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每代人有每代人的问题
摘自1985年5月为 《天津日报》撰写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说了什么,想让人们干什么
先说结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接着给出了国家发展的具体目标,分两步,一个是2000年,一个是2049年。随机,提出若要达成这个目标,一定要实干,先从干部做起,扩展到全民族。单单干部是不够的,需要全民族的努力,长期的努力才行。
指出了现在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空谈误事。不光耽误自己的事,还影响别人做事,是阻碍社会发展的障碍。
最后,提出了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干部的。从评价干部的工作,要选拔干部的标准,要惩罚干部的原因。如何客观的评价干部的工作是这个方案的主要部分。
让干部们知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鼓励他们实干,并给出了对他们的考核办法,监督他们的工作。
怎么说的,行文结构,背后逻辑
先告诉你目标,再说需要怎么做,然后指出现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具体的做法。比如需要干部们实干,具体的做法就是以是否实干为考核标准来评价干部们的工作,决定他们的升迁。
跟搞科研有点像。
我的观点
很想看一下这个文章在天津日报发出之后,天津的官场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不是一股风,这股风持续了多久,或者这股风到底有没有形成。
但是,根据这些年我国的反腐情况来看,为国家实干的官员有多少不知道,但是为自己捞好处的官员实在不少,而且是真卖力气。
为什么出台的政策,干起来都很科学合理,但做起来总是达不到效果呢?之前以为是没有合理的评价机制,现在也有了,但问题依旧存在。
也不能这么悲观,现在确实存在问题,但跟过去的问题不是一个问题了。时代在发展,问题也在变化。
我的启发,做一件事,可评价的事
莫言小说,记录3个有感触的句子,并理清楚为什么有感触,有什么感触。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