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话中医思维的核心是什么

2023-05-18 08:32 作者:流浪的半夏  | 我要投稿

古人看到的世界与我们看到的一样,可中医思考问题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真传的核心是什么? 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我们常说的,可是同与异,我们心灵感应一下,似手都能心有灵犀一点通,和与同就不好说了,群分,类聚是什么思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声应什么,同气是什么,庞大而复杂的核心概念,真不好说,但又似乎它是根,中医的根,所以勉强班门异斧,以期开一扇中医的门。 同与异不须细说了,生活中“民主集中制”保留个人意见就最典型,不管信仰什么,它首先是人,是人就有生存权,发展权,救济权,工作权,休息权等,其次才是不同的信仰,风俗习惯,求同存异,我们依然耳熟能详,只有外延,李阳波所说的“概念”内涵,咱玩不了。 群与类,最典型的,东夷,南蛮,北狄,西戎,更典型的,八个卦象,凡是与卦象相同的各归各卦,八个卦象就是现代数学集合论中所讲的“属性”,有属性就可运算,集合运算叫逻辑运算,好象发展为一派叫布尔代数,而我们老百姓也说“算卦,算命”,可见卦与命是用一种模型算出来的! 同声相应,举个例子,五子衍宗丸,五种种子,吃了就多数会生孩子,子子相应,最典型的那个雕塑“马踏双龟”,被解为“马上双规”,被拆了。 同气相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阳年阳月阳日阳时之纯阳之人,活磁石粉能吸附自然铁屑,煮水会就能吸附人体阴阴之气,(李可老中医药解)当然血红蛋白有铁,至于水煮磁石粉与其它药物如何反应,不得知,但肯定有反应,就连老祖神农尝百草之前,也要用赭鞭鞭百草,赭鞭就是涂了赫石粉的鞭子,赭石主要是三氧化二铁,就是天然的“铁锈”,鞭了后,变色了,判为有毒,然后才尝毒性如何,说远了,同气相求后边会有具体描述! 不管是同与异,群与类,还是同声与同气,它都有一个共同点,抽象的标准,而且是一杆子插到底的标准,中医教材最大的缺陷,没有把原理以一贯之,就是个大杂烩,没有教人如何思考,如何运用原理思考,正如八卦,南怀谨说易有三易,简易,不易,变易,简易就是八个卦,甚至乾坤二卦才是简易,不易就是亘古不变的欧姆定律法拉弟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变易是各种变体,千面观音,纵有千面本质还是观音,由声知疾苦,正如中医的五音诊断,闻而知之谓之圣,标准的五音就是判病依据!倪师的声音就是宫音,声闷而舌根有点硬,尖锐是角音,宏亮是徵音,沉闷是宫音,脆亮是商音,水鸣是羽音!不标准啊,大概如此! 知机达变,知常通变,从来都是中医思维的核心要求! 那中医思维的主线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春曰发陈,夏曰蕃莠,秋曰容平,冬曰闭藏”。用枚举法论述,归纳演译法要求的文字太多太冗杂! 大家知道,中医讲究天地人,李阳波老师的“宇宙六神系”讲的很详细。“神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这是总纲,玄为圭影,圭表测日的影子为玄,测的是太阳周天视运动,测的是太阳历,用十天干表示,现代二十四节气是天地之气交互后的产物,分节气与中气。道就是“首”在走,思考的代名词,甚至“气功”打通小周天就是煅炼人的注意力,让注意力能走一遍小周天,甚至超过,不然“内视”如何自感气流在走?物生谓之化,物成谓之变,“西游记中白骨精变成老头,昨不说化成老头”。孙悟空七十二变,不说七十二化。同样,化的意思呼之已出。 但内经中讲“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可见风热湿燥寒为天气,五运六气就是用来算未来日子是风寒燥暑热的哪一种,主气,客气,主运,客运,大抵如此,而在地为木火土金水。《洪范》曰,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庄稼),金曰肃降,水曰润下,五行就是五种象,准确讲是十种象,“曲一一直一一炎一一上一一稼(小米)一一穑(狗尾草)一一肃一一降一一润一一下”。稼是饱满的粮食,穑是干瘪的粮食,陕西方言还有说人“您个穑皮,小气鬼的意思”,所以饱满与干瘪应是稼与穑的象。人吗“喜怒哀乐悲苦”,所谓伏羲知天,神农知地,黄帝知人,即天气,地气,人气。引申为外感,起居,七情。《内经》中有大量论述,尤其是李阳波的“宇宙六神系”最为精要! 发陈,蕃莠,容平,闭藏却是贯穿天地人的四大核心象,是象,不是概念,是春,夏,秋,冬的气化之象,是阴阳互根之象! 发陈,土豆发芽就是发陈,芽是发,母土豆是陈,竹笋也是发陈,在地下长,绿豆发芽也是发陈,自然界凡是萌芽的都是发陈,但是在冬至后天寒地冻发芽的植物,它的破结力强,能治肿瘤,发芽力代表木气旺盛,芍药发芽于隆冬,梅花开花于隆冬,迎春花开花于早春,枣树开花于五月,火热天开花,火中木啊,经夏,八月十五就收,晒干味道由寡淡木味变甜,木化土,果肉又像蜂窝,最像人体肉中血管纵横,空隙满布,又得火土燥金之力最盛,所以枣补气补津液!药效就是这么来的,原理就是这! 蕃莠,清明节后,万木长叶,森森状,如火之燎原,丰盛而不旺烈!所谓“小火生气”。举个例子,杏树开花于正月,成熟于六月割麦,全熟于晒麦,桃树开花于二月,成熟于五月端午后,全熟于割麦(中原约在阳历六一儿童节后割麦),五月桃叫仙桃,寿桃,它的仁破结化瘀,而杏仁润肺止喘,为何?核是闭藏之象,桃核比杏核还硬,正是火热之时,它却蕴育了后代,比杏仁还早熟,晚开花又早育仁,水中火象,杏仁全熟约在七月份,正是暑天,而五月桃不入暑,一派木火之气,掉土中就能发芽长苗,正所谓“阳年阳月阳日阳时”纯阳之物,所以道士驱鬼为何要用桃木剑,镇邪要用桃木钉。桃熟杏熟不再长大,就是“容平”,定型了,如同模具,阳气降到这份上就要入内入核了。所以桃核,杏核,核桃,它不但水气盛,而且金气也盛。 所以发芽力是木气,开花长叶力是火气,长小果子(方言叫敛果子,果子坐桩)到不再长是金气,熟透到果核全熟是水气,这是同,而反季发生非本季的现象,就是它的药性。 古人讲,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中医从古至今都是在同中求异,由异定性,所以它的从业者在古人眼中是“下九流”。 能力有限,核心的核心只能说这么多,关于“发陈,蕃莠,容平,闭藏”在疾病诊断上如何应用,是中医人一辈子思考的事,须知它是“四气调神的依据”,也是中医思维核心的核心!

浅话中医思维的核心是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