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人生】曾经我以你为榜样,如今你我的距离难以丈量

《飞驰人生》上映许久,好赖腾出时间,我也努力践行了“每部必追”的诺言。抓着尾巴,去影院看了韩寒以“导演”身份为后缀的第三部作品。
但是平心而论,今天并不想过多阐述影片的内容,毕竟个人观点先入为主,难免会给诸位有失偏颇的感觉。而是希望能够以某种身份,“絮叨”地聊一聊我心中的韩寒。(by爱学习的好王野)

记得五年前,韩寒来南京参加房车锦标赛。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亲眼!见到韩寒(说是近,其实隔着铁丝网,也有百来米。说是“见”,也不过是看见戴着头盔的韩寒推着赛车进入休息场地)。
那天比赛,韩寒状态不佳,拿了第八名。但我仍然很激动,抱着本翻烂的《他的国》,站在大众333的休息区门前,希望能够有机会得到他的签名。虽然因为韩寒已经离开而没能如愿,不过现在想想,这种行为可能只有那一阶段的自己才能做得出——年轻活力,不计后果也无所谓回报,得以做心中所想已然是快意人生。

《他的国》,印象中这是我读得韩寒的第一本书,书里的人物还是历历在目。相比较他嬉笑怒骂、针砭时弊的杂文,我还是更喜欢他金句频出,青春感满满末了却总是留有遗憾的小说(或许正因为此,很多人在看韩寒的电影时,总是感觉俏皮话太多,段子过于密集,这大约就是“看”与“读”难以糅合的地方)。说这是现实的写照也好,直男的浪漫也罢,起码能让我回想起藏在各种教科书下如饥似渴的当年青葱。在“严苛死板”的教育年代,这是点亮我生活的“情趣”之光。(by爱学习的好王野)

张弛携带梦想、尊严,或许还有荣誉,冲出了赛道。情感虽还在延续,但故事已然结束。就电影来说,其实我个人还是比较亲近韩寒的第一部《后会无期》。之所以说“亲近”,是因为剧情的熟悉,一如他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这是我买过、读过的最后一本韩寒的小说,还送了一张海报——画面中的韩寒长发飘飘,迎着阳光似笑非笑。我们总是缺乏在闯荡中与世界“对峙”的勇气,所以喜欢将个人的情感寄托在他人的故事里。

于我而言,从《后会无期》到《乘风破浪》,再到《飞驰人生》,韩寒都在尝试有所改变。无论效果是好是坏,就个人观点是崇是贬,这都是“壮士断腕”的重生,通过不断触碰的新鲜感,告诉大家:我有着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也还拥有上升的无限可能。韩寒一贯如此,从作者到车手,由歌手至导演,他顶着外界的质疑与不屑,活成了自己希望的模样。而我这个以他为榜样的“追随者”,则是湮没芸芸众生。(by爱学习的好王野)

“芸芸众生”不该背锅,也没什么不好,理所应当。只是仰望一座“高山”久了,回过神来发现自己仍在山脚,免不了十足的落差感。无关乎自怨自艾,或许正如歌中所唱,他是奉献给爱情的玫瑰,而我则是奉献给远方的长路。命运不同,际遇各异,都想活得精彩,只是哪来这么多的英雄?
最后奉献上《奉献》的歌词,新的一年,多些奉献也多些回报。
长路奉献给远方
玫瑰奉献给爱情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爱人
白云奉献给草场
江河奉献给海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朋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不停地问
我不停地找
不停地想
白鸽奉献给蓝天
星光奉献给长夜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小孩
雨季奉献给大地
岁月奉献给季节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爹娘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不停地问
我不停地找
不停地想
白鸽奉献给蓝天
星光奉献给长夜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小孩
雨季奉献给大地
岁月奉献给季节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爹娘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