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前,你把工作做到位了吗?(二)
五、最牛的员工是“能把讨厌的事做好”
职场上,多数情况下会遭遇不喜欢的工作,面对不喜欢的工作,你是怎样表现的呢?
先来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你好不容易才把手头的工作完成,正匆匆忙忙收拾好东西,打算赴恋人的约会的时候,听见老板叫住了你,并给你一个新的任务让你处理。
这个任务其实不是紧急的事情,不过是老板突然想到了而已,但是你又不能推辞,这种情况下你会怎样做?
一种选择是,给恋人打电话,让他稍微等你一会儿。然后希望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件事情,至于里面有多少个失误也不计较了,反正老板也不会验收,只要赶快完成即可。
另一种选择是,打电话给恋人,取消这次约会。安心、认真地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即使不是很重要的,也没人查验,也要把事情做好了再下班。
你的答案是哪一种呢?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出现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有人把这种心理定律叫做“不值得定律”。
做好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也是部分成功人士的秘诀。那如何做好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呢?
①反思自己的处境,认识自己目前的应对措施和后果。
你可以问自己是否能够对目前困扰你的事情说“不”,如果不能,那么你正在采取的消极应对策略,如拖延、敷衍会带来什么后果,这些后果是你可以或愿意承受的吗?你可以在纸上反复推敲这几个问题,最后你会发现,不利的后果比目前烦人的工作要可怕得多。
②要分析自己为什么对这件事没有兴趣,能否培养自己的兴趣
如果是因为对事情了解少而没有兴趣,可以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兴趣。有些事先干着,兴趣可能就会出现。
如果是自己基础不好,能力不够而导致兴趣不足,就要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从简单的题目开始,如果你能解决,你的兴趣就开始出现了。
如果发现还是不能培养自己对某事的兴趣,那么想想这件事情对自己今后生活的重要性!
③如果事情本身没有什么特别意义,又不得不做
你可以安排一件你喜欢的事情放在你厌烦的事情之后,想到做完手边的事后就能痛快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了,你就有做好手头事情的动力了。
六、如何应对领导摊派的“硬骨头”
任何人的职场生涯中,都经常会遭遇这些恼人的“硬骨头”,它们要么解决起来非常棘手,要么就超出了个人的能力范围,通常是折磨人的老大难问题。
如何面对这些“骨头”?
最重要的一点,从心态上,你要把“骨头”当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能力的“磨刀石”。
主动接招,迎难而上,是个解决力极强的好员工。而那些被“骨头”的难度吓怕了,认为无路可走的员工,则逊色得多。
对于那些追求进步的人来说,要进步就要涉足很多自己未知的领域,就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新问题来扩充自己的经验与知识长此以往便会有所提高。
而对那些安于现状的人来说,由于只想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获得安全感,他们每天遇到的问题几乎都是一样的,都是凭自己现有的经验与知识能轻松解决的问题,因此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会停滞不前。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处理“骨头”的能力呢?
经过分析,这样的人,往往具有以下几种素质:
①远正视客观的现实
他们不追求小说故事里那些一蹴而就的成功,他们接受“年轻人要从基层做起”的现实。
他们也不追求绝对的“公平”——就算一时的收获抵不上付出,他们也能接受这一切,心甘情愿从头做起,从基层做起。
他们并不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什么“伟大的目标”,而是一个个现实的目标,通过一步步的努力走向成功。
②化解困惑,擅长从具体工作中寻找乐趣
困难的工作做起来艰涩难懂,非常枯燥,而解决力强的员工总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他们会积极地从复杂的工作中找到乐趣,令自己爱上眼前的工作。
只有找到乐趣,才能投入进去致力于处理问题。他们遇到麻烦、挫折,也会“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从“麻烦”中发掘快乐和机会。
③永远采取积极的行动
即使处在“低谷”,他们也不会抱怨命运,而是积极改变自己的处境;他们不会抱怨同事、抱怨客户,而是用健康的方式与人们进行沟通;他们不会抱怨老板、抱怨公司,而是珍惜本职工作给自己提供的学习机会。总之,他们不会怨天尤人或是自暴自弃,他们总会“做点什么”,让自己渡过难关,决不会用嘴上滔滔不绝的抱怨来打发时间,积极行动是他们惟一的向导。
④富有远见,不计较一时得失
在难题的考验面前,平庸的人会认为领导在故意刁难自己,感觉到自己不被器重,进而心灰意冷。而卓越的人则富有远见,他们不贪图眼前的利益,不计较暂时的个人得失,立志通过暂时的潜伏来磨砺自己,伺机突破。
七、注重质量,也要注重效率
对于领导安排下来的工作,大多数职场中人都把工作质量放在首位,他们知道工作完成质量的好坏,决定着自己的发展前途以及竞争优势。
可是,职场中的你在注重质量的同时,是否也要考虑效率的重要性呢?
1974年8月,丁肇中教授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纽约阿普顷的国立布鲁海文实验室里,经过各种实验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丁肇中教授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
多次试验后,丁肇中教授依然不敢“轻举妄动”,却把这一发现搁置在保险柜里,一拖再拖,迟迟未将发现成果公布于世。
同年11月10日,美国人里支特领导的斯坦福直线加速器实验室里也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取名为ψ粒子。经过验证,丁肇中和里支特发现的新粒子为同一种粒子,这种粒子后来被称为J/ψ粒子。
结果,1976年12月11日,丁肇中和里支特在瑞典斯德哥·摩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所以,无论做任何事,在注重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效率。
注重工作效率,并不是要求你在工作中永远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而是:
①依轻重缓急对工作进行合理地安排;
②保持已经形成的工作节奏,同时注重工作质量。
做到以上两点,你在工作过程中就能避免顾此失彼白白浪费很多工夫。
八、能力”让你不失业,“能耐”才能赏你“金饭碗”
在很多人的价值词典里,能力和能耐都是一回事,有能力就是有能耐。实际上,能力和能耐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能力不等于能耐。很多人自命清高怀才不遇,都是被能力欺骗了。
想知道能力和能耐的区别吗?
能力、本事和能耐是决定我们工作素质的三个要素。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能力是后天的培养和习得,注重的是技术知识层面,关乎智商。
本事是我们先天的所得,在哪方面、哪个领域比别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所对应的就是我们的本事。本事和我们先天的基因有很大的关联,是一种固有的能力状态,但和能力不同的是,本事和技术知识无关,更偏向于情绪的发觉和利用,关乎情商。
能耐是一种承受苦难和逆境时的韧性,是一种坚忍执着的程度,关乎逆商。
你爬过山吗?
如果人生是一座山等待你去攀登,那么你的能力就是所谓的登山技巧和登山工具;你的本事,就是你对登山时天气变化的察觉、对山路险阻的判断预知和对登山整体路线的了解和掌握;你的能耐,才是确保你最后能否登上顶巅的关键,而这个关键是无形的,是一种内在的执着和苦守。
一个人在职场上,仅有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混得好,得有能耐才行。有能力只能引起领导对你的注意,保证领导不轻易丢弃你,有能耐才能真正打动他、吸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