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颜值学姐写的,专门针对CS申请的详细心得

基本信息:
同济大学 软件工程专业
GPA:一等 托福:113 GRE:331
一篇ACM论文 两段互联网实习
offer: NUS CS PhD , UCL硕士等
我下定决心准备出国留学是在刚刚大二的时候,也是在那个时候知道了世毕盟,选择世毕盟作我的留学咨询辅导。个人认为,如果有出国打算就一定要趁早!准备得越早越好。仅针对本科在国内,未来研究生想要出国的同学,至少在大二或之前就着手开始准备。因为出国是个长线战役,不像考研可以在最后一年的时间突击准备笔面试,出国更多考察的是一个学生或者未来researcher的综合素质。
由于我在国内是软件工程专业,申请的是国外CS或SE专业,硕博都有过申请经验,所以在这里写一些专门针对CS方向的硕博申请心得仅供参考。
写在前面
一些重要因素的排序以及需要⚠的点:
对于CS phd的申请者:
科研(推荐信)> GPA > 语言成绩
实习可以用科研经历来代替。一或两封专业领域有力的推荐信对于申请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要冲击名校的申请者而言,一封或两封业内认可教授的推荐信往往会让申请事半功倍,国外的名校往往倾向于师出有名,科研圈内的口碑很重要。因此如果能够拿到有份量导师且评价较高的推荐信就相当于拿到迈进科研圈的敲门砖。一个导师每一年的position极为有限,一些名额往往也通过导师间的互相推荐被得到。在我申请季的后期也是通过曾经做过暑研的导师的推荐,没有进行正式的面试就直接被推荐,拿到了NUS的phd的名额。
对于想要申请比较top院校phd的学生(这也算是我申请过程中的一个教训吧),对于这些学校phd而言,由于优秀的申请者真的太多,也有上一年疫情很多博士生延毕导致招生缩减,以及其他各种疫情带来的后果,这一年及以后的申请估计都会非常的卷,尤其像美国top院校的cs热门方向--GPA和语言成绩只能说是最基础的东西。与其他母语是英语的申请者相比,即使你的GT考得再高,也无非是不给自己拉后腿罢了;对于同样优秀的申请者来说,GPA也基本等同于入场券,一旦经过初筛后主要还是科研经历、水准的比拼。
因此,对于想要申请top院校或者名导师的phd候选者,一定要重视科研的积累。及早开始进入校内实验室做科研,争取多发paper,以及抓住机会在国外实验室暑研,尽可能地拿到大牛”strongly recommend”的推荐信。phd还是主要看申请者的科研能力的。
社团活动等体现领导力的经历可有可无,没有也不会影响一个未来researcher的申请。
CS master的申请者:
GPA > 语言成绩 > 实习(科研)
对于master的申请,因为我没有research项目的申请经验,下面提到的master都只针对taught项目,master中research programme的申请可以自动参考同为research性质的phd的申请经验。相较于phd,master更需要的不是一个未来的学者,而是一个合格、优秀的学生。什么是优秀的学生呢?各种成绩好(分数高)、实习做得好(比如拿到大厂的return offer等等,证明你能提高学院未来就业率)、课余活动丰富(比如学生社团的副社长啦,负责举办过某某活动blabla,证明你的领导力)、爱好特长等等是加分项(证明你是全面发展的)。
科研经历反倒可以用实习来替代,科研不是必须的,实习才是!尤其是最后提交推荐信的时候最好一封授课老师的、一封实习上司的这样搭配。
所以,如果是国内不错院校毕业且GPA和GT都高得惊人的佼佼者,不要浪费学习天赋,努力做一做的暑期实习,就大胆申请top院校的master吧。
GPA注意
之后说一下GPA的准备。这是一个长线的工程,甚至说从大一就要注重,尤其是对于申请方向的专业课。对于GPA一方面是已有的课程分数,一方面就是CV上的展示。
我极力推荐的是平时就要有分数的意识,尤其尤其是专业课!!平时上课多认真听讲,与老师互动,让老师对你有印象,这样也有助于后期授课老师推荐信的提交。挑选靠谱的队友做小组project,多做老师和大佬同学的腿部挂件,搞清期末的考试重点。保证专业课的分数后,如果有个位数门的基础课或者选修成绩不太理想,决定好是否要重修提高绩点,合理安排时间,(或是,能否在最终的成绩单抹掉一到两门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另一方面,CV上的展示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成绩已经非常高了,不需要谦虚,写清自己是学院里的top 1或1%总不会有人诟病;如果不幸成绩不太理想,只写上还不错的专业课排名或是大三突飞猛进的一年,亦或是整体飞速上升的趋势(解释清从大一时的不适应到现在的如鱼得水也会有committee认可你的潜力),或者“女生里的top1”也是可以作为亮点的展示。当然,稳稳的GPA才是王道,因为在冲击top的时候你会发现,动辄3.8,3.9的GPA简直是家常便饭。
GT准备
GT,也就是TOEFL和GRE,或者有的学生会去考雅思。这里同样作为雅思和托福都备战且考过数次的前考生,有权做几点总结。
1. 如果听力和口语不太强势的考生,适合的是雅思而不是托福;但雅思的阅读部分又比托福难一些,所以挑选适合自己的;另外,不习惯机考,习惯了笔试的请选雅思(但其实这是可以练习克服的)。
2. 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先准备TOEFL或IELTS,因为我在真正申请的时候发现,很多学校并不要求GRE,是一个optional的选项。
3. TOEFL,IELTS的年限为两年,也就是在研究生正式入学的时候要保证证书不过期,且要提早留几次刷分的时间(以及超级难抢的考位的不确定性因素加成),提前规划下时间,不要手忙脚乱,在申请等结果后补刷成绩其实是个略被动的举动。参照我的时间线(刚好在20年的9、10月份考出最终的TG成绩),紧接着马上申请学校,21 fall入学。我的建议是在入学的前一年,也就是申请当年的年初就开始陆续预定考试,在申请前考到理想的分数。
4. top的学校对于语言成绩会有要求,建议雅思考到7(小分不要低于6),T考到至少100分以上。当然越高越好。我最后的T是考到113分,就不再刷分放心申请了。
科研与实习
这其实也是我申请过程中的一个遗憾。大二暑假的时候我没有把GGU当时mentor的话放在心上,觉得大二就申请实习实在没必要,就去了德国的一个访学项目,结果错过了当年的暑期实习。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实习和科研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尤其是对于大二懵懂的学生而言,一定要早早地成长起来。基本的timeline是这样的:大二的春天申请当年的暑期实习(能进大厂尽量进大厂,用什么方法也好),接着如果想做科研的大三那年的冬天开始联系国外的暑研(上官网找导师信息群发邮件也好,动用国内导师的关系也罢),在1月份前安排好下一年暑期的科研实验室。我当时就是因为错过了暑期实习的申请,接着又去做国外的暑研,导致只能冬天再找实习,也是一方面对这些信息不太了解,太过稚嫩,不了解实习招聘的时间线,导致寻找实习的过程比较艰难。
所以,如果想要补充实习经历的,从大二的暑假就要开始了。
择校
在这一块来说,申请季结束后我才意识到,国家是一个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但这对于当时一心想冲击名校、学生心态过重的我来说完全没有意识到。对于学CS的,无论问我多少次我推荐的都是美国,没错。有的人觉得英国或者其他国家也是好去处,针对于我目前个人的了解,只对比英国和美国。英国主要是伦敦,整个英国(以伦敦为核心)都是金融行业,而在英国,如果想要未来留英,大多的情况都是从事金融行业(如果是技术岗,可能毕业后去做银行的后台居多)。英国对于金融专业的同学比较友好,会是个大展身手的好地方,虽然银行技术岗仍然钱途满满,但做tech并不是主流。英国对于想做互联网+金融的同学,未来进入投行的,或者读完一年硕归国的会是个优质的选择,想要留英的CS,并没有美国那么推荐。当然,留美、抽工签等等虽然仍然是个难题,但对互联网从业者是最好的选择。
其他考虑的因素我觉得完全各凭本事,或者喜好,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
世毕盟的帮助
在这里一定要提及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姐姐。认真负责、耐心坚持、为学生着想是我对她的评价。在我申请过程中有两件事情,一件是我在疫情期间情绪低谷,GT考试屡次预约又被通知取消、未知的语言成绩、无法赴新加坡进行暑研的不靠谱科研、国内待发不知道结果的论文以及疫情严重导致对出国的负面影响,所有的未知在20年的春天叠加到一起导致当时动摇了一直以来坚持的出国计划,甚至不知道能否在下一年顺利出国。
培训师姐姐每次在我焦灼等不到国外导师邮件,以为paper被鸽,或是没有信心打算悄悄放弃的时候给我提供靠谱的解决方案、方法,不厌其烦地督促我的准备进度,让我觉得留学准备的路上不孤单,更多的是心理支持和后盾,回过头来想,这种力量对于身处迷茫和未知的我们这一批申请者其实是很宝贵的。我总是觉得,坚持下来,对于今年的申请者就是胜利。
另外地,世毕盟在那段时间举行了数次线上讲座鼓励我们的信心,有在美的phd学长分析疫情形势以及对我们的影响,培训师姐姐转发给我。我才知道原来放弃的人不过百分之几,还有宽阔未得预见的留学之路和不会因外部形势关闭的学术大门值得我继续坚持,的确,疫情不过如此,和两年的筹谋相比不值一提。
很庆幸选择了世毕盟,有人把留学机构当成救命稻草,有的人不屑一顾。我觉得这两种心态都是不正确的,真正经历过的申请者应该同意一点就是,所有的努力要自己完成,但世毕盟为我们提供的是充足且实时的资讯、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的提醒、过程的督促、方向的指导以及孤独感的不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