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Colorful》:当一个人黯淡无光时是会看见死神的——致渴望死亡的你

2020-05-31 20:26 作者:老叫瘦  | 我要投稿

文 | 老叫瘦  

你有想过自杀吗?

我有。

无数次。

所幸没有成功,而那些让我感到十分糟心的状况也都被时间改变了。

但有些人就没能熬过来。

《Colorful》(又名《意外的幸运签》)这部动画电影改编自直木奖获奖女作家森绘都的同名小说。

电影海报的色彩是五颜六色的,与《Colorful》这个名字很配,但故事内容却没有像这些多彩的颜色一样治愈,而是沉重的、压抑的、残酷的……是致郁的。

乍看之下这张海报和故事内容并不匹配,然而只要细细品味就能发现这海报设计的巧妙。

海报的颜色虽是五彩的,却是冷色调的,加上一个穿着黑衣服的少年毫无生气地躺在花中,那是葬礼才会有的场景……这样,一股冰冷的死气就扑面而来了。

死亡。

这才是这个故事的话题。

而这也十分贴合动画的开头。动画一开始,以第一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死后发生的事情。

罪孽深重的“我”死后来到地狱,被告知中了幸运签,可以获得一次重返人间的机会。虽然“我”没有了在人间时的记忆,但是“我”一点也不想再回人间走一遭了 。

最后还是被强制送回到了人间。“我”借用了一位自杀的14岁少年小林真的身体,开始了半年的寄身生活。

人的天性本就是八卦的,尤其是对那些令别人痛苦的秘密。“我”除了要揭开“我”死的秘密,还对小林真自杀的秘密心生好奇。

导演很巧妙地用饭桌承载了诸多的隐晦的情绪。


用餐桌表现家庭关系:食欲也是情绪的表现


食欲确实能很好地表达一个人的情绪。当一个人心有忧思时会影响食欲,所以才有“食不甘味”“食不下咽”的说法;当一个人感到幸福时会变胖,因为心情好会胃口大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幸福肥”。当然也有人会因为心情不好而选择大吃一顿。可见情绪却是能影响一个人的情绪。

而餐桌作为承载一家人相处时光的载体,出现在很多作品里,比如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用来侧面描写家庭关系,比直说更有冲击力。

《Colorful》也有大量的颇具深意的餐桌上的描绘。

小林真自杀后出院的第一次家人一起用餐。精心布置的餐桌,丰盛的晚餐,看似融洽的氛围,这让“我”对小林真的自杀行为产生了不解。

相比于前一次的豪华,后面的餐桌似乎才是一家人的常态。

而就在第一次家人一起用餐结束后,“我”知道了母亲外遇这件事,开始变得食不下咽。

这里还给了“我”面前食物一个特写——肉和汤基本没动,米饭吃得差不多了。

而在第一次家人用餐的时候,我们能从家人口中得知小林真是喜欢吃肉的,而且“我”当时也并没有对肉很排斥。

为什么只吃饭不吃肉?这个特写为后面揭开这个心理做了铺垫。

见“我”没吃什么东西,母亲把削好了苹果特意端到了房间。

这里又给了苹果一个特写,然后是躺在床上的“我”背过身去。这个无声的信息在告诉我们,“我”在拒绝母亲的好意。

此后“我”的餐桌上就多了一瓶拌饭佳品。

后面也出现了“我”在外面“偷吃”肉的镜头表明,其实“我”是可以吃肉的。

或许是和好朋友在一起,吃东西也倍香。但是一回到家吃东西就像在嚼蜡。

随着故事进展到高潮,终于也道出了“我”不吃母亲做的东西的原因。虽然没有明说,只是给了母亲做饭的手一个特写,然后“我”说“和你在一起吃饭想吐”这样一句话。

我们对食物最起码的要求是干净。搞外遇的母亲在“我”看来已经“脏”了,所以“我”不吃母亲做的食物。没有过多的言语,却把“我”对搞外遇的母亲的厌恶情绪都藏在了食欲里。

“我”和母亲矛盾激发的这个场景设置也是相当有意思。父亲没有出现在餐桌上,哥哥已经吃完离开了,只剩下“我”和母亲,似乎这才是这一家人吃饭的常态,用来做“我”把不满的情绪砸向母亲刚刚好。

又是在餐桌上,这次母亲在餐桌上哭了。即便是心情不好,还是把大家的饭做好了。当然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这餐饭相比于之前,显然没有用什么心思,表现出了一个家庭主妇的悲哀。

最后是一家人和解这场戏,导演也是相当用心地布置。和解时的这餐饭要吃什么才能体现一家人的和气?答案就是火锅。

餐桌上不在摆放各种不同的菜,所有不同都放进了一个锅里,呈现出团圆、和气的家的氛围。

“我”和母亲的和解也没有过多的言语,更没有“对不起”,只是吃了母亲递过来的食物。从不吃到吃,一切已尽在不言中了。

不靠人物对话解释情况,只是通过一些普通的、日常的细节来表达人物情绪。这点真的不得不感慨导演的手法高明。


用视听表达情绪:颜色配乐刻画情感


除此之外,电影还通过颜色和配乐渲染人物情绪,将原本就看不见摸不着的、复杂的情绪可视化。

在母亲做饭的手的特写的那一段,这之后还有一个母亲晒衣服的镜头(爱奇艺截的GIF最多只有5秒,没能截完)。在接连出现的鲜艳的食物之后,是母亲带着结婚戒指的手抚过一件白色的衣服。

母亲用她那接触过各种颜色食物的手,接触了一件白色的衣服,似乎在污染这件白色的衣服。而戒指和白色都是婚姻的象征,侧面描绘出了“我”对母亲的看法和感受 。

“我”是一个很擅长绘画的人。在“我”的素描本里起先是有颜色的画的,后来基本变成了黑白素描。彩色如果代表的是“我”对世界的希望,那么黑白则表达了“我”对一切的绝望。

在了解“玉电”历史的旅程,“我”逐渐打开心扉,人生态度有了一个转变。为了描绘这一转变,导演将这场戏最后打点在一张电车的黑白照片慢慢染上颜色动起来。

黑白照片代表了过去,没有颜色是“我”对世界的看法。而有颜色代表“我”对这个世界稍微有了好感,电车动起来说明“我”已经开始走向明天。

如果我们细心的话可以看到一家人最后和解的那场戏也有运用颜色渲染氛围。这里给了火锅一个特写,用的是暖色调,出来突出热气腾腾的火锅,更给人一种一家人的氛围终于变暖了的感觉。

有了视觉带给我们的感受,当然少不了听觉带给我们的感受。影片里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对人物情绪的表达可谓是锦上添花。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拉着暗恋对象寻香在雨里奔跑的场景,这时的配乐是一段激情澎湃的摇滚乐。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影片的配乐大多是哀伤的,让我不禁深思这样安排的用意。

这段躁动的音乐代表了“我”一颗躁动的心,是第一次勇敢地牵起喜欢的女孩在大街上奔跑时的心跳不已,是第一次尝试改变的激动和紧张不已。

没有精致的画面,没有酷炫的打斗。影片用独到的视听语言,通过痛苦且温情细节为我们带来精神层面的抚慰和治愈,让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对于青少年成长和家庭伦理关系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感。


致渴望死亡的你: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这是一个很巧妙的故事。故事的开端是死亡,故事的结局是重生。

难道我们只有以死为代价才能看清活着的意义吗?

而谁又能像小林真那样幸运,还有一次重新面对的机会?

活着就是一场修行,痛苦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我们可能会遇到家庭不好、长得丑学习还不好、没有朋友甚至被同学欺负的情况。

虽然我们也尝试过,像小林真那样寻求一些改变,把自己打扮得时尚一些,买一双好看的鞋子,换一个帅气的发型,希望这样别人就会对自己改观……

虽然这些努力有时也会像小林真一样,连同那双鞋一样被剥夺,还被打成猪头……

虽然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不适合生活在这个时代,对世界没有了期待,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但是请一定不要用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逃避现实。至少我们还有明天,有些人连明天都没有了。

有时候我们要的,不是大富大贵,不是出人头地,只是开心地活着。

可能在一些人看起来是无可救药、不思进取,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很容易的事,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拼尽全力了。我们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拼命地活着啊!我觉得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不该被抨击,更不应嘲笑认真活着的人。

生而为人,不必抱歉;生而为人,倾尽温柔。


注: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B站独发,禁止转载。

《Colorful》:当一个人黯淡无光时是会看见死神的——致渴望死亡的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