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菲利兹奖/诺贝尔奖/沃尔夫奖获奖者名单一览

本期参考自诺贝尔奖委员会官网
(h t t p s : / / w w w.n o b e l p r i z e.o r g )
以及 中文维基百科
本期目录
1-诺贝尔奖获得者(理科)
2-菲利兹/沃尔夫奖获得者
1:诺贝尔奖获得者
1.尼·谢苗诺夫(1896-1986)著名化学物理学家,开辟了有关燃烧、爆炸、火焰传播的独立研究领域,1934年创建了链反应的数量通论,研究了混合气体的热爆炸理论,著有《化学反应速度与链锁反应》与《化学反应论》,1956年与美国科学家C;欣谢尔伍德共获诺贝尔化学奖。

2.巴·切连科夫(1904-1958)物理学家,1934年在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作研究生时发现了“切连科夫效应”。所谓切连科夫效应是指当带电粒子在某些透明介质中以大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传播时,这种带电粒子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波。
切连科夫由于发现和解释了切连科夫效应,于1958年与苏联物理学家塔姆、弗兰克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3.伊·弗兰克(1908-1990)物理学家,1937年与塔姆一起,对切连科夫效应提出了理论解释,三人因此同获195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4.伊·塔姆(1895-1971)理论物理学家,主要创立了快速电子的作用和各种物质发光现象的理论,撰写了有关可控热核聚变问题的著作,1958年与弗兰克、切连科夫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5.列·朗道(1908-1968)苏联犹太人,杰出理论物理学家,一生主要从事固体理论、低温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及量子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为物理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创立了第二种相变理论,阐明了相变和物体对称性之间的深刻联系。1941年又创立了液态氦的超流动性理论,预言了第二超声波的存在。朗道对物理凝聚态理论、特别是液态氦的研究有卓越贡献,因而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朗道亦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后一位全能物理学家",以及"全苏联最强物理学家"

6.尼·巴索夫(1922-2001)物理学家,量子电子学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量子电子学方面的研究,为激光物理学的创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激光光束的振荡器和激光器的研制成功,1964年与美国汤斯教授及前苏联普罗霍罗夫教授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7.亚·普罗霍罗夫(1916-2002)物理学家,与巴索夫是量子电子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发展量子电子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因在量子电子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导致了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发展,因而获196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肖像暂缺]
8.彼·卡皮察(1894-1984)物理学家,低温物理学和强磁场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其科学成就主要集中在低温物理的基础研究方面,享有“低温物理之父”的美誉。1934年在剑桥大学蒙德实验室工作时建立了第一台氦液化器,通过实验解释了液态氦的“喷泉效应”。因在低温物理的基础研究方面的重大贡献,1978年与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威尔逊一起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9.若·阿尔费罗夫(1930-)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半导体、半导体仪器、微电子材料方面的研究。1987年因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与美国的赫伯特;克勒默和杰克;基尔比共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0.维·金兹堡(1916-)理论物理学家,研究工作涉及超导体和超流体、无线电传播、天体物理学、宇宙射线的产生、等离子体、晶体光学等领域。
年轻时曾参与前苏联的氢弹研制,因提出锂氚化合物燃料为前苏联氢弹成功爆炸作出重大贡献,同时参与了世界第一座实用核电站的研制;1966年获得苏联最高奖章———列宁勋章。1950年,维;金兹堡与朗道提出了描述超导现象的理论公式。1957年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在维;金兹堡提出的理论基础上,成功地解释了II型超导体特性的理论。1988年他与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美国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同时,他也是苏联金星勋章获得者;在苏联解体后的1993年获得沃尔夫物理学奖

2.菲利兹奖/沃尔夫奖获得者
注: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是据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John Charles Fields)要求设立的国际性数学奖项,于1936年首次颁发。因诺贝尔奖未设置数学奖,菲尔兹奖常被视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沃尔夫奖是1976年1月1日,R.沃尔夫(Ricardo Wolf)及其家族捐献一千万美元成立了沃尔夫基金会,其宗旨主要是为了促进全世界科学、艺术的发展。
沃尔夫奖主要是奖励对推动人类科学与艺术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年评选一次,分别奖励在农业、物理、化学、数学、医学五种奖,奖金10万美元。或者艺术领域中的建筑、音乐、绘画、雕塑四大项目之一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士。其中以沃尔夫数学奖影响最大,因为诺贝尔奖中没有数学奖
1 格·阿·玛古利斯Маргулис,Г.А.,(1946-)1978年因关于李群的离散子群的塞尔伯格猜想方面的贡献获得菲利兹奖;其工作单位为莫斯科通讯研究所[肖像暂缺]
2谢尔盖·彼得罗维奇·诺维科夫(Серге́й Петро́вич Но́виков,1938年3月20日-),俄国数学家,专长代数拓扑和孤波理论。1970年因在微分拓扑学配边理论/微分流形理论庞特里雅金示性类的拓扑不变性方面的贡献获得菲尔兹奖[肖像暂缺]
此外,诺维克夫在2005年获得了沃尔夫数学奖
3.V.德里费尔德(V.Drinfeld)1954年生于前苏联,1990年因模理论/与量子群有关的hopf代数方面的贡献获奖,他的工作在“类域”的传统理论之内,即在算术领域之内,但建立于代数几何新对象的结构上,他称之为模。他的主要成就与量子群有关,它是一些代数,具有能连续变形的特征。[肖像暂缺]
4.德雷·柯尔莫哥洛夫(俄语:Андр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олмого́ров,1903年4月25日-1987年10月20日)犹太裔苏联人.主要在概率论、算法信息论和拓扑学贡献,作为现代概率论奠基者之一,他最为人所道的是对概率论公理化所作出的贡献。他曾说:“概率论作为数学学科,可以而且应该从公理开始建设,和几何、代数的路一样。
1980年获得沃尔夫数学奖

5.伊斯雷尔·盖尔范特(Израиль Моисеевич Гельфанд,1913年9月2日-2009年10月5日),男,数学家、数学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犹太裔苏联人,1978年获得沃尔夫数学奖
他主要工作有:
伊斯拉埃尔·盖尔范特-奈马克定理孤立子理论(盖尔范特-狄基方程)巴拿赫代数理论的盖尔范特表示复典型李群的表示理论无限维空间上的分布理论和测度常微分方程的盖尔范特-列维坦理论等等。

6.Krein,Mark Grigorievich(1907-卒年不详)1982年获得沃尔夫奖.犹太裔苏联人
Krein主要研究泛函分析.主要研究课题涉及Banach空间几何,矩量问题,算子理论,核函数,算子扩张理论,积分方程理论,散射理论,具有不定度量空间的算子理论以及泛函分析在许多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具有半序结构的线性空间和与凸集理论以及线性非自伴算子理论等方面的工作尤为著名.

下期将介绍其他未获国际性奖项,但对人类科学有重大贡献的苏联科学工作者