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达汉所用的相机

2022-09-01 12:46 作者:爽眼喀什  | 我要投稿

清末到过新疆喀什的摄影家中,马达汉是比较特殊的一位。

1906年,马达汉从中亚进入新疆,8月末到达喀什。马达汉此行是以俄属芬兰国贵族男爵和探险家的身份进入喀什的,在到达新疆前,他是法国探险家伯希和科考队的一员,但进入新疆后便脱离大队伍单独行动。实际上,马达汉是以探险之名为掩护,执行的是俄国总参谋部秘密派遣的间谍任务。

 

喀什袁道台给马达汉护照

马达汉名字的由来与喀什有很大渊源。马达汉原名Carl Gustav Mannerheim(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1906年到达喀什后,需要领取中国政府颁发的通行证件,但在北京的清朝政府迟迟没有音讯,无奈,他只好求助俄国驻喀什总领事从中斡旋获得许可。喀什道台袁鸿耀在签发护照时给这个外国人取了一个中文名字, Mannerheim头两个字母刚好是中国姓氏中的马,而当时道台也是兴之所至,提笔稍加思索便又在马字后写下了“达汉”两个字,意思是“天马行空,直达霄汉”。马达汉在其1907年1月27日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段传奇故事,并且对马达汉这个名字很是受用。

或许是马达汉的名字给他带来了好运气,真的直冲霄汉,这个俄国间谍出身的小人物,后来成为芬兰元帅,最后担任了芬兰共和国总统。可以说,在给喀什拍摄照片的所有摄影师中,马达汉是职务最高的摄影者。

从1906年到1908年,马达汉的足迹不仅仅止步于新疆,他相继穿过了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省,直到北京才终止行程。二年中行走路程有14000余公里,沿途拍摄各类照片1370余幅,有305幅发表在他的旅行日记中。

清末西方探险者在中国境内探险,一般都是打着探险或科考的名义进行秘密间谍工作,或是进行地图测绘,或是拍摄军用照片,而在他们所撰写的回忆录中绝少谈及所带测绘工具及照相设备的具体型号,马达汉在其日记中对此也是遮遮掩掩,欲言又止。

专题片《马达汉·古道谍影》画面截图

多年前,曾有一部电视专题片《马达汉·古道谍影》,以情景再现的方式专门演绎了马达汉在新疆期间的探险历程,还特别展示了马达汉以相机为交际手段,为达官贵人照相的场景。所有的场景,除了马达汉拍摄的照片,其他的动态画面都属于情景再现形式,从视频中可以看到,马达汉使用的是笨拙的相机,放置在粗大的三脚架上,取景时要用布蒙住相机与头部,类似于早期照相馆标准照的拍摄方式。

我一直怀疑这样的相机是否适合马达汉这种长途跋涉的探险方式,笨重且使用不便。

从《1906-1908年马达汉西域考察图片集》中得知,马达汉所拍摄的照片是9×12厘米规格的底片,如果是照相馆那样的座机显然不一定适合这种照片规格。在《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的63页,记录了马达汉在1906年11月20日所用相机出问题的文字:

几天前,我的相机除了毛病,使我在去和田的路上照不了相,白白耗费时间。糟糕的是,我的备用相机装在一只木箱子里正在往北运的途中。

可见,马达汉在探险途中携带的相机不是一部,至少还有一部备用机。知网中有文献提到了马达汉的相机,写到马达汉携带了四部相机,但没标注此说出处,我阅读时做了标记,可后来找不到是那篇文章了,重新检索也没翻到,只好先不标明文字出处。凭直觉我认为这篇学术文章不太可信。退一步讲,即便是两部相机,也不可能是座机样式的机器。

豆瓣网页上的马达汉练习拍照的图片

豆瓣上有马达汉图片集的网页(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889368339/),出现了一张马达汉前往中国前在芬兰练习摄影的照片,照片精度不是很好,无法判别此照片的真伪及与事实是否相符,但其手中相机的形状与大小,为确定其携带什么相机提供了查找方向,那就是相机是小型化和便于携带的。

老相机网页上的Ernemann klapp折叠相机套装

经过反复搜寻,最终查到了有关马达汉使用相机的研究文章。文中介绍,马达汉当时使用的是Ernemann klapp折叠相机,规格为9×12厘米,但具体是哪一年出产的产品,具体到哪个款式则无从确定。从老相机网页上找到一款Ernemann klapp折叠相机,可以看到当时这款老相机的大致摸样,但这款机器比马达汉所用的时间晚了好多年。见网址:

(http://demo.laoxiangji.com/product-view-id-50547.html)

 

老相机网页上1901年生产的Ernemann klapp折叠相机

老相机网页上还有一款相似的机器,或许这款1901年的产品与马达汉使用的相机更接近。网址是http://demo.laoxiangji.com/product-view-id-27325.html 。

现在所能够确定的是,当时马达汉携带了两部相机,其中的一部故障相机在1908年卖给了兰州升允总督的儿子。马达汉所拍摄的照片,既有玻璃感光板,也有胶片感光板,是一张一张的,不是卷装的感光材料。从《1906-1908年马达汉西域考察图片集》中的照片看,照片的比例的确是3:4,符合9×12尺寸规格。还可以确定的是,马达汉在喀什期间冲洗过所拍摄的照相底片,以他惯有的风格,可以推测也曾印制过9×12厘米的照片送给过袁道台,以便快速拿到出行护照。

马达汉给喀什袁道台拍摄的照片

马达汉携带相机拍照的目的是间谍性质的,但其最终拍摄回来的照片却是随心所欲的,更多的是沿途遇到的人物、风景、动物,反而山口、桥梁、关卡情报之类的的照片不是很多。正是这种无意的摄影举动,成就了马达汉的摄影天赋,使马达汉先是以摄影家的身份出现在中国人面前,其次才是芬兰的元帅与总统身份。如果马达汉的相机尚能存世,如果马达汉当年在中国印制的照片尚能流传,如果经他之手的相机或照片能走向拍卖市场,因为其特有的身份与经历,或许能拍出天价,但这样的场景或许只能出现在未来想象的情景再现中了。

马达汉所用的相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