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反对相亲

相亲很难培养真正的感情。
双方暗暗打量彼此,条件合适,被压力催促而敲定关系。
随后,彼此心照不宣地勾勒出“情侣”的样子,“幸福”地步入婚姻。在婚礼现场,我们总能看到新郎新娘“陶醉的美满”。但进入婚姻生活,往往急转直下,转为撕破脸皮的狼藉。
即使两个人相爱,在一起也需要磨合。顺着相亲大流成婚,磨合会更痛苦,或者磨合不下去分道扬镳。因着利益打量,勉强维持,彼此的关系就成为一种煎熬。婚姻中的女性很快可以在孩子身上找到慰藉,转移压抑的伴侣关系。男性呢,环境促使他去出轨。
没有感情,只依靠道德规范来约束婚后的“忠诚”,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通过相亲找到了真爱的,实在是少数(更可能是廉价爱情观念下的自我催眠)。相亲就像一个巨大的人口买卖市场,你带着自己的标签,去不停地匹配。参与者成了商品,失去了感情应有的主动与自由。
为什么不去追寻自己的爱情呢?为什么不勇敢一些呢?为什么在遭遇挫折后,不能奋起去寻找更契合自己的爱情呢?爱情是多么美好的事物,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该是克服自卑,改善自我,不行将就木最大的动力。
一些人相亲的出发点:“无非就是搭伙儿过日子。” 我们来设想一下,感情破裂,一方出轨,另一方忍受,或者也出轨,家庭氛围压抑难熬。孩子可能是其中的调和剂。但当孩子成长,洞穿了压抑的家庭关系后,他的心理会不会扭曲与痛苦呢?父母甘愿为孩子牺牲一切,那父母是否应该为了孩子的心智健康而不草率地步入婚姻呢?
如果你研究婚姻,会发现这个制度满是恶意。一个长辈总结地非常好:“婚姻是九死一生。”它没有强迫你去做具体的事,但不由自主的行为连起来,就已经陷入了僵化,臃肿,磨灭心智的封建伦理桎梏。
而相亲,在各种糖衣炮弹的伪装下,在七大姑八大姨(这些人的幸福就在于将别人拉入与自己相同的泥潭)的殷勤下,在自我安慰的妥协下,就成了牢笼的第一道锁。
茨威格在《断头皇后》里说:“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