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种花家事正册·孟春纪】001-01厉始革典

2022-08-18 10:30 作者:山嵓  | 我要投稿

种花家事·孟春纪-001-01-厉始革典

【夷厉相仍政不纲,任贤图治赖宣王。共和若没中兴主,周历安能八百长!——《东周列国志》】

0、绪论

小伙伴们好!我是业余阿卜祝山嵓!今年暑假,本打算趁着疫情暂息,赶紧出去放风。但奈何如今旱魃为虐,山川涤涤。无奈之下,只得宅家网上冲浪,当然主要是在B站白漂,但漂着漂着,一日突发奇想——我要不要也在B站上做几个视频灌灌水呢?

刚开始还感觉是异想天开,但考虑了一会儿发现,似乎还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于是暑假在家就开始琢磨怎么做视频,在尝试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勉强摸索出了一套制作视频的小法门,也就因此有了如今这个小视频系列。

好了!话不多说,现在就与小伙伴们在酷暑下一起开始我们的白漂之旅吧!

1、厉始革典概述

(1)血色镐京

元始前841年(共和元年)的一天,朝阳升起。此时的西周首都镐京乃是当时华夏首善之地。原本应该又是平静且祥和的一天。但是事实却恰好相反,整座王城仿佛沸腾了一般,城中百姓不断聚集,手持木棍、农具等作为武器,共同前往周王宫,要与此时的天下共主西周厉王痛陈厉害。

而此时的周王宫里已经是混乱不堪,宫中侍者四处逃散,百姓在王宫中寻找了许久也没有见到厉王,后来才得知,周厉王一听说宫外百姓暴动,就知情况不妙,于是趁乱出宫,此时早已逃离镐京不知所踪。

堂堂大周天子,为何会在自己的宫里被自己京畿的百姓驱赶出城狼狈逃窜?而当时华夏首善之地中的百姓又为何要冒着巨大风险,集体去与自己的主君进行火并?这西周天子与天下苍生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2)西周兴衰

这一切的一切还要从西周十任主厉王继位那天开始说起,周厉王虽然继承王位成为天下共主,但当时的他根本高兴不起来。因为此时的西周已经是千疮百孔。遥想西周初年,武王定鼎,成康大治,四十余年不用刑错。

但奈何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此乃天数。果然不久之后,西周开始走下坡路,自四任主周昭王南征不返崩于汉水之后,周王室开始由盛转衰,又经过后来连续几任国主的折腾,此时的西周已经日薄西山。

军事疲敝、财政困难、诸侯不附、四夷不安。刚刚继承王位的周厉王,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周厉王迫切想要改变现状,于是经过一番权衡思索后最终决定,变法改革,推行新政,史称厉始革典。

(3)山泽专利

此时厉王要去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周王室如今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因此新政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改变周王室的财税政策。周厉王决定推行山泽专利制度,即无论贵族还是国人,凡是在周国山泽中进行猎取采集活动,期间所有收获一律需向周王室纳税。此举立刻就招致国人与贵族的强烈不满。

(4)朝堂激辩

朝堂上众臣以周召二公为代表认为这是在与民争利,万不可做。大臣芮良夫言道:“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匹夫专利,犹谓之盗,今王学专利,其归鲜矣。”众臣认为此乃乱政,因此均拒不奉命。

(5)提拔新贵

周厉王大怒,于是开始了新政的第二步,即不再拘泥于先王的官员选拔制度,绕开二公等重臣,直接提拔任用以荣夷公为代表的改良派,从而强行推广新政专利制度。果然此新政一出,立见成效,周王室立刻就得到了大量的财富,迅速缓解了惨不忍睹的财政状况。

(6)道路以目

不过凡事有得必有失,周王室虽获利颇丰,但贵族与国人却要为此承担额外的税负,因此此举很快就使得贵族与国人们怨声载道。面对此种状况,周厉王不但不立刻反省变法问题及时解决,反而倒行逆施变本加厉,认为这是既得利益受损者们的阴谋,于是立刻决定启用严刑酷法以止怨言。

周厉王花重金从卫国请来一名据说拥有顺风耳神通的大巫,然后让他作法找出那些非议变法的国人,一被指认,可不经堂审,直接处死。起初卫巫抓的还大都是抱怨变法的国人,但后来人们不敢再在公开场合随意讨论变法,而卫巫却急于立功,于是就开始肆意指认,见到路上有人说话,就诬称是在非议变法,直接上前捉拿,不给辩白机会就地处决。此法果然奏效,很快在公共场合上,就再也没有了非议之声,当然连说话的声音也都彻底消失了。此时国人在路上相遇只敢用目光进行交流,这也就是典故道路以目的由来。

2、厉始革典剖析

(1)革典出处

厉始革典语出先秦文献国语。【厉始革典,十四王矣,基德十五而始平,基祸十五其不济乎!——《国语卷三·周语下·太子晋谏灵王壅穀水》】关于厉始革典的具体内容由于时间久远如今所传已言语不详,不过根据散佚在文献中的相关记录,能大致推断出革典内容主要是两点:一是启用山泽专利制度;二是改变官员任用制度。

(2)革典核心

而根据这两条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厉始革典的核心内容就是天子集权,进一步说厉始革典就是周厉王试图通过革典的方式,让西周从封建宗法制向封建君主制进行过渡。

(3)西周宗法

在西周封建宗法制中,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至于【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只不过是一种名义上的说法。

①天下的山泽川林只是名义上独属于周天子,实际上却是由天子与贵族国人共有。

②而天下官员的任命也只是名义上由周天子全权,实际上对内,朝廷重臣只能从宗族大家中挑选,对外,天子封臣的家臣并不是天子的家臣。

而周厉王的革典就是试图将这些名义变成事实。普天王土,至少周国境内的王土,在事实上要都属于天子;率土王臣,至少西周朝堂上的王臣,在事实上要都可被天子自由任免。

3、厉始革典弊端

(1)专利之弊

但这就触动了贵族与国人的利益。首先是专利制度。西周初年,限于生产水平,人们对野外山泽的拓荒能力有限,因此山泽之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随着生产工具的升级,生产力不断提高,人口不断增加,贵族和国人逐渐拥有了足够的人手和实力去开发野外,无论是打猎采集还是开荒生产,都能获得不菲的收入,并且这些收获是不用纳税的。这一块的巨大利益自然也吸引到了王室的注意力,终于厉王为走出财政困境,决定要直接收回这项名义上的权利。那不触动利益时,莫非王土莫非王臣;而触动了利益,那就是舍得一身剐敢把天子拉下马。

(2)人事变动

本来贵族和国人并不打算这么极端,而是准备利用朝堂上的博弈阻挠政策执行,迫使厉王就范放弃山泽专利。但周厉王直接掀桌子,竟悍然改变官员任用制度。以前是【大邦维屏,大宗维翰——《诗·大雅·板》】,即只有世家大族才有资格成为朝廷栋梁,但如今厉王则直接改变了这一官员任用制度,绕开有利于旧贵族的官吏任用原则,大胆启用新兴贵族,以培养忠于自己的贵族势力。新兴贵族以往一直被老牌贵族凭借底蕴权势进行打压,如今厉王给他们翻身的机会,自然会紧紧抓住,努力推行革典新政,积极维护厉王,以夺取旧贵族手上的权利。

(3)君臣离心

不过这也就意味着厉王已经彻底与老牌贵族决裂,如果只是损失一些经济利益,贵族与周王还尚有商议妥协的余地,而一旦要稀释乃至剥夺他们的权利,那这些因权利而生的贵族们就决不会再退让分毫。

而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明面上,国人为了生计铤而走险;暗地里,贵族为了权利推波助澜。民与臣两股势力联合发力,即使是天下之君也回天乏术。

并且,当时的社会根本没有支撑君主集权专制的基础,即使后来中国进入春秋时代,涌现出了不少有为之主多智之士,但他们在这方面的尝试,也均因阻力太大而收效甚微。

(4)未来发展

直到战国时期,封建宗法制的弊端越来越显现,从以前的诸侯分天子权,发展到大夫分诸侯权,最后甚至是家臣分大夫权。本来致力于严格维护社会等级的封建宗法制却反而成了君不君臣不臣的帮凶。宗法制与时代的脱节,再加上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最终促使封建君主专政制度的逐渐确立,直到始皇一统,汉随秦制,中国古代社会才最终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主基调。

4、厉始革典功罪

(1)革典成效

不过不得不说,自革典以来,周王室的财政的确开始迅速好转,厉王破格提拔的新兴贵族,为了应对旧贵族势力的反扑,必须抱团在周厉王身边,积极推行新政。待厉王革典之后,周王室立刻实力大涨,财力的充盈很快就使周国的军事实力与政治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2)鄂侯之乱

周厉王执政之初,四夷躁动,如鄂侯驭方率领东夷淮夷,竟能直接打到东都洛邑。厉王命虢公长父征之,竟不能克,直到后来诸侯赶来擒获鄂侯,才使周王在名义上取得胜利。

(3)荆楚暂平

而革典后的西周却再次展现出压服四夷的气势。以荆楚为例,昔年厉王父周夷王执政时期,楚国国主熊渠,根本不将周王室放在眼里,高呼:我蛮夷也!然后直接率兵攻伐庸、杨粤等亲近周王的国家与势力,一直打到鄂地方止,全程连战连捷均获全胜。

这简直就是在打周王室的脸,尤其是被打的这个庸国,是当年随着周武王入关的牧誓八国之首,昔年武王伐纣时,于牧野誓师,阵前特意提及了八个国家,而其中庸国居首,乃是武王伐纣的嫡系主力,铁磁中的铁磁。而更离谱的是,楚子熊渠为了纪念这次巨大胜利,竟直接不与中国之号谥,僭越赐封自己的三子分别为句亶(gou dan)王、鄂王、越章王。这比自己僭越称王更加过分,这要表达的是你周王是王,我只是子,但我可以赐封王,还连封了三个王,王很值钱吗。

此举对周王室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这已经不是在打脸,这完全是在拿脚踩。但就是这样一名猖狂至极似乎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不吝,竟然被厉王敲打得主动撤除三子王号,并亲自派人敬献龟贝以表忠心,楚国一直熬到厉王出奔,才敢再次冒头搞事。

(4)厉王终败

可惜对外的胜利,不能掩盖严重的内政问题。周厉王最终由于内政一塌糊涂,无法平衡各方势力,使得革典失败,成为历史反面典型。但厉始革典依然可以算是一次具有一定意义的积极尝试。

5、附录

(1)国语卷一·周语上·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

厉王说荣夷公,芮良夫曰:

“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能久乎?

“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大雅》曰:‘陈锡载周。’是不布利而惧难乎?故能载周,以至于今。

“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

既,荣公为卿士,诸侯不享,王流于彘。

(2)小雅·谷风之什·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3)大雅·生民之什·板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4)尚书·周书·牧誓第四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邓、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勖哉夫子!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种花家事正册·孟春纪】001-01厉始革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