⼿段使执法内容得以完全实现的效⼒,是卫⽣执法⾏为的 ( )

    执⾏⼒

  19. 对未取得健康证明⽽从事⾷品⽣产经营的⾏为应给予的⾏政处罚为( )。

    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解析】 《⾷品安全法》(2015年修订版)第⼀百⼆⼗六条规定:⾷品⽣产经营者安排未取得健康证明或者患有国务院卫 ⽣⾏政部门规定的有碍⾷品安全疾病的⼈员从事接触直接⼊⼜⾷品的⼯作。由县级以上⼈民政府⾷品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吊 销许可证。

  20. 卫⽣法渊源应排除( )。

    ⾏政命令

    【解析】 卫⽣法的渊源包括:(1)宪法:是根本⼤法,是具有最⾼法律效⼒的法律⽂件。(2)卫⽣法律:指由全国⼈民 代表⼤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通过的法律。(3)卫⽣⾏政法规:由国务院批准通过,现有30余部。(4)地⽅卫 ⽣⾏政法规、单⾏条例:由各省(直辖市、⾃治区)、省会市、计划单列市、特区市、国务院批准的17个较⼤市 ⼈⼤批准通过。(5)地⽅卫⽣⾏政规章:由各省(直辖市、⾃治区)、省会市、计划单列市、特区市、国务院批 准的17个较⼤市⼈民政府批准通过。(6)卫⽣标准:卫⽣标准⼀经批准发布,就是卫⽣技术法规,具有法律约束 ⼒。(7)法律解释:指由特定的⼈或组织对特定的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含义所作的说明。(8)卫⽣国际条约:指 我国与外国缔结或者我国加⼊并⽣效的国际规范性⽂件。

  21. 关于传染病分类,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丙三类。①甲类传染病包括⿏疫和霍 乱。②⼄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疹、 流⾏性出⾎热、狂⽝病、流⾏性⼄型脑炎、登⾰热、炭疽、细菌性和阿⽶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 ⾏性脑脊髓膜炎、百⽇咳、⽩喉、新⽣⼉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吸⾍病和 疟疾。③丙类传染病包括流⾏性感冒、流⾏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性结膜炎、⿇风病、流⾏性和地⽅性斑疹 伤寒、⿊热病、棘球蚴病、丝⾍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2. 卫⽣⾏政机关与⾷品⽣产企业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 )。

    卫⽣监督管理法律关系

  23. 关于《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的⽤⼈单位的职责中,不正确的是( )

    不得开展可能产⽣有职业病危害的项⽬

    【解析】 ⽤⼈单位可以开展可能产⽣有职业病危害的项⽬,但是要有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要做好防护。

  24. 关于⾷品⽣产经营过程的卫⽣要求中,错误的是( )。

    ⾷品要使⽤⽆毒、清洁的包装材料,且必须为独⽴⼩包装

    【解析】 ⽤独⽴⼩包装且包装材料要⽆毒、清洁是对直接⼊⼜的⾷品的⽣产经营卫⽣要求。

  25. 《化妆品卫⽣监督条例》规定,国家对化妆品的⽣产和销售实⾏( )。

    卫⽣监督制度

  26. 以下关于⾷品添加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品添加剂必须具备营养价值

    【解析】 ⽤于强化营养成分的⾷品添加剂必须具备营养价值。

  27. 《化妆品卫⽣标准》中,对化妆品的⼀般要求包括( )。

    化妆品必须外观良好,不得有异臭

  28. 根据突发公共卫⽣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突发公共卫⽣事件分为 ( )。

    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解析】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卫⽣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 围,突发公共卫⽣事件划分为特别重⼤(Ⅰ级)、重⼤(Ⅱ级)、较⼤(Ⅲ级)和⼀般(Ⅳ级)四级。

  29. 不属于公共卫⽣执法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相对⼈

    【解析】 卫⽣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卫⽣法律关系当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它主要包括:①物:指⼀切可以成为财 产权利对象的⾃然之物和⼈造之物。②精神产品:指⾮物质财富,是创作活动的产品和其他与⼈⾝相联系的⾮财 产性财富(如科学发明、商标、合理化建议等智⼒成果)。⼈格利益和⾝份利益,都是与⼈⾝相联系的⾮物质财 富。③⾏为:⾏为也能够满⾜权利⼈的利益,所以也可以成为卫⽣法律关系的客体,在卫⽣法尤其公共卫⽣法的 法律关系中是最多的⼀种客体,包括“作为”和“不作为”。④⽣命与健康。

  30. 《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条第⼆款规定,传染病病⼈、病原携带者和疑 似传染病病⼈,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作是 指

    不得从事法律、⾏政法规和国务院卫⽣⾏政部门规定禁⽌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作

  31. 卫⽣法律关系主体不包括( )。

    ⽣命与健康

     【解析】 卫⽣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①⾃然⼈:包括公民、外国⼈和⽆国籍⼈,如医疗卫⽣⼈员、病⼈或消费者、个体⽣ 产经营者等;②法⼈及其他组织:包括卫⽣⾏政机关、医疗卫⽣专业机构、各种⽣产经营⽤⼈单位等。

  32. 《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治管理职业病,但应排除 ( )。

     制定职业病诊断标准

  33. 《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条规定,传染病防治⼯作⽅针与原则是 ( )。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预防为主的⽅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4. 某医疗机构想获得诊断职业病的资格,应向( )提出申请。

    省级卫⽣⾏政部门

    【解析】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2017年修订版)第四⼗三条规定:医疗卫⽣机构承担职业病诊断,应当经省、⾃治区、 直辖市⼈民政府卫⽣⾏政部门批准。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卫⽣⾏政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本⾏政区域内承 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机构的名单

  35. 下列疾病中,需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 )。

      肺炭疽

    【解析】 对⼄类传染病中传染性⾮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感染⾼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 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6. 我国公共卫⽣许可制度的构成包括( )

      申请、颁发和管理

  37.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卫⽣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 围,突发公共卫⽣事件划分为特别重⼤(Ⅰ级)、重⼤(Ⅱ级)、较⼤(Ⅲ级)和⼀般(Ⅳ级)四级。其中,特别 重⼤突发公共卫⽣事件主要包括:①肺⿏疫、肺炭疽在⼤、中城市发⽣并有扩散趋势,或肺⿏疫、肺炭疽疫情波 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步扩散趋势。②发⽣传染性⾮典型肺炎、⼈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 势。③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④发⽣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或传 ⼊,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⑤发⽣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等丢失事件。⑥ 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特⼤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安全的事 件。⑦国务院卫⽣⾏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突发公共卫⽣事件。

  38. 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

    法是由原始社会习惯演变⽽来的,具有历史性

    【解析】 法的特征有:①调整⾏为的规范。⾏为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的规范性。②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认可。即 法律的国家性,法律的普遍性。③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来源。④通过程序强制予以实施。历史性不是 法的特征

  39. 不享有⾏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组织是( )。

    卫⽣局执法⼤队

    【解析】 卫⽣⾏政执法的主体:①⾏政机关包括:卫⽣⾏政机关、药品监督管理机关、计划⽣育管理机关、国家卫⽣检疫 机关、爱国卫⽣管理机关。②受委托组织。③法律授权机关。

  40. ⾷源性传染病的责任疫情报告⼈是( )。

    执⾏职务的医疗保健⼈员、卫⽣防疫⼈员

  41. 吊销《化妆品⽣产企业卫⽣许可证》的决定机构是( )。

    省、⾃治区、直辖市卫⽣⾏政部门

  42. 《化妆品卫⽣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的颁布机构是( )。

    卫⽣部

  43. 不属于卫⽣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是( )。

    ⽣命与健康

    【解析】 ⽣命与健康属于卫⽣法律关系最重要、最难确定的客体

  44. 不属于我国法定公共卫⽣许可的范围的是( )

      证券交易所的卫⽣许可

    【解析】 证券交易所的卫⽣许可不属于我国法定公共卫⽣许可的范围。

  45. 卫⽣法律可以由以下哪个部门批准通过?( )

    全国⼈⼤常委会

    【解析】 卫⽣法律是指由全国⼈民代表⼤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通过的法律。

  46. 有权制定或认可卫⽣⾏政法规的是( )。

    国务院

  47. 现⾏的《传染病防治法》修订的时间是( )。

    2013年6⽉29⽇

    【解析】 《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①在1989年2⽉21⽇第七届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② 在2004年8⽉28⽇第⼗届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第⼀次修订,在2004年12⽉1⽇施⾏;③在 2013年6⽉29⽇中华⼈民共和国第⼗⼆届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次修订。

  48. 以下传染病,需要在2⼩时内进⾏报告的⼀组是( )。

    肺炭疽、传染性⾮典型肺炎

    【解析】 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6年版),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类传染病 中的肺炭疽、传染性⾮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或疑似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 发时,应于2⼩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络报告。对其他⼄、丙类传染病病⼈、疑似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 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时内进⾏⽹络报告。不具备⽹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及时向当地乡镇卫⽣院、城市 社区卫⽣服务中⼼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4⼩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代报单位。

  49.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将放射源分为( )。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50. 负责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的部门是( )

    国务院卫⽣⾏政部门

    【解析】 疫情的公布:①国务院卫⽣⾏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卫⽣⾏政部门 定期公布本⾏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②传染病暴发、流⾏时,国务院卫⽣⾏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 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卫⽣⾏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51. 某医⽣发现⼀例⿇疹患者,该医⽣向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时限为 ( )。

    24⼩时

    【解析】 ⿇疹属于⼄类传染病。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6年版)的规定,对其他⼄、丙类传染病病⼈、疑 似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时内进⾏⽹络报告。

  52. 某校由于⾷堂卫⽣管理不当,造成100多名学⽣⾷物中毒,省政府上报国家卫⽣计⽣委 的时间应不超过( )。

     1⼩时

    【解析】 根据《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条例》(2011年版)第三章第⼗九条规定:国务院卫⽣⾏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 急报告规范,建⽴重⼤、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有下列情形之⼀的,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应当在接到 报告1⼩时内,向国务院卫⽣⾏政主管部门报告:①发⽣或可能发⽣传染病爆发、流⾏的;②发⽣或发现不明原因 群体性疾病的;③发⽣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④发⽣或可能发⽣重⼤⾷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国务院卫 ⽣⾏政部门对可能造成重⼤社会影响的突发的公共卫⽣事件,应⽴即报告国务院

  53. 不属于⾏政法规的是( )。

    《中华⼈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卫⽣⾏政法规由国务院批准通过,现有30余部,其中除对⼈⼤常委会批准的卫⽣法律⼀般都有相应的 实施细则或办法外,还有《国境⼜岸卫⽣监督办法》、《国内交通卫⽣检疫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 吸⾍病防治条例》、《加碘⾷盐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病原微⽣物实验室⽣物安全管理条例》、《突发 公共卫⽣事件应急条例》、《⿇醉药品管理办法》、《医⽤毒性药品管理办法》、《⿇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 例》、《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药品种保护条例》、《⾎液制品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 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乡村医⽣从业管理条 例》、《计划⽣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尘肺病防治条例》、《⼥职⼯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使⽤有毒物品 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公共场所卫⽣管理条例》、《化妆 品卫⽣监督条例》、《学校卫⽣⼯作条例》等。B项,《中华⼈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属于由全国⼈⼤常委会批准 通过的卫⽣(单⾏)法律。

  54. ⽣产经营⽤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须经过以下哪个部门的审批?

    省级以上⼈民政府卫⽣⾏政部门

    【解析】 根据新《传染病防治法》(2013修订版)第⼆⼗九条规定:⽣产⽤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产⽤于传 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经省级以上⼈民政府卫⽣⾏政部门审批。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55. 解放军卫⽣主管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通报的部门是( )。

    国务院卫⽣⾏政部门

    【解析】 根据新《传染病防治法》(2013修订版)第三⼗五条规定:中国⼈民解放军卫⽣主管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 当向国务院卫⽣⾏政部门通报。

  56. 《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条例》第⼆⼗条规定,突发事件的监测机构、医疗机构和有 关单位发现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事件,应当向所在地县级⼈民政府卫⽣⾏政主管部门 报告的时限是( )

    2⼩时内

  57. 不属于国家卫⽣计⽣委⾏政规章的是( )

    《使⽤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解析】 《使⽤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是⾏政法规。

  58. 以下⾷品中可以⽣产经营的是( )

    加⼊⾷品添加剂的

  59. 以下属于卫⽣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是( )。

    疾病预防控制中⼼

  60. ⾷品从业⼈员应多长时间进⾏⼀次健康检查?( )

    ⼀年⼀次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基础知识—第1章 卫生法(学习第1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