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拜佛








昨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佛教的 “佛欢喜日”、“盂兰盆节”、“佛宝节”,起源于佛陀时代的印度。因为每逢夏日雨季来临时,地面上有很多昆虫,走出去就会伤害无数生命,所以佛陀就制定了三个月不托钵乞食、集结在一处潜心修行、接受信众供养的制度。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明确规定每年的四月十六结夏,到七月十五解夏,这三个月为结夏安居时间。僧众们除极特殊原因都不会离开寺院,清净守护、精进用功,直到七月十五这天,大家齐聚一堂,分享修学成果,法喜充满;检讨安居期间每个人言行有无违反戒律,也可互相指出对方的过错,若有犯戒者,则要当众忏悔,这一天又称为“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
农历七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盂兰盆节。以目犍连尊者度母因缘为缘起,为解一切众生之倒悬,度脱无始以来的亡灵有情、父母师长,令其得以福慧增长,成就菩提。为此,他于此日斋僧,直到今天,每到农历七月十五日,佛弟子仍遵佛制,举办盂兰盆法会,打斋供僧,以此功德回向现世父母消灾延寿、七世父母离苦得乐。佛教界更将此日订为“僧宝节”,以“供僧大会”的形式来表达对僧众的恭敬供养。供养的种类很多,说法也很多,大众经常接触的是“十种供养(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其中与香有关的就有四种,可见香在佛教修行中的地位。提到香,人们自然会想到拜佛,“烧香拜佛”成了妇孺皆知的词组,通俗的讲,这里有两层意思,“烧香”是供养,把父母师长、亲朋好友喜欢的物品奉献出来,表达自己的真诚;“拜佛”是有所求,表明自己的愿望和想要达到的目的。这非常符合中国传统,孝敬长辈、关爱好友自不必说,求人办事总得意思意思,送些礼物。最好了解对方的喜好,搞不清楚就送自己喜欢的,以示真诚,至少不能送假的,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但当我们真的去拜佛时,却大打折扣,尤其是烧香,只求量、不求真,不知佛菩萨是如何回报的。
前几天有人请我帮他调作烟供用的香料,言明绝对不能改动他的配方。我看过之后,已经知道他不懂香了,但考虑到他们是供佛的,我还是随喜报了个价。结果他很惊讶,“太贵了!你的冰片价格很离谱,”我告诉他,我用的是天然冰片,他说:“我们每年用几千公斤香料,用天然冰片谁烧得起啊?”
我无语了……
记得十几年前,西藏的一位活佛作开示时,讲到了我们内地用的大部分是“假香”,因为大量使用了化工原料而非天然。去年到西藏看了很多藏香,绝大部分也用了合成冰片,还有一些加了香精的檀香粉。当朋友问到藏香好在哪里时,我没有了当年的从容,只能弱弱地告诉他,还有一份可贵的虔诚。
前几天有人请我帮他调作烟供用的香料,言明绝对不能改动他的配方。我看过之后,已经知道他不懂香了,但考虑到他们是供佛的,我还是随喜报了个价。结果他很惊讶,“太贵了!你的冰片价格很离谱,”我告诉他,我用的是天然冰片,他说:“我们每年用几千公斤香料,用天然冰片谁烧得起啊?”
我无语了……
记得十几年前,西藏的一位活佛作开示时,讲到了我们内地用的大部分是“假香”,因为大量使用了化工原料而非天然。去年到西藏看了很多藏香,绝大部分也用了合成冰片,还有一些加了香精的檀香粉。当朋友问到藏香好在哪里时,我没有了当年的从容,只能弱弱地告诉他,还有一份可贵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